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2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轮包括:轮毂;轮胎,所述轮胎套设在所述轮毂外;其中,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出于对应面的防滑钉,且在所述轮胎内的气压降低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防滑钉向外挤压所述轮胎,以使轮胎的胎面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轮,通过设置防滑钉,从而可以在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可防止车辆的侧滑,减小车辆的制动距离,且操作方便,在不需要增加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时可方便地恢复轮胎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低附路面上(例如积雨积雪路面、砂石路面和泥水路面等),因路面摩擦系数较低,轮胎滑移率增大,极易发生侧滑。同时,车辆在积雨积雪路面行驶时,如遇紧急情况需要制动,但因路面与轮胎摩擦系数低,导致制动距离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可防止车辆侧滑,减小制动距离的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轮包括:轮毂;轮胎,所述轮胎套设在所述轮毂外;其中,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出于对应面的防滑钉,且在所述轮胎内的气压降低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防滑钉向外挤压所述轮胎,以使轮胎的胎面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点。根据本技术的车轮,通过设置防滑钉,从而可以在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可防止车辆的侧滑,减小车辆的制动距离,且操作方便,在不需要增加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时可方便地恢复轮胎的形状。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相连,且所述密封胶层设于所述防滑钉的外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还包括充气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充气装置安装于所述轮毂,所述充气装置用于向所述轮胎内充气,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化学制剂和激发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激发装置电连接,所述激发装置与所述化学制剂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激发装置,以使所述激发装置激发所述化学制剂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还包括放气装置,所述放气装置用于将所述轮胎内的气体放出,所述放气装置包括放气阀,所述放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放气阀,以在所述轮胎内气压不高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放气阀关闭。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所述防滑钉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防滑钉沿所述车轮的径向向外凸出于所述轮毂,所述防滑钉的尖端朝向所述轮胎的内周面,在所述车轮充满气时,所述轮胎的内周面与所述轮毂外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防滑钉的长度。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所述防滑钉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钉沿所述轮毂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还包括安装层,所述安装层的周沿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密封相连,以在所述安装层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防滑钉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层的朝向所述轮胎的一侧相连,所述防滑钉的尖端朝向所述轮胎的内周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轮,所述安装层和所述防滑钉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层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安装层与多个所述防滑钉一一对应设置。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轮。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识别所述轮胎的滑移率;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放气装置,所述放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所述轮胎的滑移率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放气装置打开,在所述轮胎内气压不高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放气阀关闭;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所述轮胎的滑移率小于第二设定值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轮胎内充气。所述与上述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状态下);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钉面”状态下);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状态下);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钉面”状态下)。附图标记:车轮100;轮毂1;轮胎2;防滑钉3;安装层4,充气装置5,放气阀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轮100及具有其的车辆。如无特别说明,本技术中的“外”为远离车轮中心的方向,“内”为靠近车轮中心的方向。根据本技术的车轮100包括:轮毂1、轮胎2和防滑钉3。其中,轮胎2套设在轮毂1外,轮毂1的外周面与轮胎2的内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出于对应面的防滑钉3,例如轮毂1的外周面设有凸出于轮毂1外周面的防滑钉3,或者轮胎2的内周面设有凸出于轮胎2内周面的防滑钉3,其中,轮毂1的外周面为轮毂1的朝向轮胎的一面,轮胎2的内周面为轮胎2的朝向轮毂的一面。如图2和图4所示,在轮胎2内的气压降低到第一设定值时,轮胎2因气压降低轮胎2收缩,防滑钉3可以向外挤压轮胎2,以使轮胎2的胎面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点,从而形成由多个凸点向外凸出的“钉面”的轮胎2,在车辆行驶在积雪及结冰等低附着路面时,可提高地面的摩擦系数,从而防止车辆侧滑,减小制动距离。由于防滑钉3设置在轮毂1与轮胎2外周面之间,即车轮100的内部,在驶离低附着路面后,向轮胎2内充气,使轮胎2扩张,防滑钉3远离轮胎2的内周面,即可使轮胎2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使车轮100的上述防滑功能可重复使用,且操作方便。根据本技术的车轮100,通过设置防滑钉3,从而可以在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增大车轮100与地面的摩擦,可防止车辆的侧滑,减小车辆的制动距离,且操作方便,在不需要增加车轮100与路面的摩擦力时可方便地恢复轮胎2的形状。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车轮100的一些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轮100还包括密封胶层,密封胶层与轮胎2的内周面相连,且密封胶层设于防滑钉3的外端(即防滑钉3朝向轮胎2的一端)与轮胎2的内周面之间,密封胶层可以起到保护轮胎2内周面的作用,可避免防滑钉3刺破轮胎2,防止轮胎2漏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车轮100还包括充气装置5和控制器,充气装置5安装于轮毂1,充气装置5用于向轮胎2内充气,充气装置5包括化学制剂和激发装置,控制器与激发装置电连接,激发装置与化学制剂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激发装置,以使激发装置激发化学制剂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由此,当车辆行驶在底附着路面,且轮胎2放气以使防滑钉3向外挤压轮胎2形成”钉面”的轮胎2后,轮胎2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轮毂(1);/n轮胎(2),所述轮胎(2)套设在所述轮毂(1)外;其中,/n所述轮毂(1)的外周面与所述轮胎(2)的内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出于对应面的防滑钉(3),且在所述轮胎(2)内的气压降低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防滑钉(3)向外挤压所述轮胎(2),以使轮胎(2)的胎面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1);
轮胎(2),所述轮胎(2)套设在所述轮毂(1)外;其中,
所述轮毂(1)的外周面与所述轮胎(2)的内周面中的一个设有凸出于对应面的防滑钉(3),且在所述轮胎(2)内的气压降低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防滑钉(3)向外挤压所述轮胎(2),以使轮胎(2)的胎面形成向外凸出的凸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与所述轮胎(2)的内周面相连,且所述密封胶层设于所述防滑钉(3)的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装置(5)和控制器,所述充气装置(5)安装于所述轮毂(1),所述充气装置(5)用于向所述轮胎(2)内充气,所述充气装置(5)包括化学制剂和激发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激发装置电连接,所述激发装置与所述化学制剂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激发装置,以使所述激发装置激发所述化学制剂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装置,所述放气装置用于将所述轮胎(2)内的气体放出,所述放气装置包括放气阀(6),所述放气阀(6)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放气阀(6),以在所述轮胎(2)内气压不高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所述放气阀(6)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钉(3)与所述轮毂(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防滑钉(3)沿所述车轮(100)的径向向外凸出于所述轮毂(1),所述防滑钉(3)的尖端朝向所述轮胎(2)的内周面,在所述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振刘宝纯王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