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37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结构包括异形调整体和专用顶丝,且异形调整体与专用顶丝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小巧、安装灵活快速,且便于携带保管;且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使用后,在进行曲线脱线的车辆救援时,无需再次安装曲线救援装置,从而可以一次性铺设作业设备,一次性完成整个救援。缩减了救援作业程序,节省救援作业时间,同时使救援作业更为安全,提高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
本技术涉及铁路救援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
技术介绍
线路行车事故是破坏运输正常秩序的恶性事故,机车车辆在曲线脱线时救援难度大,由于曲线外轨和内轨之间存在高度差(最大高度可达175mm),在轮对复轨时,外侧的轮对优先与钢轨接触落实,而内侧的轮对还处在悬空状态,此种情况,若采用轨道起重机救援需拆除电网,作业工程量大且繁琐。目前多数采用起复设备配合曲线救援装置进行救援作业,救援时,事故车顶升作业和轮对对正钢轨时的下落作业需安装两次铺设曲线救援装置,作业过程复杂、繁琐,且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率,因此需开发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使待复轨的轮对对正钢轨下落作业时,无需再次安装曲线救援装置,直接快速安装该辅助装置,或根据轮对复轨后轮对的位置提前快速安装好该辅助装置,从而可以一次性铺设作业设备,一次性完成整个救援。缩减了救援作业程序,节省救援作业时间,同时使救援作业更为安全,提高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线救援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结构包括异形调整体和专用顶丝,且异形调整体与专用顶丝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异形调整体的顶部设有滑道,分为一短平直段滑道和一长斜坡段滑道两部分,所述滑道下方设有腹筋。优选地,所述腹筋的一侧固定设有三组钢轨侧形钩,腹筋的另一侧固定设有三组拐臂。优选地,所述三组拐臂之间设有侧筋,并通过侧筋相连。优选地,所述侧筋上设有螺纹孔,用于专用顶丝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由滑道、腹筋、侧筋、三组钢轨侧形钩和三组拐臂构成的异形调整体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简单小巧、安装灵活快速,且便于携带保管。2.利用本技术,在进行曲线脱线的车辆救援时,无需再次安装曲线救援装置,从而可以一次性铺设作业设备,一次性完成整个救援。缩减了救援作业程序,节省救援作业时间,同时使救援作业更为安全,提高救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异形调整体,2-专用顶丝,101-短平直段滑道,102-长斜坡段滑道,103-腹筋,104-钢轨侧形钩,105-拐臂,106-侧筋,107-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结构包括异形调整体1和专用顶丝2,且异形调整体1与专用顶丝2螺纹连接。其中,异形调整体1的顶部设有滑道,分为一短平直段滑道101和一长斜坡段滑道102两部分,两滑道相连,滑道下方设有腹筋103。其中,腹筋103为平面结构,固定连接于滑道的下方,腹筋103的一侧面固定设有三组钢轨侧形钩104,腹筋103的另一侧面固定设有三组拐臂105,三组钢轨侧形钩104和三组拐臂105均突出腹筋103所在的平面,位于腹筋103所在平面的两侧,且三组钢轨侧形钩104的下部均设有可与钢轨匹配的钩形结构,三组拐臂105突出一定弧度,以便于钢轨匹配。其中,三组拐臂105之间设有侧筋106,并通过侧筋106相连。其中,侧筋106为平面结构,与三组拐臂105相连为一体结构,侧筋106的下部设有两个螺纹孔107,用于与专用顶丝2的匹配固定。其中,由滑道、腹筋103、侧筋106、三组钢轨侧形钩104和三组拐臂105构成的异形调整体1为一体结构。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利用液压起复设备对车体进行直顶横移复轨作业时,进行到将车轮对对准钢轨下落这一阶段时,外侧车轮对曲线外侧钢轨先行接触,待外侧车轮对与外侧钢轨落实,但是此时内侧车轮对相对于内侧钢轨还是悬空状态,此时将本技术与液压起复设备配合使用,将异形调整体1上的钢轨侧形钩104扣合在内侧钢轨内侧,此时拐臂105所在平面与钢轨侧形钩104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恰好将钢轨顶部包裹在内,利用专用顶丝2与侧筋106上的螺纹孔107配合,将异形调整体1锁紧在内侧钢轨上。然后再慢慢下落起复设备,直至内侧车轮对踏面完全落在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的长斜坡段滑道上。此时将液压起复设备拆卸撤出,解除事故车的制动,使落在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上的内侧车轮对沿长斜坡段滑道缓慢下落至内侧钢轨上,救援结束,撤出本技术。实施例二根据待复轨车轮对复轨时的下落位置,预先在对应的内侧轨道上安装本技术,安装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安装完成后,利用液压起复设备对车体进行直顶横移复轨作业,慢慢下落起复设备,外侧车轮对与外侧钢轨先接触,此时内侧车轮对相对于内侧钢轨悬空,继续下落起复设备直至内侧车轮对踏面完全落在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的长斜坡段滑道上。此时将液压起复设备拆卸撤出,解除事故车的制动,使落在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上的内侧车轮对沿长斜坡段滑道缓慢下落至内侧钢轨上,救援结束,撤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异形调整体和专用顶丝,且异形调整体与专用顶丝螺纹连接,所述异形调整体的顶部设有滑道,分为一短平直段滑道和一长斜坡段滑道两部分,所述滑道下方设有腹筋,所述腹筋的一侧固定设有三组钢轨侧形钩,腹筋的另一侧固定设有三组拐臂,三组拐臂之间设有侧筋,并通过侧筋相连,所述侧筋上设有螺纹孔,用于专用顶丝的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救援落差调整器,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异形调整体和专用顶丝,且异形调整体与专用顶丝螺纹连接,所述异形调整体的顶部设有滑道,分为一短平直段滑道和一长斜坡段滑道两部分,所述滑道下方设有腹筋,所述腹筋的一侧固定设有三组钢轨侧形钩,腹筋的另一侧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曦李晔董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祥隆铁路救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