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热交换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515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汽车上的热交换器组件,由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组成,具有管子和热交换翅片,并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个底板和至少一个加强肋片的侧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加强肋片由底板上的平面中间件变形而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在汽车上应用的热交换器组件,它具有用来进行热量传递的管子和翅片,并带有至少一个侧板。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造侧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DE 197 53 408 A1已公开了这种类型的热交换器组件。在该项专利技术中,热交换器包括一个翅片/管子组件,它带有众多按管系结构相互连接的管子和波纹翅片。为了保持翅片/管子组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它在两边由侧板夹持住。由于强度的原因,该侧板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与实心侧板相比这种结构形式大大节省了材料。通过将带钢的边缘部分弯曲变形而产生出的这种轮廓大致为U形,而带钢的宽度等于U形两长边的长度加上侧板的宽度。U形的两长边就作为加强肋片,它们防止侧板出现不应有的变形。为了改善热交换器运行中热应力的分布,这些加强肋片可以带有形状为褶皱状凸缘的伸缩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至少一个侧板的热交换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从而减少材料消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热交换器组件得以实现。按照权利要求1,一个热交换器组件由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组成。热交换器组件也可以由两个、三个或更多的热交换器组成。热交换器组件带有管子,至少第一种介质流经这些管子,而第二种介质则围绕管子流动,这样热量就从至少第一种介质传递到第二种介质上,或者反过来。为了加大传热面,在管子之间布置了热交换翅片,它与管子之间存在着热接触。这种热交换器组件在至少一侧上带有一个侧板,侧板则具有一个底板,它压在最外面的管子或最外面的翅片之上。特别是在制造过程如钎焊过程中,该至少一个侧板可以保证由管子和热交换翅片所形成的管子/翅片组件的稳定性。出于这个原因,侧板要至少带有一个加强肋片。优选的是,侧板带有两个或更多加强肋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选地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至少一个加强肋片由侧板的底板上的平面中间件变形而成。为此,在侧板的制造过程中,平面中间件的边被成段地预先切割出来,之后,平面中间件从底板平面成形出。与之前公开的、其加强肋片由底板的平面边缘部分变形而成的侧板所不同的是,在制造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侧板时可使用带钢,它的宽度等于底板的宽度。这样就节省了材料,从而降低了热交换器组件的材料成本。从属权利要求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按照一个具有优点的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加强肋片沿侧板的纵向延伸。这样侧板就在上述的纵向上被加固。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加强肋片沿侧板的横向延伸。这样侧板就在上述的横向上被加固。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加强肋片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特别优选的是,这种固定装置由变形而成的加强肋片或由加强肋片上经过变形的一部分构成。这样其它装置例如干燥器就可以固定在热交换器组件上,同时又不增加材料的消耗。同样可行的是通过固定装置将热交换器组件固定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侧板带有至少一个伸缩区。伸缩区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开口和若干个与开口邻接的桥形连接片形成,开口优选地相互对齐。平面中间件从底板平面中成形出时,就产生至少一个开口,它与相关的平面中间件相对应。也就是说,每个加强肋片与它相应的开口邻接。特别优选的是,桥形连接片带有褶皱状的凸缘,这样在由开口和桥形连接片形成的伸缩区,侧板的伸缩性就特别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也可以通过按照权利要求9的侧板制造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基本设想是在制造侧板时使用钢板,它的尺寸与之后的侧板底板的尺寸相比没有出入,这样与已知的制造方法相比所需材料减少了。加强肋片则由钢板上已有的平面中间件形成。为此,平面中间件的边被预先切割出,之后平面中间件被从钢板所处的平面中向平面外弯曲而成。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侧板的透视图,图2为一个侧板的横剖面图,图3为两个金属板的俯视图,图4为一个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图5为一个热交换器组件的透视图,图6为一个侧板的透视图,图7为一个侧板的透视图,图8为一个侧板的一个截段,图9为一个侧板的一个截段。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分别为侧板100的透视图及横剖面图,两图中相同的部件均使用同一标号。侧板100由底板110以及两个加强肋片120和130组成。加强肋片120、130由底板110上的平面中间件形成,这些平面中间件则是由底板110的平面成形而出。例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三条边140、150和160处切割出矩形的平面中间件120,然后沿着边170将其弯折,使它与底板110大致垂直。在“竖起”平面中间件120后,底板110中留下一个开口180。另外加强肋片120、130上也带有开口190、200,销子(图中未示)可从它们中间穿过,这些销子与夹紧箍(同样图中未示)一起在热交换器制造过程中起着夹具的作用。在另一个未在图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器的制造过程中,特别是在钎焊过程中,不是通过夹紧箍而是借助于一个所谓的夹紧保持架将热交换器夹住。用来固定夹紧箍的销子被取消了,因此也就不再有相应的开口。如图3所示,为用来制作符合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侧板的带刚300,和与之相对应的、用来制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侧板的带钢400。由带钢300、400制成的侧板的各自宽度应为b,并带有一个高度为h的加强肋片。为此,带钢300的宽度为b+2h,侧板上宽度为b的中间区域310形成底板。边缘区320和330则沿着成形边340及350从图3所示的平面中弯折出而成形,并形成之后的侧板上的加强肋片。此外,经过预冲压的带钢300带有一个延续段360,用来连接水箱。与之相对的是带钢400,它本身的整个宽度b就是之后侧板的底板宽度。为了形成加强肋片,在底板410上沿着边440、450或460、470切割出平面中间件420和430,并沿着成形边480或490将其从图4所示的平面中弯折成形出来。平面中间件420和430的宽度h也就是之后形成的加强肋片的高度。与带钢300同样经过预冲压的带钢400也带有一个延续段495,用来连接后来形成的侧板与水箱。通过图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制作带有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侧板的热交换器所消耗的材料要少于带有符合现有技术水平的侧板的热交换器。但同时又没有放弃基本功能上的特征,例如底板的宽度要可以覆盖住热交换肋片,或者加强肋片所起的加固作用。图4为冷却剂冷却器500在汽车上应用的一个实施例。冷却剂冷却器500带有一个由管子520和波纹翅片530构成的管子/翅片组件510。在管子/翅片组件510的两侧,管子520的端部分别接入到集流箱540及550中。集流箱540或550的端面555或558是封闭的。集流箱540或550带有一个进口560和一个出口570,用于冷却液的进出。尤其是为了保护最外面的波纹翅片580,管子/翅片组件510在两侧装有侧板590。冷却剂冷却器的作用原理如下所述来自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经过进口560进入到集流箱540,并在那里被分配到管子520中。冷却液在穿过管子/翅片组件510后在集流箱550中集合,并经过出口570返回到汽车的冷却液循环中。为了使冷却液冷却下来,周围空气以下列方式穿过管子/翅片组件510管子520和翅片530被冷却空气绕流。同时,波纹翅片530加大了传热面,并且为了改善热交换而与管子520钎焊在一起。为了防止管子/翅片组件510在钎焊过程中出现分离散开,因此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赖尔米夏埃尔·施皮特
申请(专利权)人:贝洱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