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16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包括传送组件和行动组件,所述传送带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主梁、中主梁和右主梁,且左主梁的下端通过横梁分别与中主梁和右主梁相互连接,同时右主梁的右侧设置有导向板,所述传送带的下端通过连接轴与带座轴承相互连接,且连接轴的中部通过链轮和链条与减速电机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轴的中部外端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行动组件设置在传送带的下侧,所述行动组件设置在轨道的上端,所述行动组件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该环形三排链穿梭车,不仅输送装置中的减速机通过链条驱动三个链轮可使左中右主梁上的链条同步平稳输送,采用三排链条运输货物,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
本技术涉及物流仓储行业
,具体为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物流系统和自动化仓库的发展,穿梭车随之产生,在运行时无需叉车驶入巷道,使其方便性、安全性更高,穿梭车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自动对接,如堆垛机、线性输送机、升降机和码垛机器人等,按照计划进行物料的输送,它无需人员操作,运行速度快,因而显著降低了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穿梭车的应用可使物流系统变得非常简捷,为适应现代化仓库的高密度存储方式,小车通常需要快速、高效运作,对托盘的兼容性、适应性较强。但是现阶段一方面,现有的小车行走包胶轮没有轮缘,为避免转弯时脱轨,一般在穿梭车转弯处,采用加宽轨道面的方法,或者整个穿梭车系统仅靠单轨导向,另一侧轮子不在轨道上行驶,以上两种方法从动轮均需特别设计,导致环形穿梭车转弯方向固定,不能在轨道上反向运行,另一方面,现有的小车上面的输送系统都是两排链条,当遇到载重较大,货物的尺寸较大,刚度不太好的托盘,两排链条就没法使用,兼容性较差,有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环形三排链穿梭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解决了现阶段一方面,现有的小车行走包胶轮没有轮缘,为避免转弯时脱轨,一般在穿梭车转弯处,采用加宽轨道面的方法,或者整个穿梭车系统仅靠单轨导向,另一侧轮子不在轨道上行驶,以上两种方法从动轮均需特别设计,导致环形穿梭车转弯方向固定,不能在轨道上反向运行,另一方面,现有的小车上面的输送系统都是两排链条,当遇到载重较大,货物的尺寸较大,刚度不太好的托盘,两排链条就没法使用,兼容性较差,有局限性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包括传送带和行动组件,所述传送带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主梁、中主梁和右主梁,且左主梁的下端通过横梁分别与中主梁和右主梁相互连接,同时右主梁的右侧设置有导向板,所述传送带的下端通过连接轴与带座轴承相互连接,且连接轴的中部通过链轮和链条与减速电机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轴的中部外端安装有联轴器,所述行动组件设置在传送带的下侧,且行动组件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同时行动组件的下端与通电带相互连接,所述行动组件设置在轨道的上端,所述行动组件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分别通过左主梁、中主梁和右主梁与横梁转动连接,且传送带在横梁的上侧均匀分布有三个。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与右主梁平行分布,且导向板的高度大于右主梁。优选的,所述行动组件包括框架、导向轮和清轨器,且框架的纵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同时框架关于主动轮组件的垂直轴线对称分布有两个。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箱、主动轮回转座和主动包胶轮,且主动轮回转座与主动轮箱垂直分布。优选的,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箱、曲柄、固定座、从动包胶轮、轴承轴板和连接轮,且连接轮关于框架的垂直轴线对称分布有四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环形三排链穿梭车,传送带的分布可以将托盘或者货物同时在传送带的上端同步运行,且个传送带的分布可以对托盘的中部进行支撑,避免货物刚度不足导致的变形问题,导向板的设置便于对装置的走向进行限制,避免装置与框架的滑脱。(2)、该环形三排链穿梭车,行动组件的结构便于对传送带进行纵向的移动,便于传送带对不同轨道的物品进行输送,主动轮组件的设置便于提高行动组件在框架上端的移动效率,主动轮回转座的设置便于增加主动轮组件的稳定性,从动轮组件的结构增加了传送带在框架上端的稳定性,连接轮的设置可以避免装置整体在框架上端的左右晃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传送带与行动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动轮与框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动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从动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送带;2、左主梁;3、中主梁;4、右主梁;5、横梁;6、导向板;7、连接轴;8、带座轴承;9、链轮;10、联轴器;11、链条;12、减速电机;13、行动组件;1301、框架;1302、导向轮;1303、清轨器;14、轨道;15、保护罩;16、通电带;17、主动轮组件;1701、驱动电机;1702、主动轮箱;1703、主动轮回转座;1704、主动包胶轮;18、从动轮组件;1801、从动轮箱;1802、曲柄;1803、固定座;1804、从动包胶轮;1805、轴承轴板;1806、连接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包括传送带1、左主梁2、中主梁3、右主梁4、横梁5、导向板6、连接轴7、带座轴承8、链轮9、联轴器10、链条11、减速电机12、行动组件13、框架1301、导向轮1302、清轨器1303、轨道14、保护罩15、通电带16、主动轮组件17、驱动电机1701、主动轮箱1702、主动轮回转座1703、主动包胶轮1704、从动轮组件18、从动轮箱1801、曲柄1802、固定座1803、从动包胶轮1804和轴承轴板1805,传送带1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主梁2、中主梁3和右主梁4,且左主梁2的下端通过横梁5分别与中主梁3和右主梁4相互连接,同时右主梁4的右侧设置有导向板6,传送带1的下端通过连接轴7与带座轴承8相互连接,且连接轴7的中部通过链轮9和链条11与减速电机12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轴7的中部外端安装有联轴器10,行动组件13设置在传送带1的下侧,且行动组件13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15,同时行动组件13的下端与通电带16相互连接,行动组件13设置在轨道14的上端,行动组件13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轮组件17和从动轮组件18;传送带1分别通过左主梁2、中主梁3和右主梁4与横梁5转动连接,且传送带1在横梁5的上侧均匀分布有三个,传送带1的分布可以将托盘或者货物同时在传送带1的上端同步运行,且3个传送带1的分布可以对托盘的中部进行支撑,避免货物刚度不足导致的变形问题;导向板6与右主梁4平行分布,且导向板6的高度大于右主梁4,导向板6的设置便于对装置的走向进行限制,避免装置与框架1301的滑脱;行动组件13包括框架1301、导向轮1302和清轨器1303,且框架1301的纵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同时框架1301关于主动轮组件17的垂直轴线对称分布有两个,行动组件13的结构便于对传送带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包括传送带(1)和行动组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主梁(2)、中主梁(3)和右主梁(4),且左主梁(2)的下端通过横梁(5)分别与中主梁(3)和右主梁(4)相互连接,同时右主梁(4)的右侧设置有导向板(6),所述传送带(1)的下端通过连接轴(7)与带座轴承(8)相互连接,且连接轴(7)的中部通过链轮(9)和链条(11)与减速电机(12)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轴(7)的中部外端安装有联轴器(10),所述行动组件(13)设置在传送带(1)的下侧,且行动组件(13)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15),同时行动组件(13)的下端与通电带(16)相互连接,所述行动组件(13)设置在轨道(14)的上端,所述行动组件(13)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轮组件(17)和从动轮组件(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包括传送带(1)和行动组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主梁(2)、中主梁(3)和右主梁(4),且左主梁(2)的下端通过横梁(5)分别与中主梁(3)和右主梁(4)相互连接,同时右主梁(4)的右侧设置有导向板(6),所述传送带(1)的下端通过连接轴(7)与带座轴承(8)相互连接,且连接轴(7)的中部通过链轮(9)和链条(11)与减速电机(12)相互连接,同时连接轴(7)的中部外端安装有联轴器(10),所述行动组件(13)设置在传送带(1)的下侧,且行动组件(13)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15),同时行动组件(13)的下端与通电带(16)相互连接,所述行动组件(13)设置在轨道(14)的上端,所述行动组件(13)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主动轮组件(17)和从动轮组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分别通过左主梁(2)、中主梁(3)和右主梁(4)与横梁(5)转动连接,且传送带(1)在横梁(5)的上侧均匀分布有三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天贵韦后猛甘圣洋毕文斌洪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哈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