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博全专利>正文

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56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其主要乃是藉按压控制体,带动其斜缘内所插设的移动杆,则移动杆会受该控制体的牵引而做角度的旋转;当其旋转一角度,使其下方齿段的平面与限位体所设半圆透孔的平面侧对齐,则该移动杆可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扶手作上下位移的动作;当放松该控制体,该移动杆亦会受控制体的牵引而回复原位,则移动杆会重新令其下方齿段的齿部卡制于限位体顶面及其所设半圆透孔的平面侧的卡槽内,则移动杆无法作上下位移的动作,进而使扶手固定于此所调整的位置,藉此,而达到可轻松省力的将座椅扶手做上下位置调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的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其主要是藉按压控制体,使移 动杆受控制体的牵引,而做 一 角度的旋转,则该移动杆可上下移 动,进而带动扶手作上下位移的动作,当放松该控制体,该移动杆回复原位,并令其齿部卡制于限位体,使扶手固定于此所调整的位置。
技术介绍
按,一般巿面所见的座椅,其扶手升降结构,最先利用的技术不外是利用设有齿状的片体在扶手衔接座的空间内滑动使与预设的卡销相互卡止,使扶手在升降时能得到定位而后,乃有许多的创作者以此为主要架构设计出更多的改进创作,创作目的,均在使座椅扶手能在更节省成本及更省力的情况下'达到使座椅扶手作上下位移的动作;今本专利技术者本着上述的巨的乃基于多年从事产业的经验及经多方测试,而发展出另一种不同于常结构的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 种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是藉按压控制体,带动移动杆旋转,使其齿部脱离限位体而得以令与升降结构结合的套筒及扶手座作上下位置的调;整动作,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其包括有一 扶手架、 一 限位体、 一 套筒、 一 升降结构、 一 衔接片及 一 扶手座, 其中该扶手架的垂直杆设有 一 供弹簧及限位螺栓穿设的透孔;限 位体是插设于扶手架的中空处,并以插销插设该两者所设透孔使 该两者结合,其结合后,垂直杆透孔内的弹簧及螺栓是容置于限 位体侧边所设的容置槽内;升降结构,包括有 一 移动杆、 一 控制 体、 一 弹簧及 一 定位体;其中该移动杆以其水平圆杆插设于控制 体斜缘的条状位移孔,将弹簧置于定位体及控制体之间,将定位 体与移动杆以螺丝锁固,再藉插销的插设使定位体与控制体结合 而成;将衔接片与定位体、扶手座及套筒结合,则该升降结构会 以其移动杆穿设限位体的半圆透孔后插置于垂直杆的中空处,且 该移动杆是令其齿段的齿部卡制于限位体顶面及其半圆透孔的 卡槽。是以,经由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设计,其具有以下的优点一 、其藉按压该控制体,使移动杆脱离限位体的卡制,而使 扶手可作上下位置的调整,同时可将其所调整的位置固定,不仅 使用方便,且使用时相当省力。二 、垂直杆与限位体内设置弹簧及限位螺栓,使套筒于上下 位移时,可受该限位螺栓的抵制,使其移动平稳不晃动,且因该 弹簧的设置,可使其位移更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方向的升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结构的后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A-A剖面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结构的控制体按压后的后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 一 种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 ,其主要包括有 一 扶手架1 、 一限位体2 、 一套筒3 、 一升降结构 4、 一衔接片5及 一 扶手座9,其中该扶手架1 ,其是由 一 衔接体 1 0及 一 垂直杆1 1所组成,于该垂直杆1 1 一侧设有 一 供弹簧6及 限位螺栓7穿设的透孔1 1 0 ,而其中空处1 1 1前后两侧则各设有 一供插销8插设的透孔1 1 2 ;限位体2 ,其是插设于垂直杆1 1的 中空处111,且其插设后可与垂直杆1 1呈平顺结合,于其 一 侧适 处开设有 一 半圆透孔20 ,该半圆透孔20的平面侧是设有卡槽2 1, 其与垂直杆11顶部两侧所设透孔1 1 2的对应处设有 一 透孔22 , 且此侧内部设有 一 供弹簧6及限位螺栓7容置的容置槽23 ;套筒 3 ,其中心设有 一 供扶手架1的垂直杆11插设的通孔30 ,该通孔 30顶部四端适当位置处各设有 一 螺孔3 1 ,而其侧边适当位置处则 设有 一 与通孔30相贯通的透孔32 ;升降结构4 ,请参阅图2至图 6所示,其主要包括有 一 移动杆40 、 一控制体4 1 、 一弹簧42及 一定位体43;其中该移动杆40,其分为顶部凸缘401及下方齿段 402,于其顶部凸缘401中心设有 一 螺孔403,又其下方齿段4026设有若干齿部404 ,该齿部404的 一 侧是呈平面405 ,于该齿段 402的顶部适处往水平方向凸设有一圆杆406,而其底部设有一用 以限制该移动杆40位置的半圆柱凸缘407 ,使其不致往限位体2 外脱出;控制体41,其按压端设有一供弹簧42容置的容置槽410, 而其中间适处则设有供插销44插设的透孔411,其另端则往下延 伸 一 斜缘412,该斜缘412中心设有 一 条状位移孔413;定位体 43 ,其是呈承接状,于其封闭端的两侧各设有 一 凸耳430 ,该凸 耳4 3 0中心各设有 一 螺孔4 31,而其顶部设有 一 供与移动杆4 0的 顶部凸缘401所设螺孔403锁固的透孔432,而其开口端的两侧 则各设有 一 供插销44插设的透孔433 ,且此端底部适处设有 一 供 弹簧42套设的圆杆434;将移动杆40所设的水平圆杆406插设 于控制体41斜缘412的条状位移孔413内,藉螺丝45锁设于定 位体43的透孔432及移动杆40顶部凸缘401的中心螺孔403 , 使定位体43与移动杆40结合;将弹簧3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该定 位体43底部所设的圆杆434及容置于控制体4 1所设的容置槽 410,令插销44插设于定位体43及控制体41侧边所设的透孔433 、 411而使定位体43与控制体41结合而成升降结构4,此时,该移 动杆40的水平圆杆406是位于控制体41斜缘412的条状位移孔 413的下端,如图5所示;衔接片5,其与定位体43两侧所设凸 耳430的螺孔431相对应处各设有 一 透孔50,而其四端的与套筒 3顶部所设螺孔31的相对应处亦各设 一 透孔5 1 ,而其顶部中心则 往上凸设一十字凸缘52。请参阅图2 、图6所示,将限位体2置于垂直杆11的顶部,以插销8插设于相对应的透孔1 1 2 、 22而使该两者结合,将弹簧 6及限位螺栓7插设于垂直杆11的透孔1 1 0后容置于限位体2的 容置槽23内,再将该垂直杆1 1穿设于套筒3的通孔30内;将衔 接片5置于定位体43顶部,以螺丝53锁设于其相对齐的透孔50 及螺孔43 1使该两者结合;令该与衔接片5结合的升降结构4的 移动杆40穿设限位体2的半圆透孔20后置于垂直杆]1的中空处 111,且令该升降结构4的移动杆40以其齿段402的齿部404与 限位体2顶面及其所设半圆透孔20平面侧的卡槽2 1相配合;令 衔接片5以其四端所设透孔5 1与套筒3顶部所设螺孔3 1对齐, 以螺丝54锁设使两者结合,再将扶手座9锁设于衔接片5顶部十 字凸缘52,而完成一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使用时,请参阅图7 、图8所示,藉按压控制体4 1的按压端, 该按压体41以其所插设的插销44为支点做旋转,则其另 一 端的 斜缘4 1 2会往下旋转,而使该斜缘4 1 2的条状位移孔4 1 3内所插 设的移动杆40水平圆杆406位移至该条状位移孔413的上侧端, 则该移动杆40会随之旋转 一 角度,而令其以齿段402的平面405 与限位体2所设半圆透孔20的平面侧配合,亦即令其齿部404 脱离限位体2顶面及其半圆透孔20的卡槽2 1 ,此时,移动杆40 可做上下位移的动作,进而带动与其结合的套筒3及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的升降结构,其包括有一扶手架、一限位体、一套筒、一升降结构、一衔接片及一扶手座,其特征在于:其中: 扶手架的垂直杆一侧设有一供弹簧及限位螺栓穿设的透孔,而其中空处两侧则各设有一供与限位体结合的透孔; 限位体,于其一侧 开设有一半圆透孔,该半圆透孔的平面侧是设有卡槽,其另一侧则设有一与垂直杆结合的透孔,且此侧内部设有一容置槽; 升降结构,其包括有一移动杆、一控制体、一弹簧及一定位体;其中该移动杆,其分为顶部凸缘及下方齿段,于其顶部凸缘中心设有一螺孔, 又其下方齿段设有若干齿部,该齿部的一侧是呈平面,于该齿段的上侧设有一水平圆杆,而其底部设有一半圆柱凸缘;控制体,其按压端设有一供弹簧容置的容置槽,而其侧边则设有与定位体结合的透孔,其另端则设有一斜缘,该斜缘中心设有一条状位移孔;定位体,于其两侧各设有一供与衔接片锁固的螺孔,而其另端的两侧则各设有一与控制体结合的透孔,且此端底部适处设有一供弹簧套设的圆杆;将移动杆、控制体、弹簧及定位体相互套设结合而成升降结构; 将扶手架、限位体及套筒相互结合后,令衔接片与升降结构的定位体 、套筒及扶手座结合即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博全
申请(专利权)人:蔡博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