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由分流管座、分流管和散热片构成。分流管座用于引导气体;分流管按照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安装在分流管座之间,从一侧的分流管座向另一侧的分流管座引导气体;散热片安装在分流管之间,用于散热。对于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在散热片上形成有前面突出部,前面突出部向着空气流动的方向突出,相比分流管的宽度突出一定长度。另外,在散热片上形成有后面突出部,后面突出部向着空气流动的反方向突出,相比分流管的宽度突出一定长度。前面突出部在外部空气流入的方向上与分流管保持一定距离,使得热传递减慢,防止了霜集中在某一部分,使霜均匀地形成在散热片的整体上,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提高了热交换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热交换器,特别涉及的是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进一步说明则是关于改善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散热片的结构,提高空气流动,提高热交换率。
技术介绍
一般热交换器是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相互不同的流体使其进行热交换的装置,交换机在很多工业领域广为使用,特别是在暖房、空气调和、产生动力、回收废热和化学工程上作为主要装置使用。在热交换器中,为了提高热传递效率,用于冷冻空调上的热交换器上形成有散热片,散热片起到扩大与空气相接的表面积;含有湿气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时,在经过散热片的时候,与供应给分流管内的低温介质相互热传递。图1是一般热交换器的斜视图,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大体上包括圆筒分流管的第1管座(HEADER)1、多个分流管2、多个散热片10和第2管座3。圆筒分流管的第1管座1连通在入口分流管上,使气体流入到内部;多个分流管2一侧末端连通在第1管座1上,分配第1管座1内部的气体;多个散热片10按照一定间距弯曲安装在每个分流管2之间;第2管座3连通在分流管2另一侧的末端上,使得通过分流管2流入的气体与通过散热片10进行流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重新汇集进行引导。图2是图1的热交换器一部分扩大的部分斜视图。图3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部分断面的断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散热片10上形成有弯曲部11,弯曲部11保持一定间距按照纵横形状弯曲形成;在每个弯曲部11之间形成有平面部12,平面部12上形成有百叶窗13,为了加宽散热片10的传热面积,百叶窗13按照一定角度弯曲;使得百叶窗13以平面部12的中央部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按照一定宽度切开之后观察百叶窗13时,平面部12的中央部形成有百叶窗中央面13b,百叶窗中央面13b只向着一侧倾斜,防止冷凝水积在百叶窗13上;百叶窗中央面13b始终朝着重力方向安装;以百叶窗中央面13b为中心,在左右侧面形成对称地向着上侧和下侧倾斜的百叶窗面13a。通过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使得在第1管座1上流入有气体,流入的气体被分配引入到每个分流管2上,这时经过分流管2的气体与通过散热片10进行流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经过分流管2已进行热交换的气体流向第2管座3,然后移动到热交换器的外部。在湿气状态下进行热交换时,由于在热交换的分流管2和散热片10上会产生霜或者冷凝水凝聚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性能,需要使霜均匀地形成在散热片10的表面,于是当产生冷凝水时,为了不使冷凝水凝聚在散热片10的表面,应该将尽快向下部顺利地排出。但是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的热交换器却有着如下问题点。也就是说,在分流管2和散热片10一侧的外部空气流入的流入侧上,产生的霜最多,而且产生冷凝水时,使冷凝水不能顺利地向着下部流动,使得外部空气由于分流管2和散热片10上产生的霜无法顺利地流动到散热片10之间,妨碍了与分流管2内部流入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改善散热片的形状,防止霜的集中,提高热交换效率。另一目的是改善散热片的形状,可以顺利地去除在进行热交换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提高热交换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交换器大体上由分流管座、分流管和散热片构成。分流管座用于引导气体;分流管按照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安装在分流管座之间,从一侧的分流管座向另一侧的分流管座引导气体;散热片安装在分流管之间,用于散热。对于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在散热片上形成有前面突出部,前面突出部向着空气流动的方向突出,相比分流管的宽度突出一定长度。另外,在散热片上形成有后面突出部,后面突出部向着空气流动的反方向突出,相比分流管的宽度突出一定长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前面突出部在外部空气流入的方向上与分流管保持一定距离,使得热传递减慢,防止了霜集中在某一部分,所以防止了已有技术结构中使霜集中在空气流入部侧的分流管上,使霜均匀地形成在散热片的整体上,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提高了热交换性能。另外,后面突出部比分流管突出一定长度,使得形成在散热片上的冷凝水通过分流管沿着重力方向移动,向下部排出,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提高热交换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热交换器的斜视图。图2是图1的热交换器一部分扩大的部分斜视图。图3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部分断面的断面图。图4是图1的热交换器的分流管和散热片的部分平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有散热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斜视图。图6是图5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部分断面的断面图。图7是图5的热交换器的分流管和散热片的部分平面图。图中1第1管座2分流管 3第2管座10散热片11弯曲部12平面部13百叶窗114前面突出部115后面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有散热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斜视图。图6是图5的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部分断面的断面图。图7是图5的热交换器的分流管和散热片的部分平面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安装有散热装置的热交换器大体上包括圆筒分流管的第1管座1、多个分流管2、多个散热片10和第2管座3。上述圆筒分流管的第1管座1连通在入口分流管上,使气体流入到内部;多个分流管2一侧末端连通在第1管座1上,分配第1管座1内部的气体;多个散热片10按照一定间距弯曲安装在每个分流管2之间;第2管座3连通在分流管2另一侧的末端上,使得通过分流管2流入的气体与通过散热片10进行流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重新汇集引导。在散热片10上形成有弯曲部11,弯曲部11保持一定间距按照纵横形状弯曲形成;在每个弯曲部11之间形成的平面部12上形成有百叶窗13,百叶窗13,为了加宽散热片10的传热面积,按照一定的角度弯曲形成;将百叶窗13以平面部12的中央部为中心左右对称地按照一定宽度切开后观察,则平面部12的中央部形成有百叶窗中央面13b,百叶窗中央面13b只向着一侧倾斜,防止冷凝水淤积;百叶窗中央面13b始终朝着重力方向安装;以百叶窗中央面13b为中心,在左右侧面设有对称地向着上侧和下侧倾斜的百叶窗面13a。另外,在分流管2上安装有散热片10,在散热片10上形成有前面突出部114和后面突出部115。前面突出部114向着空气流动方向突出,比分流管2的宽度大约突出5~15mm;后面突出部115向着空气流动的反方向突出,比分流管2的宽度大约突出3~10mm。下面对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说明通过具有结构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使得在第1管座1上流入有气体,流入的气体被分配地引入到每个分流管2上,这时经过分流管2的气体与通过散热片10进行流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经过分流管2已进行热交换的气体流向第2管座3,然后移动到热交换器的外部。外部空气流入到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时,用于延迟热传递的散热片10的前面突出部114,在外部空气流入的方向上与分流管2保持一定距离,使得外部空气首先接触到前面突出部114;这时通过外部空气,首先接触的前面突出部114,使得外部空气慢慢地接近,减慢形成霜的速度,防止在已有技术结构中,使霜集中在空气流入部侧的分流管2上,使霜均匀地落在散热片10的整体上。另外,后面突出部115比分流管2突出一定长度,使得形成在散热片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的散热装置,热交换器由分流管座(1、3)、分流管(2)和散热片(10)构成,分流管座(1、3)用于引导气体;分流管(2)按照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安装在分流管座(1、3)之间,从一侧的分流管座(1)向另一侧的分流管座(3)引导气体;散热片(10)安装在分流管(2)之间,用于散热,其特征是,在散热片(10)上形成有前面突出部(114),前面突出部(114)向着空气流动的方向突出,比分流管(2)的宽度突出一定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基,高喆洙,史容撤,长东延,吴世允,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