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秉威专利>正文

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44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包括有三管程进口端管箱和三管程出口端管箱,两端管箱均由管箱隔板隔断成大腔和小腔,壳体内设置的换热管安装在两端管板上,其特征是: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大腔设置大导流板,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小腔设置小导流板。改善了三管程进出口处的介质流动状态,使局部阻力明显降低,减少热量损失。(*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特别是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对单管程和双管程换热器改进的同时,我们同样发现三管程换热器的管程进出口处也存在严重涡流损失问题。这样不仅局部阻力大造成电耗无益增加,而且由于整个管箱温度均匀,使整个管程都得换热,还会增加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改进三管程进出口处的介质流动状态,使局部阻力明显降低,减少热量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有三管程进口端管箱和三管程出口端管箱,两端管箱均由管箱隔板隔断成大腔和小腔,壳体内设置的换热管安装在两端管板上,其特征是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大腔设置大导流板,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小腔设置小导流板。上述的大、小导流板为弧形,其上设置均压孔。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善了三管程进出口处的介质流动状态,流出至流入成“光滑流动”,使局部阻力明显降低,减少热量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具体结构如下壳程壳体7的两端通过管板6连接设置有三管程进、出口3、10的换热器管箱1,管箱1内设置管箱隔板2,壳程壳体7内组装换热管8,改进的技术要点是三管程进、出口端的两管箱内的隔板2将两端管箱各分隔为一个大腔和一个小腔,进口端管箱内的两腔上小下大,出口端管箱内的两箱上大下小。两端管箱1内的大腔设置大弧形导流板5,小腔设置小弧形导流板4,大、小弧形导流板上设置均压孔9。大、小弧形导流板4、5将两端管箱分隔为八腔。由于导流板4、5的作用,介质在管箱内的流动将变为″光滑流动″,局部阻力显著降低。又由于均压孔9的作用,导流板4、5两侧的静压会相同,使得导流板工作非常安全,也由于均压孔的作用,外端的四腔为流动滞流区,外端的四腔相当于内端四腔与外界的隔离层,所以管箱的热损失自然明显少于换热器的其它部位。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包括有三管程进口端管箱和三管程出口端管箱,两端管箱均由管箱隔板隔断成大腔和小腔,壳体内设置的换热管安装在两端管板上,其特征是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大腔设置大导流板,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小腔设置小导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其特征是大、小导流板为弧形,其上设置均压孔。专利摘要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包括有三管程进口端管箱和三管程出口端管箱,两端管箱均由管箱隔板隔断成大腔和小腔,壳体内设置的换热管安装在两端管板上,其特征是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大腔设置大导流板,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小腔设置小导流板。改善了三管程进出口处的介质流动状态,使局部阻力明显降低,减少热量损失。文档编号F28F9/00GK2879099SQ200620089389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卢秉威, 白光 申请人:卢秉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弧形导流板的三管程换热器,包括有三管程进口端管箱和三管程出口端管箱,两端管箱均由管箱隔板隔断成大腔和小腔,壳体内设置的换热管安装在两端管板上,其特征是: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大腔设置大导流板,进、出口端管箱内的小腔设置小导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秉威白光
申请(专利权)人:卢秉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