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56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特别是一种双金属风基汽化冷却式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双金属棒与集电短网以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冷却风管上装有液体冷却介质的喷淋调配器,冷却风中伴有液体喷淋。该底阳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电流分散能力强,冷却介质消耗少,聚弧能力强,可在10~150t大、中、小型直流炉上使用,其体积仅为同类型风冷底阳极体积的二分之一,其使用寿命比同类型风冷底阳极提高一倍。(*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特别是一种双金属风基汽化冷却式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目前中国专利9323884.1公开了一种双金属风冷式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这种底阳极体积大,冷却介质消耗大,冷却强度较差,寿命较低,而且只能在大吨位炉子上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冷却介质消耗少、冷却效果好,聚弧能力强,可在大、中、小型直流电弧炉上使用的底阳极。本技术的特点,数支双金属棒与集电短网以斜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炉底中部设置一冷却介质分配锥,在基座外围装有风罩,冷却风管上设置一喷淋调配器,冷却风中伴有液体喷淋形成风基气化冷却形式。本技术是一种双金属风基汽化冷却式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该底阳极不仅体积小、寿命长,而且冷却介质消耗少,聚弧能力强,能彻底解决偏弧问题。目前这种底阳级已在大、中、小型直流电弧炉上使用,其寿命长达3000—6000个工作小时,达国外最先进底阳极使用寿命的最好水平(国外最好记录为2000—6000个工作小时)。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剖面图。图1所示,该底阳极呈圆柱形,侧面与炉底耐火材料1相接、安装在基座10上,基座放置在炉底上。数支双金属棒4、均匀嵌入工作层2和永久层3中,穿过炉底与集电短网6以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这样导电均匀,起弧容易。为使气体顺利导出在炉底中部设置一冷却介质分配锥9、基座10外围了一圈风罩5、风罩5的上部设置一圈汽体阻挡屏11。在冷却风管8上装有一液体介质喷淋调配器7使冷却风中伴有液体喷淋,形成风基汽化冷却形式,更有效地将工作层2传来的热量导出。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由双金属导电棒,与其相连接不定型耐火材料,集电短网、冷却风管组成。其特征是数支双金属棒(4)与集电短网(6)以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炉底中部设置—冷却介质分配锥体(9)、基座(10)外围装有风罩(5),冷却风管(8)上装有一液体介质喷淋调配器(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阳极,其特征是风罩上开有若干透气孔,风罩(5)上设置一圈汽体阻挡屏(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特别是一种双金属风基汽化冷却式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双金属棒与集电短网以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冷却风管上装有液体冷却介质的喷淋调配器,冷却风中伴有液体喷淋。该底阳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电流分散能力强,冷却介质消耗少,聚弧能力强,可在10~150t大、中、小型直流炉上使用,其体积仅为同类型风冷底阳极体积的二分之一,其使用寿命比同类型风冷底阳极提高一倍。文档编号F27D11/08GK2227319SQ95241960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赵虎田, 程志模, 蔡怀德 申请人:成都冶金技术工程公司, 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电炉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弧炼钢炉底阳极,由双金属导电棒,与其相连接不定型耐火材料,集电短网、冷却风管组成。其特征是数支双金属棒(4)与集电短网(6)以锥面接触并用螺栓连接,炉底中部设置一冷却介质分配锥体(9)、基座(10)外围装有风罩(5),冷却风管(8)上装有一液体介质喷淋调配器(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田程志模蔡怀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冶金技术工程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电炉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