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7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包括:S1将原料用30~50℃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1t,然后间接加热到110~120℃,保持8~12s,然后在90~98℃下保温1.5~3h,冷却至42~45℃,得原料液;S2将辅料用40~75℃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1t,然后加热到125~145℃,保持1~3s,冷却至10~20℃,得辅料液;S3将发酵菌种加入原料液中,静置发酵65~75h,得发酵液;S4标准化:将发酵液和辅料液混合,然后过滤,将过滤液进行均质,得均质液;S5将暂存的均质液用塑瓶进行罐装,即得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延长发酵时间,发酵液的酸度能够达到更高,发酵液粒径减小至1um以下,产品口感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乳酸菌饮料一般采用快速短时发酵来进行加工,主要包括:第一步,将奶粉溶解,然后添加发酵菌种,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4~12h的短时发酵,得到发酵液;第二步,将甜味剂(白砂糖等)、食用胶等辅料溶解,得到辅料液;第三步,将发酵液和辅料液按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标准化(主要使各个成分混合均匀,形成质地均一的产品);第四步,将标准化后的所得物进行罐装、消毒等。上述加工过程中,发酵菌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菌种,但是由于发酵时间较短,发酵液的酸度较低,为了使最终产品的酸度达到要求,需要在标准化过程中添加更多的酸度调节剂,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发酵液的粒径较大,虽然经过均质,但是还是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延长发酵时间,发酵液的酸度能够达到更高,发酵液粒径减小至1um以下,产品口感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原料预处理:/n将15~17kg脱脂奶粉和9~11kg全脂奶粉用30~50℃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150~250kg,然后采用80~120目过滤网过滤,将过滤液间接加热到110~120℃,保持8~12s,然后在90~98℃下保温1.5~3h,冷却至42~45℃,得原料液;/nS2辅料预处理:/n将94~119kg甜味剂和5~7kg食用胶用40~75℃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750~850kg,然后采用120~150目的过滤网过滤,将过滤液加热到125~145℃,保持1~3s,冷却至10~20℃,得辅料液;/nS3发酵:/n将发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原料预处理:
将15~17kg脱脂奶粉和9~11kg全脂奶粉用30~50℃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150~250kg,然后采用80~120目过滤网过滤,将过滤液间接加热到110~120℃,保持8~12s,然后在90~98℃下保温1.5~3h,冷却至42~45℃,得原料液;
S2辅料预处理:
将94~119kg甜味剂和5~7kg食用胶用40~75℃的水溶解,并加水至重量为750~850kg,然后采用120~150目的过滤网过滤,将过滤液加热到125~145℃,保持1~3s,冷却至10~20℃,得辅料液;
S3发酵:
将发酵菌种按90~110U/t的比例加入原料液中,静置发酵65~75h,得发酵液;
S4标准化:
将发酵液和辅料液混合后采用10~30目过滤网过滤,将过滤液在200~250bar下进行均质,得均质液,将均质液在5~15℃下暂存;
S5罐装
将暂存的均质液用塑瓶进行罐装,然后封口,将封口后的塑瓶在85~95℃下保温0.3~0.5h,然后将塑瓶冷却至常温,经包装后即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效发酵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原料中还混入有0.08~0.12kg的山梨酸钾。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立民肖石高汪文靖杨倩刘婷婷范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澳利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