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子更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78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的辊子更换设备和一种在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中用于更换辊子的方法,其中,承载轨(2)在所述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定位,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沿承载轨(2)运行的输送滑座(4、5)将待更换的辊子(6)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6)再导入机器中。这应由此被简化,即,所述承载轨(2)与平行延伸的装配轨(3)耦连,为了在所述机器中装配所述承载轨(2),所述装配轨沿所述承载轨(2)、部分超出承载轨(2)地、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地移入所述机器中并且固定在所述机器中,并且所述承载轨(2)随后沿所述装配轨(3)移入所述机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子更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的辊子更换设备,所述辊子更换设备包括在所述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定位的承载轨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承载轨运行的输送滑座,所述输送滑座将待更换的辊子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再导入机器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在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中用于更换辊子的方法,其中,承载轨在所述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定位,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沿承载轨运行的输送滑座将待更换的辊子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再导入机器中。
技术介绍
在该类型的机器中具有多个辊子,辊子与料幅或与机器的循环的运行带形成接触,而且因磨损或损伤必须更换。所有鉴于其安装位置不能直接借助起重机从机器上抬升的辊子都需要专门的设备用于辊子更换。在此,通常在机器中定位有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延伸的承载轨,在承载轨上将辊子输送出并且输送进机器。因为机器非常宽并且待输送的辊子相对而言也非常重,相应地,承载轨必须稳固地构造,这也同样带来相对较高的重量。例如造纸机通常具有10m的宽度,这使得承载轨的导入非常困难。此外,承载轨的固定与机器中特定的安装位置相匹配,并且在此要求差别极大的辅助工具、例如固定件、转向辊、托架、对应固定件、建筑附件等。承载轨的置入非常费事,因为基础轨道之间的机器横梁包含多个开口和不平位置、例如储槽和地下室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简化辊子更换。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设备方面由此解决,即,所述承载轨与平行延伸的装配轨耦连,为了在所述机器中装配和拆卸所述承载轨,所述装配轨能够沿所述承载轨并且能够部分超出承载轨地移动。承载轨在机器中的装配在此借助装配轨进行。首先,承载轨连同装配轨一起在机器的一侧、优选在操作者侧置入设定的安装位置,并且在此垂直于幅面运行方向定向。随后,装配轨沿承载轨、部分超出承载轨地、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移入机器中并且固定在机器中。然后,承载轨可以简单地沿装配轨移入机器中并且固定在该处。该技术方案能够多样地应用并且几乎不需要根据安装位置进行专门调整。辊子的输送通过已知方式借助输送滑座沿着承载轨进出机器。在将辊子放置在输送滑座的支承装置中并且将辊子从输送滑座的支承装置接收辊子时使用起重机。所述起重机还可以用于,在机器中在装配和拆卸过程中至少部分承载所述承载轨。为此有利的是,承载轨在至少一个端部、优选远离机器的端部上和在位于端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具有用于固定在起重机上的耦连元件。在此,在中间区域中的耦连有利地实现了承载轨在机器侧上的定位,并且在装配轨的端部固定在机器中之后进行上述在端部上的耦连。为了可靠地支承辊子,每个辊子端部应分别配有输送滑座,所述输送滑座必要时还可以相互耦连。为了简单的耦连和可移动性,装配轨应可移动地支承在承载轨中。根据辊子的安装情况的不同,有利的可以是,所述承载轨在辊子更换过程中支撑在机器的机架或基础板上,并且输送滑座连同放置在输送滑座上的辊子在承载轨上沿承载轨运行,或者承载轨在辊子更换过程中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位于承载轨上方的机架件上,并且相应调整的输送滑座连同悬挂在输送滑座下方的辊子在承载轨处并且在承载轨下方沿承载轨运行。附图说明以下应借助两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在附图中,图1至图5示出对用于造纸机中的辊子更换的承载轨2进行定位的流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机器具有工作侧和操作员侧的机架7,所述机架支撑在机器基础板上。除了多种不同的安装件、例如流浆箱、成型器板、蒸汽吹箱、抽吸箱等之外,在工作侧和操作员侧上还分别支承着多个辊子6的端部。除了压辊和轧光辊之外,主要是用于使料幅或机器的循环的运转带(例如压毡、输送带或干燥网)转向的导向辊。所述辊子6鉴于较高的应力和高达2000m/分钟和甚至更高的机器速度而相对迅速地磨损。如果起重机不能从上方顺利触及辊子6,为了辊子更换,就必须在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装配承载轨2。沿所述承载轨2可以将待更换的辊子6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6导入机器中。在此,辊子6的端部分别各被一个输送滑座4、5固持,所述输送滑座在承载轨2上导引能够沿承载轨运动。如果由起重机支持承载轨2的装配,其中,承载轨2在装配之前处于背离机器的端部上并且在端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具有用于固定在起重机上的耦连元件8。首先,根据图1的承载轨2通过中间区域的耦连元件8被起重机固持,承载轨2垂直于幅面运行方向1定向并且在机器的相应位置上部分地导入机器中。为了简化承载轨2的装配,将装配轨3可移动地支承在承载轨上。为了装配和拆卸承载轨2,平行于承载轨2延伸的装配轨3可以在机器中沿承载轨2并且部分超出承载轨2地可伸缩地移动。根据图2,在承载轨2部分导入机器之后,装配轨3从承载轨2向外引出至相对置的、优选工作侧的机架7并且固定在该处。必要时,装配轨3的引出借助绞线车完成。由于支撑轨2在此还支撑在操作者侧的机架7上,因此承载轨2已经被充分地固定,从而使起重机能够被挂住。如图3所示,起重机此时与耦连元件8相连,所述耦连元件位于承载轨2的背离机器的端部上。随后,借助起重机和/或必要时借助于绞线车将承载轨2沿装配轨3移动至机器中相对置的机架7处。为对此进行简化,应该通过起重机将承载轨2的仍旧从机器突伸出的端部略微抬升。如果承载轨2达到其根据图4的最终位置,则承载轨2能够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机架7上。此外将起重机吊起。在图1至5中,承载轨2在辊子更换过程中支撑在机器的机架7上。如图5所示,在此为每个辊子端部分别各配置一个输送滑座4、5。输送滑座4、5连同放置在承载轨2上的辊子6一起在承载轨2上沿承载轨运行。由此,可以简单地将待更换的辊子6从机器中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6导入机器中。然而作为备选还可行的是,承载轨2在辊子更换过程中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机架7的存在于承载轨上方的部件上。这就意味着,输送滑座4、5连同悬挂在输送滑座下方的辊子6在承载轨2处并在下方沿轨道行驶。辊子更换设备能够多样地使用,并且不要求根据具体的安装情况进行较大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的辊子更换设备,所述辊子更换设备包括在所述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定位的承载轨(2)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承载轨(2)运行的输送滑座(4、5),所述输送滑座将待更换的辊子(6)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6)再导入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轨(2)与平行延伸的装配轨(3)耦连,为了在所述机器中装配和拆卸所述承载轨(2),所述装配轨(3)能够沿所述承载轨(2)并且能够部分超出承载轨(2)地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DE 102019101807.21.一种用于制造和/或精制料幅的机器的辊子更换设备,所述辊子更换设备包括在所述机器中横向于幅面运行方向(1)定位的承载轨(2)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承载轨(2)运行的输送滑座(4、5),所述输送滑座将待更换的辊子(6)从机器导出并且将新的辊子(6)再导入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轨(2)与平行延伸的装配轨(3)耦连,为了在所述机器中装配和拆卸所述承载轨(2),所述装配轨(3)能够沿所述承载轨(2)并且能够部分超出承载轨(2)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轨(3)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承载轨(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辊子端部分别配有输送滑座(4、5)。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轨(2)在辊子更换过程中支撑在机器的机架(7)或基础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轨(2)在辊子更换过程中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位于承载轨上方的机架件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轨(2)至少在端部上和在位于端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具有用于固定在起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德拉贝克P雷梅莱I布利诺夫
申请(专利权)人: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