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161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形装置,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成形装置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中:第一模具开设有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第二模具开设有一缺口,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圆角,且缺口的宽度与加工后零件的宽度一致;第一模具可移动,当第一模具移动至第二模具时,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相配合完成对待加工零件的压制成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通过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配合完成对零件的压制成形,实现了零件的一次成形;精确设计了成形圆角,防止了压制零件时出现零件断裂或螺纹损伤的问题;采用了定位装置,可以使零件在压制时实现快速、精准定位,极大提高了零件压制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中碳钢(45#)成形属于机械加工
,45#钢强度与硬度比普通低碳钢(Q235)高,成形时先制毛坯,然后热处理,再精车毛坯,采用成形装置一次成形。其中零件“堆码连杆”,作为连接上下包装箱的重要连接件,由于零件两端存在长度30和68的M12的螺纹,采用直径φ20的45#钢一次压制成U形,成形难度大,一是成形圆角过大容易损伤螺纹造成无法后续装配的问题,二是成形圆角过小会存在开裂的巨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形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制成形时出现的损伤螺纹、零件开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成形装置,用于加工一端或两端带有螺纹的零件,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中:第一模具开设有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第二模具开设有一缺口,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圆角,且缺口的宽度与加工后零件的宽度一致;第一模具可移动,当第一模具移动至第二模具时,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相配合完成对待加工零件的压制成形。可选的,第一模具包括:凸模,凸模具有一与待加工零件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制成形;第一托板,第一托板与凸模固定连接。可选的,突起长度大于待加工零件螺纹端长度。可选的,成形装置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设有贯通槽,支撑板垂直固连于第二模具一侧;支撑架,支撑架倾斜,一端固连于支撑板底面,一端固连于第二模具一侧;调节片,调节片插接在支撑板的贯通槽上。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出料部,出料部包括:依次在第二模具底下固连的底板和第二托板;以及放置在底板上的顶料板;第二托板中空,并在第二托板中空部设有顶料螺杆,顶料螺杆固连于底板。可选的,底板贯穿有销,销的一端抵于顶料板,另一端抵于顶料结构;顶料结构设在顶料螺杆上,当顶料结构向第一模具方向运动时,销将顶料板向第一模具方向顶动,将加工后的零件顶离第二模具。可选的,顶料结构包括:顶料块,顶料块设在顶料螺杆上,两端设有垫板。可选的,销的长度大于底板的厚度。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模具采用了精确设计的圆角,在压制零件时,该圆角既能够保证与零件杆身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也能够精确的避让零件的螺纹部分,解决了压制时容易出现螺纹损伤或零件断裂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零件的成形的成功率。采用了相对应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压制前将零件水平放置在第二模具上,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缺口对应,并向第二模具方向进行移动,直到将零件压制成形,可一次性完成零件的成形加工,提高了零件的成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码连杆零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码连杆零件压制成形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码连杆零件压制成形后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成形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托板2-凸模3-第一螺钉4-第二模具5-销6-顶料螺杆7-顶料块8-固定螺母9-第二托板10-底板11-第二螺钉12-顶料板13-垫板14-支撑板15-调节片16-支撑架100-第一模具200-定位结构300-退料部400-顶料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堆码连杆示意图,该零件一端为长螺纹,另一端为短螺纹,且螺纹直径小于零件杆体直径。压制时先将制好螺纹的堆码连杆零件水平放置在模具上,之后第一模具100向第二模具4移动,将零件压制成形。图5为现有技术的成形圆角,在压制零件时,圆角过大会损伤零件的螺纹,而过小会使零件受力不均匀从而发生断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形装置,用于加工一端或两端带有螺纹的零件,如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4,其中:第一模具100开设有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第二模具4开设有一缺口,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圆角,且缺口的宽度与加工后零件的宽度一致;第一模具100可移动,当第一模具100移动至第二模具4时,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4相配合完成对待加工零件的压制成形。如图3所示,第一模具100的突起与零件内表面形状适配,顶端边缘为圆角,可一次将零件压制成形。第二模具4中部开口,其宽度适应零件工业要求宽度,当第一模具100对零件进行压制时,第二模具4缺口形状保证零件的外部形状与工业要求宽度。缺口边缘设置有圆角,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将水平端拉长,并且在R20圆角的基础上,趋近于水平一侧设置了一个半径较小的R5圆角,保证圆角与螺纹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避免损伤螺纹,同时该圆角与杆身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不致受力不均使杆身断裂,在保证零件一次成形的同时,提高了零件压制的成功率。需要声明的是,圆角具体大小只是用来说明本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其并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模具100包括:凸模2,凸模2具有一与待加工零件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压制成形;第一托板1,所述第一托板1与所述凸模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板1通过第一螺钉3固定在凸模2上,第一托板1可以控制凸模2起落,以完成零件的压制与压制后第一模具100的退出。需要声明的是,第一托板1与凸模2还可通过销钉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对连接方式做限制。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突起长度大于待加工零件螺纹端长度。压制零件时,由于零件螺纹端长度不一,突起的长度大于零件最长一端的长度,可有效防止螺纹损伤。凸模2突起一端与另一端形成的圆角为内凹圆角,有效的防止螺纹端顶端与凸模2碰撞而损伤螺纹。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3、图4所示,定位结构200包括:支撑板14,支撑板14设有贯通槽,支撑板14垂直固连于第二模具4一侧;支撑架16,支撑架16倾斜,一端固连于支撑板14底面,一端固连于第二模具4一侧;调节片15,调节片15插接在支撑板14的贯通槽上。调节片15用于定位待加工零件一端,其形状,厚度与待加工零件螺纹端适配,调节片15可根据不同工业要求更换不同厚度或不同形状的其他调节片,是刚性可调的。这种设计方便多种零件,多种工业要求的零件加工前定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装置还存在出料部300,包括:依次在第二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装置,用于加工一端或两端带有螺纹的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中:/n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所述第二模具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圆角,且所述缺口的宽度与加工后零件的宽度一致;/n所述第一模具可移动,当所述第一模具移动至所述第二模具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配合完成对所述待加工零件的压制成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形装置,用于加工一端或两端带有螺纹的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中:
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与待加工零件的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所述第二模具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圆角,且所述缺口的宽度与加工后零件的宽度一致;
所述第一模具可移动,当所述第一模具移动至所述第二模具时,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相配合完成对所述待加工零件的压制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包括:
凸模,所述凸模具有一与所述待加工零件内表面相适配的突起,用于将所述待加工零件压制成形;
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凸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长度大于所述待加工零件螺纹端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贯通槽,所述支撑板垂直固连于所述第二模具一侧;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宏钢张玲娟张俊毅王吉生宁育芳张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