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5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育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包括:U型车架、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所述U型车架上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共线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一侧,第一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二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另一侧,第二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的转轴穿过相应侧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分别通过螺栓穿过各自机身上的安装孔与U型车架的两侧壁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采用TT马达来实现驱动,使得U型车架的重心基本居中,遥控教育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自动移动时具有较好寻迹性,可以更快速稳定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
本技术涉及教育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
技术介绍
在教育机器人行业中,通常都会采用马达来驱动教育机器人的轮式车架。对于有四个轮子的车架采用两驱的形式,传统的两个马达均位于前轴或后轴处,车架一般采用塑料制成,质量较轻,导致车架重心在严重偏向前端或后端,尤其是在速度较快时,重心多位于单侧轮上,导致单轮打滑或者发生转向过度的情况,使得教育机器人遥控操控性差,自动移动时寻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解决现有技术中两驱形式的车架在安装马达后重心严重偏向车架前端或后端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包括:U型车架、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所述U型车架上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共线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一侧,第一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二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另一侧,第二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的转轴穿过相应侧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分别通过螺栓穿过各自机身上的安装孔与U型车架的两侧壁固定安装。其中,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与U型车架侧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垫。其中,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与U型车架内底部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垫。其中,还包括: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位于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之间,所述中间支架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螺纹孔,U型车架的两侧壁分别设有通孔,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分别通过螺栓从U型车架外穿过通孔、所述安装孔和螺纹孔安装在U型车架内两侧。其中,所述中间支架为U型。其中,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与中间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垫。本技术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采用TT马达来实现驱动,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即在U型车架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使得U型车架的重心基本居中,遥控教育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自动移动时具有较好寻迹性,可以更快速稳定地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U型车架1、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U型车架1上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共线的轴过孔4,使得两个驱动轮共轴线。第一TT马达21位于U型车架1内一侧,第一TT马达21的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4的轴线,第二TT马达22位于U型车架1内另一侧,第二TT马达22的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4的轴线,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各自的转轴穿过相应侧的轴过孔4,用于连接驱动轮。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分别通过螺栓7穿过各自机身上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与U型车架1的两侧壁固定安装。本实施例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采用TT马达来实现驱动,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4的轴线,即在U型车架1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使得U型车架1的重心基本居中,遥控教育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自动移动时具有较好寻迹性,可以更快速稳定地移动。由于TT马达安装在车架两侧以及自身的结构特点(传统马达基础上增加了齿轮结构使得,转轴和机身轴线垂直),在高速过弯时,轮胎的侧向力直接传递到马达输出轴及内部齿轮中,其本身多为塑料结构,加之刚性不足或无缓冲,导致输出轴或者内部齿轮断裂,从而被损坏,而且经常处于较大碰撞(如: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损坏齿轮结构。因此,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各自与U型车架1侧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垫9,缓冲侧部较大的侧向力或冲撞。进一步地,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各自与U型车架1内底部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垫8,缓冲U型车架1底部托底碰撞对TT马达的影响。同时第一缓冲垫9和第二缓冲垫8也能缓解TT马达自身的振动。若是将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直接安装在U型车架1的侧壁,那么必须在U型车架1的侧壁上设置螺纹孔,螺栓从U型车架1内部向外方向安装,由于U型车架1内部空间小,不方便拧螺栓,尤其是内部空间狭长的U型车架1。因此,本实施例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还包括:中间支架3,中间支架3位于所述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之间,中间支架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螺纹孔6,U型车架的两侧壁分别设有通孔5。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分别通过螺栓7从U型车架1外穿过通孔5、所述安装孔和螺纹孔6安装在U型车架1内两侧。螺栓7从U型车架1外部安装,不受空间的局限,安装操作更方便。中间支架3可以为U型,U型支架结构简单,其U型的底部直接放置在U型车架1内底面,不需要在U型车架1上设置其它稳定结构,只要U型支架的两侧分别顶住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即可。第一TT马达21和第二TT马达22各自与中间支架3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三缓冲垫10,缓冲较大的侧向力及侧面撞击,避免较大的侧向力和冲击力传递至中间支架3导致其形变,同时也缓解马达自身振动导致马达外壳与中间支架3摩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车架、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所述U型车架上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共线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一侧,第一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二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另一侧,第二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的转轴穿过相应侧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分别通过螺栓穿过各自机身上的安装孔与U型车架的两侧壁固定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车架、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所述U型车架上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共线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一侧,第一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二TT马达位于U型车架内另一侧,第二TT马达机身轴线垂直于轴过孔轴线,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的转轴穿过相应侧的轴过孔,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分别通过螺栓穿过各自机身上的安装孔与U型车架的两侧壁固定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T马达和第二TT马达各自与U型车架侧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育机器人轮式车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友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希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