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73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包括车架与连接于车架上的车身,其中,车架具体包括分置于两侧的纵梁,以及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布置的前端结构、中部结构与后端结构,而车身包括前围、后围、顶盖、地板及B柱构成的车身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车身的机舱位置仅由机舱边梁和水箱支撑部构成,可使得该车身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另外,通过将两个电机安装支架设于两侧的纵梁上,从而可因电机于电机安装支架上的安装,而使得电机壳体起到横梁的作用;此外,通过由与两侧的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车架横梁,同时也可省去现有车架横梁的设置,而减轻车架整体重量,从而可利于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非承载式车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于电动汽车,其整体重量对能耗及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技术中常规车架通常同时具有纵梁和横梁,且通常将电机装设与横梁或副车架上,车架横梁结构不利于电池包的布置,从而常规车架形式不适用于新能源车型搭载,同时其重量也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因而会导致电动汽车的能耗较多,续航里程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以可利于车体的轻量化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包括车架与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身,且所述车架包括分置于两侧的纵梁,以及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布置的前端结构、中部结构与后端结构,所述车身包括前围、后围、顶盖、地板及B柱构成的车身本体;且,所述前端结构包括前减震器塔总成,具有安装框架的水箱安装总成,靠近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的前横梁,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端部的前防撞梁总成,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前悬架安装总成;所述中部结构包括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结构,且所述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所述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所述后端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塔总成,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的后横梁,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端部的后防撞梁总成,和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后悬架安装总成;所述车架还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构成所述车架与所述车身间连接的悬置,且于所述前端结构和所述后端结构至少其一内还设有具有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电机安装支架的电机安装总成;所述车身还包括固连于所述前围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前围前伸布置的两个机舱边梁,于两侧的所述机舱边梁的前伸端之间连接有水箱支撑部,并于所述车身本体的底部布置有若干具有螺纹连接孔的悬置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前减震器塔总成包括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两个前减震器塔;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与两侧的纵梁相连,并于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水箱安装点;且所述前悬架安装总成至少包括有摆臂安装部。进一步的,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加强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前减震器塔包括减震器塔本体,所述减震器塔本体具有由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主体、与固连于所述第一主体顶端的第二主体构成的本体支架,以及罩扣于所述本体支架顶部的安装支架;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围构形成有通孔,并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端形成有半轴通道,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固连,并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构造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减震器过孔、和位于所述减震器过孔一侧的减震器安装部。进一步的,于所述本体支架内嵌装有本体加强支架,所述本体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固连,并于所述本体加强支架上对应于所述减震器过孔设有加强支架过孔。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主体的敞口处固连有本体支架加强板,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主体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对应于所述半轴通道,于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上构造有半轴过孔。进一步的,所述前减震器加强支架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分别设置的两个连接体,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侧的所述连接体之间的连接梁;各所述连接体固连于对应侧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于各所述连接体上形成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减震器过孔贯通布置的连接体过孔。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安装总成还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分别设置的两个加强梁,且各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顶端的中部,另一端与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上的前减震器塔相连;并于各所述加强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的端部,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由所述安装框架构成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与所述纵梁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具有上、下布置的上防撞梁和下防撞梁,所述上防撞梁与所述下防撞梁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及下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下安装支架对应于所述车辆纵梁布置,并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于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车辆纵梁之间设有具有溃缩梁的传力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支架为吸能盒。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连接板,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支架,所述下防撞梁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车辆纵梁布置的第一支架,以及靠近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连、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向所述下防撞梁的端部一侧外倾设置的第二支架。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梁的一端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传力结构还具有与所述溃缩梁的另一端相连的所述前减震器塔,以及相对于所述溃缩梁、位于所述前减震器塔另一侧的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且该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前减震器塔及所述车辆纵梁分别连接。进一步的,于所述前减震器塔内,对应于两侧的所述溃缩梁与所述悬置安装座设有传力加强梁。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下安装件的下安装腔,各所述纵梁与相应侧的所述下安装件相连,各所述下安装件通过穿设该下安装件及所述下安装腔底部设置的连接件与所述下防撞梁连接;且于两侧的所述下安装腔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上安装件的上安装腔,各所述溃缩梁与相应侧的所述上安装件相连,各所述上安装件通过穿设该上安装件及所述上安装腔底部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防撞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梁包括梁本体,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部分长度中的所述梁本体的横截面具有呈多边形的孔体,所述孔体为相连为一列的至少两个。进一步的,所述梁本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外板体和内板体构成,并于所述外板体和所述内板体上分别弯折构造有凹槽,所述孔体由所述外板体与所述内板体对应布置的凹槽围合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安装部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纵梁上的前下摆臂安装支架与后下摆臂安装支架,且于所述前下摆臂安装支架上集成有稳定杆安装位。进一步的,于所述前端结构中设有所述电机安装总成,且所述电机安装支架固连于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及构成与所述底壳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相连的线束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并排设置有多道沿所述车架宽度方向布置的隔断,各所述隔断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所述隔断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单元,并于所述底壳或所述盖体上设有构成所述线束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底壳上、并环所述底壳的边沿设置的若干固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包括车架与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身(24),且所述车架包括分置于两侧的纵梁(1),以及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布置的前端结构、中部结构与后端结构,所述车身(24)包括前围(2402)、后围(2405)、顶盖(2404)、地板(2406)及B柱(2403)构成的车身(24)本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端结构包括前减震器塔(3)总成,具有安装框架(501)的水箱安装总成(5),靠近于所述安装框架(501)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前横梁,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端部的前防撞梁总成,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前悬架安装总成;/n所述中部结构包括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横梁结构,且所述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3)构成;/n所述后端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塔(15)总成,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后横梁(14),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端部的后防撞梁(20)总成,和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后悬架安装总成;/n所述车架还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8),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8)中装设有构成所述车架与所述车身(24)间连接的悬置(12),且于所述前端结构和所述后端结构至少其一内还设有具有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电机安装支架(9)的电机安装总成;/n所述车身(24)还包括固连于所述前围(2402)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前围(2402)前伸布置的两个机舱边梁(2401),于两侧的所述机舱边梁(2401)的前伸端之间连接有水箱支撑部,并于所述车身(24)本体的底部布置有若干具有螺纹连接孔(240103)(7011)的悬置(12)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包括车架与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身(24),且所述车架包括分置于两侧的纵梁(1),以及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布置的前端结构、中部结构与后端结构,所述车身(24)包括前围(2402)、后围(2405)、顶盖(2404)、地板(2406)及B柱(2403)构成的车身(24)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结构包括前减震器塔(3)总成,具有安装框架(501)的水箱安装总成(5),靠近于所述安装框架(501)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前横梁,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端部的前防撞梁总成,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前悬架安装总成;
所述中部结构包括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横梁结构,且所述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所述纵梁(1)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13)构成;
所述后端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塔(15)总成,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的后横梁(14),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端部的后防撞梁(20)总成,和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后悬架安装总成;
所述车架还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8),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8)中装设有构成所述车架与所述车身(24)间连接的悬置(12),且于所述前端结构和所述后端结构至少其一内还设有具有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电机安装支架(9)的电机安装总成;
所述车身(24)还包括固连于所述前围(2402)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前围(2402)前伸布置的两个机舱边梁(2401),于两侧的所述机舱边梁(2401)的前伸端之间连接有水箱支撑部,并于所述车身(24)本体的底部布置有若干具有螺纹连接孔(240103)(7011)的悬置(12)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总成包括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两个前减震器塔(3);所述安装框架(501)的底部与两侧的纵梁(1)相连,并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设有水箱安装点;且所述前悬架安装总成至少包括有摆臂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包括减震器塔本体,所述减震器塔本体具有由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主体(301)、与固连于所述第一主体(301)顶端的第二主体(302)构成的本体支架,以及罩扣于所述本体支架顶部的安装支架(304);于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二主体(302)间围构形成有通孔,并于所述第一主体(301)的底端形成有半轴通道(3011),所述安装支架(304)与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二主体(302)间固连,并于所述安装支架(304)上构造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减震器过孔、和位于所述减震器过孔一侧的减震器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本体支架内嵌装有本体加强支架(305),所述本体加强支架(305)与所述第一主体(301)及所述第二主体(302)分别固连,并于所述本体加强支架(305)上对应于所述减震器过孔设有加强支架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主体(301)的敞口处固连有本体支架加强板(303),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303)沿所述第一主体(30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对应于所述半轴通道(3011),于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上构造有半轴过孔(303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分别设置的两个连接体(702),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侧的所述连接体(702)之间的连接梁(701);各所述连接体(702)固连于对应侧的所述安装支架(304)上,并于各所述连接体(702)上形成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减震器过孔贯通布置的连接体过孔(70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总成(5)还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分别设置的两个加强梁,且各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顶端的中部,另一端与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前减震器塔(3)相连;并于各所述加强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的端部,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由所述安装框架(501)构成与两侧的所述纵梁(1)的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与所述纵梁(1)位于所述安装框架(501)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具有上、下布置的上防撞梁(601)和下防撞梁(603),所述上防撞梁(601)与所述下防撞梁(603)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602)及下安装支架(604)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所述下安装支架(604)对应于所述车辆纵梁(1)布置,并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于所述安装框架(501)和所述车辆纵梁(1)之间设有具有溃缩梁(605)的传力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为吸能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支架(604)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连接板(6043),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连接板(6043)上的连接支架(130110),所述下防撞梁(603)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130110)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支架(130110)具有平行于所述车辆纵梁(1)布置的第一支架(6041),以及靠近于所述连接板(60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041)固连、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6041)向所述下防撞梁(603)的端部一侧外倾设置的第二支架(6042)。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梁(605)的一端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所述传力结构还具有与所述溃缩梁(605)的另一端相连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以及相对于所述溃缩梁(605)、位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另一侧的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8),且该悬置安装支架(8)与所述前减震器塔(3)及所述车辆纵梁(1)分别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内,对应于两侧的所述溃缩梁(605)与所述悬置(12)安装座设有传力加强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下安装件(504)的下安装腔(503),各所述纵梁(1)与相应侧的所述下安装件(504)相连,各所述下安装件(504)通过穿设该下安装件(504)及所述下安装腔(503)底部设置的连接件与所述下防撞梁(603)连接;且于两侧的所述下安装腔(503)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上安装件(506)的上安装腔(505),各所述溃缩梁(605)与相应侧的所述上安装件(506)相连,各所述上安装件(506)通过穿设该上安装件(506)及所述上安装腔(505)底部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防撞梁(601)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梁(605)包括梁本体,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部分长度中的所述梁本体的横截面具有呈多边形的孔体(6053),所述孔体(6053)为相连为一列的至少两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外板体(6051)和内板体(6052)构成,并于所述外板体(6051)和所述内板体(6052)上分别弯折构造有凹槽(6055),所述孔体(6053)由所述外板体(6051)与所述内板体(6052)对应布置的凹槽(6055)围合而成。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安装部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纵梁(1)上的前下摆臂安装支架(4)与后下摆臂安装支架(24),且于所述前下摆臂安装支架(4)上集成有稳定杆安装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端结构中设有所述电机安装总成,且所述电机安装支架(9)固连于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8)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非承载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13)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1301),及构成与所述底壳(1301)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1302),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13017)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13017)相连的线束(13018)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喜冬王蒙许晓楠朱景鑫王毅王志平邢俊涛马广田圆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