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0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其中包括有呈现密闭中空的气囊,以及一拉带组,其中该拉带组设置于该气囊的内部,而该拉带组具有四长条带状的拉带连结而成。由于其内部具有纵横交错的拉带构件,而使得该气囊结构的侧视图观其形状近似矩形等,不仅可使得该气囊结构与该气囊结构间的接触面积更加广大,且人体于该气囊结构完全或间接接触的面积也相对提高,并且近似于矩形的该气囊结构于横放且不受外力影响下可单独站立而不倾倒。(*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尤指一种运用于气垫床上的气囊结构,且可让使用者于使用时能有更加舒适感的气囊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用来使长时间平躺于病床上的病患避免造成褥疮的病症产生,于是气垫床应运而生,其主要将复数个中空的气囊排列设置于硬质的一床板上,另外通过一充气装置将相通的气囊予以充气。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其中包括有一垫体10’,复数个定位套环20’以及复数个气囊30’,该复数个定位套环20’固设于垫体10’的上方表面,且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排列方式,而该复数个气囊30’逐一的分别套设左右对称的该复数个定位套环内20’,该复数个气囊30’可连接于一充气机构(图中未画),使该复数个气囊30’可含有气体于其内部,并再运用充气机构具有交替输入排出的功能,使得病患躺于覆盖于现有技术上的一盖体(图中未式)时,具有按摩的功效,以避免病患长期躺于床上造成褥疮的病症产生。如图2所示,为图1的2-2部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了解现有技术中不仅气囊30’与气囊30’之间的接触面积或是气囊30’与人体图中未画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面积均只有一小部分,虽然当人体的体重可提供该气囊30’的基本态样改变,但其改变量还是有限,且主要人体与两相邻的该气囊30’的接触处相距过大,容易造成使用者会有不贴实的感觉而感到不舒适,且不容易使整体的肌肉放松,而降低该气垫床原本预期的功效。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虽然可防止病患造成褥疮的病症产生,但是其构造的形状易造成病患的不舒适感,如此的情形实在是有必要寻求其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具有多方向性的拉带组设置于气囊内,且该拉带组任一方向性的长侧边均连结于该气囊的内侧表面上,使得该气囊有限制的向外扩展,以形成近似矩形的态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相邻的气囊与气囊间未接触空间的缝隙,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相邻的气囊与气囊间未接触空间的缝隙过大,而容易造成使用者陷入其缝隙之间或是需腾空于该缝隙上,而会有不舒适感的产生。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其中包括有呈现密闭中空的气囊,以及一拉带组,其中该拉带组设置于该气囊的内部,而该拉带组具有四长条带状的拉带连结而成,该拉带组的连结以该每一拉带的一长端边相互连接而分别呈现出有四个方向性的该拉带组,且每一拉带的另一长端边与该气囊的内表面也具有连结的关系,使气囊分别可行成近似矩形的态样。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对本技术详加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2-2部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气囊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囊排列于垫体上的侧面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垫体10’定位套环20’气囊30’气囊10气室11、12拉带组 20拉带21、22、23、24第一长端边 210、220、230、240第二长端边 211、221、231、241短端边 212、222、232、242充气构件30垫体4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气囊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包含有长条型且为中空的一气囊10及一拉带组20,该拉带组20设置于该气囊10的内部,而该拉带组20具有四长条带状的拉带21、22、23、24连结而成,该拉带组20的连结以该每一拉带21、22、23、24的一第一长端边210、220、230、240以高周波方式相互连接而呈现出有四方向性的该拉带组20,且该每一拉带21、22、23、24的一第二长端边211、221、231、241与该气囊10的内表面也具有以高周波方式连结的关系,使得该气囊10可形成近似矩形的态样,其中该第一长端边210、220、230、240与该第二长边端211、221、231、241互相为对边,且该拉带组20中有该拉带21的两侧的短端边212及该拉带23的两侧的短端边232也可分别以高周波方式连结于该气囊10的内表面上,而该拉带22两侧的短端边222及该拉带24两侧的短端边242则不与该气囊10的内表面连结,如此可形成具有独立的二气室11、12,接着,于该气囊10的外表面上可设有二充气构件30,且该二充气构件30分别可使该气囊10内独立的二气室11、12得以与外面连通,该二充气构件30更可利用管线(图中未画)与一空气泵(图中未画)连接,使得该空气泵可提供空气给予该气囊50。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囊排列于垫体上的侧面示意图,该气囊10依序排列于一垫体40上,其中该气囊10与气囊10间的缝隙可大幅度的缩减许多,当人体直接或间接平躺于上时,其相对接触于人体的面积也就相对提升许多,因此人体可感受到较贴实,相对的不易造成局部肌肉紧张,可使整体肌肉放松,恢复原气垫床可治疗的效能。因此,本技术提供有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其主要于气囊于依序整齐排列后,该气囊不仅可在该垫体上平稳放置,且人体直接或间接平躺于具有本技术的气垫床上时,可平稳的躺平于上,不会如现有技术中有腾空般的感觉或陷入气囊与气囊间的缝隙疑虑存在,因此本技术极具进步性及符合申请技术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请。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一气囊,该气囊为一中空密闭的空间;以及一拉带组,设置于该气囊的内部,而该拉带组至少具有三个方向性,且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与该气囊的内表面具有连结的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为一长端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充气构件,使得该气囊的内部得与外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具有四个方向性,且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与该气囊的内表面具有连结的关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为一长端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的两侧边均为一短端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中至少有两方向性的该每一短端边与该气囊的表面具有连结的关系,以形成至少两独立的气室。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拉带组中的两方向性为不相邻。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是,该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充气构件,分别可使该两独立的气室得与外部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气囊结构,其中包括有呈现密闭中空的气囊,以及一拉带组,其中该拉带组设置于该气囊的内部,而该拉带组具有四长条带状的拉带连结而成。由于其内部具有纵横交错的拉带构件,而使得该气囊结构的侧视图观其形状近似矩形等,不仅可使得该气囊结构与该气囊结构间的接触面积更加广大,且人体于该气囊结构完全或间接接触的面积也相对提高,并且近似于矩形的该气囊结构于横放且不受外力影响下可单独站立而不倾倒。文档编号A47C27/10GK2838417SQ20052011301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一气囊,该气囊为一中空密闭的空间;以及一拉带组,设置于该气囊的内部,而该拉带组至少具有三个方向性,且该拉带组的每一方向性末端与该气囊的内表面具有连结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菊
申请(专利权)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