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分解氢还原多功能高温电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707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分解氢还原多功能高温电炉,其包括炉头,炉体,炉尾,炉管,烧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炉头长2200mm-3000mm,其中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前端设有带球阀的排气稳压导管和机械推舟器;炉体长4000mm-4600mm,宽1220mm-1420mm,高1550mm-1750mm,双管分5-8段独立加热;所述炉尾长3600-4400mm,设有双层水冷机构,分2-3段独立调节冷却,炉尾前端设有氢气(H↓[2])入口及氢气流量计,炉尾尾端设装有气密性好的炉门的出料口及截止阀和微压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连续批量生产纳米级钴粉和高质量的超微细氧化亚钴粉末及其它盐类化合物的高温热分解和高温氢还原,且耗氢气量少,生产过程稳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分解氢还原多功能高温电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米级钴粉和超微细氧化亚钴粉生产用热分解氢还原多功能高温电炉。
技术介绍
纳米级钴粉和超微细氧化亚钴粉末,在电池材料、催化剂等许多
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作高能二次电池的活化剂,当钴粉、氧化亚钴粉末颗粒达到或接近纳米尺寸时,其巨大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化学性能,在高能电池的电容量、循环寿命等主要质量指标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优异性能,因此制备纳米级电池用粉体材料,就成为当今科技产业界普遍追求的目标。目前,工业上大量使用的钴粉、氧化亚钴粉末材料,是在传统的高温电炉内分别用氢还原或热分解而制得的。这一过程是冶金、化工及应用化学中古老单元过程,由于该过程简单易行,一直被广泛采用。但传统的高温电炉,由于高温带短(3~4段)、冷却带也短(1.5~2.0米),用于生产超微细钴粉时,不仅耗氢气量大,而且由于这种钴粉有着巨大的比表面积,会因冷却不充分而激烈氧化,甚至燃烧,使生产过程极不稳定或无法连续进行;在生产超微细氧化亚钴时,因热制度不合适和炉内气氛、压力无法调节和控制,会使氧化亚钴氧化或热分解、热化合返复进行,其结果使氧化亚钴产品含钴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分解氢还原多功能高温电炉,包括炉头,装有温控装置的炉体,设有出料口和氢气入口及氢气流量计的炉尾,炉管,烧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长度为2200mm-3000mm,炉头中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前端设带有阀门的排气稳压导管和机械推舟器;所述炉体的外形尺寸为:长4000mm-4600mm,宽1220mm-1420mm,高1550mm-1750mm,加热机构分5-8段独立设置;所述炉尾长3600-4400mm,设有双层水冷机构,水冷机构分2-3段独立设置,靠近出料口处装有截止阀和微压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传算蔡道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凯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