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异种的芯部形成一体的热交换器,它能够防止热交换器的体积的增大并且防止热交换率的降低。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中,有一定的间隙地隔开两冷却散热片,并且设置将两冷却散热片部分地结合的多个结合部。在展开两冷却散热片状态下,当结合部中的与两冷却散热片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部位的尺寸为E,多数的结合部中每邻接的两个结合部之间的尺寸为F时,尺寸E是尺寸F的5%以下。此外,从冷凝器管道向散热器管道侧突出的第1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Lc最好是在1.7~7mm范围中。(*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异种的芯部(热交换部)结合成一体的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关于车辆的驱动源的发动机的散热器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凝器相结合的一种热交换器。过去,车辆制成之后,例如在车辆贩卖店中,将车辆用空调装置组装在车辆上。然而,近几年,由于车辆用空调装置标准地装备在车辆上,所以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与车辆用部件一起将车辆用空调装置组装在车辆上了。过去,提出了将散热器和冷凝器等异种芯部结合成一体的多种的热交换器。在这种热交换器中,将车辆部件的散热器和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凝器结合,从而谋求结合体的小型化和组装工序的减低。然而,由于将异种的芯部结合在一起,所以通过结合成一体的部分发生热传导,从而存在热传导到的芯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即,当散热器和冷凝器结合成一体时,散热器的热传导给冷凝器上,所以引起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问题。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3-177795号公报中,作为控制热传导量的手段,将第1芯部和第2芯部的冷却散热片结合成一体,并该结合成一体的冷却散热片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了缝隙状的间隙,弯曲地形成了热传导的路,从而扩大了热传导的路。然而,在上述热交换器中,使热传导路扩大从而控制了从散热器向冷凝器传导的热量,然而,其方法不能完全地遮断热传导。因此,在这种热交换器中,为了在冷凝器芯部中确保所要的热交换量,必须先考虑热交换率的降低,从而决定冷凝器芯部的体积。即,当设计用异种的芯部形成一体的热交换器时,首先考虑热传导到的芯部(冷凝器芯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从而扩大热传导到的芯部(冷凝器芯部)的体积。然而,只单纯地扩大芯部的体积,不能达到将异种的芯部结合一体从而形成小型的热交换器的最初的目的。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异种的芯部形成一体的热交换器,它能够防止热交换器的体积的增大和热交换率的降低。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有一定的间隔地结合第1冷却散热片的端部中的面对第2冷却散热片侧的端部和第2冷却散热片的端部中的面对第1冷却散热片侧的端部的多个结合部。冷却散热片的折弯部中的多个折弯部形成在多个结合部中的一个结合部和邻接的另一个结合部之间。因此,能够降低相当于两冷却散热片间热传导路的断面积的多个结合部的断面积的总和。其结果,能够降低两冷却散热片之间的热传导量,从而能够有效地遮断两冷却散热片间的热传导。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缩小热传导路的断面积,从而遮断了两冷却散热片间热传导。因此,它与以往的通过扩大热传导路遮断两冷却散热片间的热传导的热交换器相比,能够控制两冷却散热片间的尺寸的扩大。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控制热交换器的体积的增大,并能够有效地遮断两冷却散热片间的热交换。在本专利技术中,缝隙状的多条间隙形成在冷却散热片中,并一个间隙交叉多个折弯部。此外,结合部形成在第1和第2两冷却散热片的平面部上。因此,更有效地遮断两冷却散热片间的热传导。在展开两冷却散热片状态下,当所述的结合部中的与两冷却散热片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部位的尺寸为E,多个的结合部中每邻接的两个结合部之间的尺寸为F时,尺寸E是尺寸F的5%以下,从而第1冷却散热片的恶化量能够控制成2%以下。然而,第1冷却散热片突出了从第1管道向第2管道,并第1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在1.7~7mm范围中,所以冷凝器芯部中的放热量的增加率大致为2%。从而,用冷却散热片的突出来,抵消了第1冷却散热片的恶化量。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第1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Lc和结合比E/F,用冷却散热片的突出来,抵消冷凝器的恶化量。在本专利技术中,第2冷却散热片突出了从第2管道向第1管道,并突出尺寸Lr不大于5mm。因此,能够防止热交换器的体积的增大和热交换效率的降低。此外,由于用结合部一体地形成了两个冷却散热片,所以能够减少两冷却散热片的制造成本,从而能够降低热交换器的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中,间隔部件设置在两冷却散热片的端部上。用该间隔部件,迂回所述第1芯部的空气不能通过第1冷却散热片和第2冷却散热片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得到管道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两冷却散热片间的距离(Ls)不大于5mm。因此,空气抵抗增大,能够得到管道效果。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热交换器芯部(图2的B-B断面)的斜视图;图2是从图1的A箭头得到的斜视图;图3是从图2的C箭头得到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冷凝器芯部中的冷却散热片的放热量的增加率和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的关系的坐标图;图5是表示通过冷凝器芯部中的冷却散热片的空气的通风抵抗的增加率和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的关系的坐标图;图6表示考虑通风抵抗的冷却散热片的放热量的增加率和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的关系的坐标图;图7是表示冷却散热片的形状的斜视图;图8是表示冷却散热片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冷凝器的恶化量和结合比的关系的坐标图;图10是表示散热器芯部中的冷却散热片的放热量的增加率和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的关系的坐标图;图11表示考虑散热器芯部中的通风抵抗的冷却散热片的放热量的增加率和冷却散热片的突出尺寸的关系的坐标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热交换器芯部(相当于图2的B-B断面)的斜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交换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交换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上面图;图15是表示当车辆用热交换器安装在车辆上时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简图;图16是表示两管道间的距离L和通过冷凝器芯部的风量的增加率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图17是表示两管道间的距离L和冷凝器芯部的热交换的增加率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冷却散热片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19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冷却散热片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1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热交换器中,第1芯部是车辆空调装置用的冷凝器芯部,第2芯部是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芯部。在一般的情况下,冷凝器芯部中流动的冷媒的温度比散热器芯部中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低。所以,冷凝器芯部设置在散热器芯部的空气上流侧上,并空气流动方向上直列地设置冷媒器芯部和散热器芯部,并且一体形成的热交换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最前部上。以下,用图1-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图1是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1的部分扩大图(图2的B-B断面)。在图1中,2表示冷凝器芯部,3表示散热器的芯部。为了遮断两芯部2,3之间的热传导,在后述的两管道间有规定的间隙地并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直列地设置了两芯部2,3。冷凝器芯部2由扁平状的形成冷媒的通路的冷凝器的管道21和在该冷凝器的管道21上钎焊的多个折弯部22a所形成的波纹状的冷却散热片22构成。此外,散热器芯部3具有与冷凝器芯部2相同的结构。该散热器芯部3由对冷凝器的管道21平行地配置的散热器的管道31和冷却散热片32构成。将这些管道21,31和冷却散热片22,23交替地层叠并分别进行钎焊。为了促进热交换,放热孔22b,32b分别形成在两冷却散热片22,32上,用滚压成形法等成形法一体地形成了两冷却散热片22,32和该放热孔22b,32b。分别结合两冷却散热片22,32的端部中的与两管道21,31的长度方向直角的方向上面对面的端部22d,32d的多个结合部45形成在两冷却散热片22,3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将第1冷媒流动的多条第1管道: 在每邻接的所述第1管道间设置的,连续地形成有折弯部的波纹状的第1冷却散热片; 与所述的第1管道平行地设置的,将第2冷媒流动的多条第2管道; 在每邻接的所述第2管道间设置的,连续地形成有折弯部的波纹状的第2冷却散热片; 有规定的间隔地结合所述第1冷却散热片的端部中的面对所述第2冷却散热片侧的端部和所述第2冷却散热片的端部中的面对所述第1冷却散热片侧的端部的多个结合部, 其中,所述冷却散热片的折弯部中的多个折弯部形成在所述多个结合部中的一个结合部和邻接的另一个结合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龙雄,山中保利,山口浩生,阪根高明,内川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