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两种流体热量交换的设备,主要由壳体、管束和管箱三部分组成。管束和管箱组成了管程物料流动的空间。根据流体传热和流速的需要,将管程物料流动的空间由管箱内的管板分隔为1-8个流通面积基本相等的流动空间,各流动空间首尾串联,与出入口相连接。换热器投用后,由于物料的流量、种类或者性质与原设计的工况不一致,导致需要改变现有的换热器的管程数以满足新的要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更换整台换热器或同时更换管束和管箱,这种方法改造工作量大,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克服只能通过更换整台换热器或者更换管束和管箱的传统方法的不足,采用一种简单的仅改变换热器内部结构的改造方法,达到列管式换热器改变程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所述方法包括对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管箱和管咀的改造,所述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由管束1、第一管板2、带管咀侧管箱3、隔板4、管咀5、第一凹槽或凸筋6、壳体8、无管咀侧管箱9和第二管板10组成,其中壳体8 —般是水平放置(也可能垂直或倾斜一定角度放置),凹槽或凸筋6有一条或N条,相应的,位于带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数改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管箱和管咀的改造,所述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由管束(1)、第一管板(2)、带管咀侧管箱(3)、隔板(4)、管咀(5)、第一凹槽或凸筋(6)、壳体(8)、无管咀侧管箱(9)和第二管板(10)组成,其中:凹槽或凸筋(6)有一条或N条,相应的,位于带管咀侧管箱(3)上的管咀(5)有两个或(2)N个;管束(1)位于壳体(8)内,管束(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10),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10)上均设有凹槽或凸筋(6),壳体(8)一侧设有带管咀侧管箱(3),另一侧设有无管咀侧管箱(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管程数改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的管板、管箱和管咀的改造,所述现有列管式换热器由管束(I)、第一管板(2)、带管咀侧管箱(3)、隔板(4)、管咀(5)、第一凹槽或凸筋¢)、壳体(8)、无管咀侧管箱(9)和第二管板(10)组成,其中凹槽或凸筋(6)有一条或N条,相应的,位于带管咀侧管箱(3)上的管咀(5)有两个或(2)N个;管束⑴位于壳体⑶内,管束⑴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板⑵和第二管板(10),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10)上均设有凹槽或凸筋¢),壳体(8) —侧设有带管咀侧管箱(3),另一侧设有无管咀侧管箱(9),带管咀侧管箱(3)和无管咀侧管箱(9)内均设有隔板(4),带管咀侧管箱(3)和壳体(8)外壁上均设有管咀(5);第一管板(2)位于带管咀侧管箱(3) —侧,第二管板(10)位于无管咀侧管箱(9) 一侧;具体步骤如下 ((I))管板的改造;根据所要改造的管程数的要求,在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10)上修平凹槽或凸筋¢),在第一管板(2)和第二管板((1)0)上制造出新增的凹槽或凸筋(7);新增的凹槽或凸筋(7)数量为2-4个;将壳体⑶内管束⑴分为比改造前更多的流动空间;每个流动空间所分配的换热管数量基本相等; (2)管箱的改造;带管咀侧管箱(3)和无管咀侧管箱(9)的改造包括位于带管咀侧管箱(3)和无管咀侧管箱(9)内的隔板(4)的改造和位于带管咀侧管箱(3)外壁的管咀(5)的改造,带管咀侧管箱(3)和无管咀侧管箱(9)内原有的隔板(4)根据需要部分或全部去掉,然后根据需要增设新的隔板,带管咀侧管箱(3)外壁的管咀(5)需要根据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博,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慧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