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23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低温恒温油箱、稀油过滤器、单向阀、恒温冷却装置、走气管路、分配器、旋转接头、以及上部冲模,气源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分配器,分配器通过走气管路连接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输出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入端,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出端连接稀油过滤器的输入端,稀油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上,输出管路连接上部冲模,上部冲模将油气混合气喷射至被拉伸工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圆柱电池壳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拉深过程中,由于模具与工件之间存在滑动摩擦,以便于工件延展成型,特别是在高频次的拉深作业中,模具上会产生并驻留大量的热量,容易加快模具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并且在工件拉深过程中,会产生变形、表面褶皱、脱模失效等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问题。另外,传统的金属电池壳一般采用普通冲压设备,配以极进式连续模具和极进式送料机构来完成多级拉深,生产效率较低。模具冷却装置选用循环式油冷或水冷结构。而对于新型的旋转拉深工艺及模具来说,比普通冲床的生产效率提高8-10倍,因此,常规的冷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低温恒温油箱、稀油过滤器、单向阀、恒温冷却装置、走气管路、分配器、旋转接头、以及上部冲模,气源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分配器,分配器通过走气管路连接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输出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入端,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出端连接稀油过滤器的输入端,稀油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上,输出管路连接上部冲模,上部冲模将油气混合气喷射至被拉伸工件上。进一步的,所述走气管路上还设有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单向阀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进一步的,所述气源输入口与旋转接头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阀。进一步的,所述低温恒温油箱与稀油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三节流阀。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冷却装置采用半导体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风扇、半导体散热板、以及热交换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冲模采用圆柱形内腔以及双V形喷嘴。进一步的,所述走气管路可选用保温金属管、保温金属软管、保温聚氨酯钢丝软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利用高速气流在混合腔局部出现真空状态,因其产生的吸力把润滑稀油从低温恒温油箱中吸出,并与气流混合,可在上部冲模下部喷嘴处雾化并喷出,带走模具上产生和驻留的热量,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与维修。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所示为圆柱电池壳拉深模具油气冷却装置管路示意图;图2所示为圆柱电池壳拉深模具结构图;图3所示为上部冲模结构图;图4所示为半导体冷却装置主视图;图5所示为半导体冷却装置的A-A剖视。附图标记说明:101-空气过滤器,102-低温恒温油箱,103-稀油过滤器,104-单向阀,105-节流阀,106-恒温冷却装置,107-压力表,108-走气管路,109-分配器,110-旋转接头,111-上部冲模,201-被拉深工件,1061-风扇,1062-半导体散热板,1063-热交换模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5所示,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是在回转式拉深设备主机上实现的,但不局限于在回转拉深设备上的应用,普通冲床及模具也可使用。本使用新型原理是将压缩空气经低温处理,与拉深模具用润滑稀油按比例混合,在高压状态下,从上部冲模中喷出,并喷射到被拉深工件表面上。即有效的将上部冲模产生并驻留的热量带走,又可以给被拉深工件表面喷涂所需的润滑油。本使用新型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101,低温恒温油箱102,稀油过滤器103,单向阀104,节流阀105,恒温冷却装置106,压力表107,走气管路108,分配器198,旋转接头110,上部冲模111等零部件构成,压力表107可用压力传感器替换,已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普通冲床及模具上使用本使用新型所述是模具冷却装置,可不考虑安装旋转接头110。气源为低温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时,可不考虑使用恒温冷却装置106。本技术的关键技术在于油气混合,其采用吸上式喷枪原理,即利用高速气流在混合腔局部出现真空状态,因其产生的吸力把润滑稀油从低温恒温油箱中吸出,并与气流混合,可在上部冲模111下部喷嘴处雾化并喷出。涉及零部件有空气过滤器101,低温恒温油箱102,稀油过滤器103,单向阀104,节流阀105,走气管路108。低温恒温油箱102可使用保温材料或增加半导体制冷技术使其恒温。走气管路108可选用保温金属管、保温金属软管、保温聚氨酯钢丝软管等。本技术将气体流经过程中给气体快速降温至需要的温度,用以为载体带走模具上产生和驻留的热量。恒温冷却装置106为一个实施例,可将压缩空气速冷到需要的温度值。实施例选用半导体冷却装置,也可选用低温气体代替气体速冷机构。实施例半导体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散热风扇1061,半导体散热板1062,热交换模块1063等零部件构成。采用风扇强制对流的形式,将半导体制冷板热端处的热量带走。如需恒温控制需增加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控制模块并写入执行程序。本技术利用喷涂喷嘴主要体现在上部冲模111内腔及嘴部结构上。目前使用圆柱形内腔、双V形喷嘴。双V形喷嘴即,自圆柱形内腔逐渐缩颈成正V字,再逐渐扩径成倒V字,见附图3。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与维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器、低温恒温油箱、稀油过滤器、单向阀、恒温冷却装置、走气管路、分配器、旋转接头、以及上部冲模,气源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分配器,分配器通过走气管路连接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输出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入端,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出端连接稀油过滤器的输入端,稀油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上,输出管路连接上部冲模,上部冲模将油气混合气喷射至被拉伸工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器、低温恒温油箱、稀油过滤器、单向阀、恒温冷却装置、走气管路、分配器、旋转接头、以及上部冲模,气源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分配器,分配器通过走气管路连接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恒温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输出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空气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入端,低温恒温油箱的输出端连接稀油过滤器的输入端,稀油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输出管路上,输出管路连接上部冲模,上部冲模将油气混合气喷射至被拉伸工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气管路上还设有压力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壳回转拉深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单向阀之间设有第一节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秀军张晓昊白聚勇李笋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