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五金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动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第一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定模,第二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动模,第三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动模,第四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定模,第一定模与第一动模通过第一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原料棒一端的定型,第二定模与第二动模通过第二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原料棒另一端的定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夹具的配合,实现对原料棒两端的夹紧和脱落,动模板向外移动,实现对原料棒的拉伸,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坯料拉伸过程中安全隐患小,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
本技术属于五金工具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
技术介绍
杆类五金工具是一类五金工具的统称,它们外形结构近似杆类,大多通过两头设有的特殊结构工作,中间的手持部细长,例如单头扳手、双头扳手、呆扳手、梅花扳手等。对于成熟的五金工具,售价较低,如何提高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减少加工成本是所有加工厂商的重要目标,而在杆类五金工具加工中如何实现高效坯料拉伸是高效生产的必要保障。现有的杆类五金工具制作工序,大多以圆钢为原料,通过圆钢下料、墩头加温、坯料拉伸、再进行机械切削,磨削而成,工序繁多,工效低。其中的坯料拉伸为整个工序的重中之重,锻造不好,原材料消耗大,能耗高。现有的坯料拉伸方法,大多是工作人员通过气锤、液压锤进行人工锻压,自动化程度低,费时费力,且锻造过程中,噪音大,危险系数高,生产效率低。少部分通过液压机安装坯料拉伸模具,采用液压机与坯料拉伸模具的配合对原料进行坯料拉伸,但现有的坯料拉伸模具功能单一,一套坯料拉伸模具只能制造一种产品。若想生成多种产品,需制作多套坯料拉伸模具,每套坯料拉伸模具需要与之配套的液压机,占地面积大,生产成本高;若多套坯料拉伸模具使用一台液压机,则需要频繁的更换模具,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不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坯料拉伸模具;尤其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平行设置,所述定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动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所述第二夹具通过第一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定模板,所述第三夹具通过第二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动模板,所述第一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定模,所述第二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动模,所述第三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动模,所述第四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原料棒一端的定型,所述第二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通过所述第二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所述原料棒另一端的定型。进一步的,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设有导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模和所述第一动模上分别设有所述原料棒头部定型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模和所述第二动模上分别设有所述原料棒尾部定型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定型凹槽和所述尾部定型凹槽分别为多个。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头部定型凹槽和多个所述尾部定型凹槽分别包括多种规格。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横截面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板纵截面呈U形,所述第二夹具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U形凹槽内,所述定模板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L形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定模板平行一面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定模板垂直一面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夹具靠近所述第一夹具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具靠近所述定模板一端相交处设有连接透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透孔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夹具远离所述第一夹具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旋转轴使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伸缩杆收缩,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旋转轴向远离所述第一夹具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的间隙增大,方便所述原料棒脱离;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伸缩杆伸长,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旋转轴向靠近所述第一夹具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的间隙减小,实现所述原料棒夹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合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合装置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外表面连接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的运动行程设置多种规格。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配合,实现对原料棒头部的夹紧,通过第三夹具与第四夹具配合,实现对原料棒尾部的夹紧,动模板向外移动,实现对原料棒的拉伸,拉伸完成后,通过夹具的相互配合,实现原料棒的脱离,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坯料拉伸过程中安全隐患小,生产效率高。2、本技术通过在定模和动模上设置定型凹槽,可在对原料棒进行拉伸的同时,对原料棒两端进行定型,定型凹槽具有多种规格,可定型两端,也可定型一端,可定型为板型,也可定型为球形,可定型一根,也可定型多根。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3、本技术将定模和动模活动设置在夹具上,方便维修更换。且定模、动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可根据加工件的要求,对定型模具的定型样式、定型数量随时调整,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4、本技术通过开合装置,实现对原料棒的上料、夹紧、卸料等一系列工序,开合装置可调节相对夹具之间的间隙,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原料棒,同时便于定模及动模的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5、本技术通过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导柱,便于控制动模板的行程方向,使其沿着导柱做直线运动,便于提高原料棒的拉伸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能效小。6、本技术通过调节动模板的往复行程,实现对原料棒拉伸长度的控制,可设置多种规格,适用多种长度的杆类五金工具制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头部定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尾部定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工作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合装置第一工作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合装置第二工作状态图。附图标号说明:1、驱动装置2、第二开合装置3、动模板4、第三夹具5、第二动模6、原料棒7、第二夹具8、第一动模9、定模板10、第一开合装置11、第一夹具12、第一定模13、导柱14、第二定模15、第四夹具16、头部定型凹槽17、第一连接板18、U形凹槽19、连接孔20、第一伸缩杆21、连接透孔22、尾部定型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平行设置,所述定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动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所述第二夹具通过第一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定模板,所述第三夹具通过第二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动模板,所述第一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定模,所述第二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动模,所述第三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动模,所述第四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原料棒一端的定型,所述第二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通过所述第二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所述原料棒另一端的定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平行设置,所述定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动模板内表面设有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所述第二夹具通过第一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定模板,所述第三夹具通过第二开合装置连接所述动模板,所述第一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定模,所述第二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一动模,所述第三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动模,所述第四夹具上活动设有第二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通过所述第一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原料棒一端的定型,所述第二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通过所述第二开合装置配合实现对所述原料棒另一端的定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设有导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模和所述第一动模上分别设有所述原料棒头部定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模和所述第二动模上分别设有所述原料棒尾部定型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定型凹槽和所述尾部定型凹槽分别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杆类坯料夹紧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头部定型凹槽和多个所述尾部定型凹槽分别包括多种规格。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超,熊佳乐,丁子浩,曾缘园,葛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精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