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玉卿专利>正文

扶手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8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由套管、扶手支架、调整杆以及二调整块所组配而成,通过扳动该调整杆的扳动部,使二调整块内缩,内缩后的调整块则与该套管相互分离,具可进行扶手上下的调动,待调动定位后,放开该调整杆,该调整杆通过弹簧恢复至原位,俾使二调整块外张,该二调整块则与该套管相互定位,以此完成该扶手的调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与座椅的扶手机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扶手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座椅两侧皆装配有扶手,其中该座椅是供使用者坐靠,而该扶手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以及手肘置放。该座椅底部装配有座椅升降调整机构,以此因应使用者的体型而调整座椅的高度,以增进使用者座靠的舒适性。至于扶手的高度调整,在市面上则极少有相关的设计,而现有技术的扶手高度的调整机构不仅构造复杂、组装不易,且在上下滑动的调整过程中,该扶手会有摇晃不稳的现象,因而造成使用者在调整上的顺畅度,以及调定后使用者手肘扶靠不便及不舒适的缺陷。是以,显见上述现有技术的扶手调整机构实有进一步改良精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使该扶手得以顺畅的进行多段高度的调整。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使该扶手得以进行水平转动的调整。本技术的再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使该扶手得以进行水平横移的调整。本技术为达上述的目的所提供的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由套管、扶手支架、调整杆以及二调整块所组配而成,其中该套管内部两侧具有纵向的齿条部;该扶手支架是可上下调整地组设于该套管内部,该扶手支架上端组设有一活动组,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一勾部,且邻近第一勾部具有一活动槽;该调整杆是可调动地组设于该扶手支架上,该调整杆上端具有一扳动部,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二勾部,且于该第二勾部与第一勾部之间设有一弹簧;该二调整块,其分别通过定位柱而组设于该调整杆的两侧,且位于该扶手支架的活动槽内;该二调整块上具有斜孔以供定位柱插置定位,且该斜孔是由下往上向外倾斜成形,该调整块外侧具有齿部,该齿部是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囓合,以及囓合后分离;据此,向上扳动该调整杆的扳动部,使其定位柱滑动至调整块的斜孔顶端,而使二调整块内缩,内缩后的调整块其齿部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分离,以进行扶手上下的调动,待调动定位后,放开该调整杆,该调整杆通过弹簧恢复至原位,而使定位柱滑动至调整块的斜孔底端,俾使二调整块外张,使其齿部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囓合,以此完成该扶手的调动。该扶手支架上成型有凸部,而该调整杆上具有纵向长条孔,该凸部是位穿置于该长条孔内,藉以限制该调整杆上下的活动。该扶手支架上端的活动组是由上、下盖体、一旋转件、二卡抵件以及一压缩弹簧所构成,其中该扶手支架上端具有一组接部,且该组接部具有一横向的穿孔,该二卡抵件是对应组设于该穿孔,且于其外侧成形有卡齿,而该压缩弹簧是设于该二卡抵件之间,另该旋转件藉尤其中央处的齿孔而与该二卡抵件相互卡抵,据此,该活动组得以于扶手支架上端旋转。该扶手支架上端的活动组是由上、下盖体、一旋转件、二卡抵件以及一压缩弹簧所构成,其中该扶手支架上端具有一组接部,该组接部是与旋转件组接定位,该旋转件周侧具有复数个凸柱,且各凸柱枢设有一滚轮,该下盖体两侧具有连续呈凹弧状的定位部,且于两定位部之间具有一长条孔,该定位部是与该旋转件的滚轮相互限位,使该上、下盖体横向移动后获致定位,而该长条孔是套设于该组接部的周侧,藉以限定该上、下盖体横向调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由套管、扶手支架、调整杆以及二调整块所组配而成,通过扳动该调整杆的扳动部,使二调整块内缩,内缩后的调整块则与该套管相互分离,具可进行扶手上下的调动,待调动定位后,放开该调整杆,该调整杆通过弹簧恢复至原位,俾使二调整块外张,该二调整块则与该套管相互定位,以此完成该扶手的调动的效果;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达到使该扶手得以顺畅的进行多段高度的调整的效果;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达到使该扶手得以进行水平转动的调整的效果;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达到使该扶手得以进行水平横移的调整的效果。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的功效,兹举三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惟,此三实施例及图标,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向上扳动该扶手支架的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向上调动该扶手的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调动定位后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旋转调动的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上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横向移动的状态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套管11外盖12齿条部 13滑套131扳口20扶手支架21第一勾部22活动槽 23封片24凸部25组接部 251穿孔30调整杆 31扳动部32第二勾部 33长条孔34护盖 35弹簧40调整块 41定位柱42斜孔 43齿部50活动组 51上盖体52下盖体 521定位部522长条孔53旋转件531齿孔 532凸柱533滚轮 54卡抵件541卡齿 55压缩弹簧56螺丝 57垫圈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2、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主要是由套管10、扶手支架20、调整杆30以及二调整块40所组配而成,其中该套管10,其是由两对称盖合的外盖11所构成,且其内部两侧具有纵向的齿条部12;而该套管10外部可套设有一具扳口131的滑套13。该扶手支架20,其上端组设有一活动组50,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一勾部21,且邻近第一勾部21具有一活动槽22,而于该活动槽22槽口处锁设有一封片23,俾使该活动槽22呈横向开放状;另于该扶手支架20上端与活动槽22之间纵向排列成形有二凸部24,该扶手支架20是可上下调整地组设于该套管10内部。该调整杆30,于其上端横向弯折成形有一扳动部31,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二勾部32,另于该扳动部31与第二勾部32之间纵向排列成形有二长条孔33,且该长条孔33是呈纵向长条状,该调整杆30是可调动地组设于该扶手支架20上,其中该扳动部31是于该滑套13的扳口131伸出于外,且于该扳动部31可套设一护盖34以利扳动;而该长条孔33是对应套设于该扶手支架20的凸部24,藉以限制该调整杆30上下的活动,另于第二勾部32与第一勾部31之间设有一弹簧35,以此使该调整杆30向上拉动后恢复原状。该二调整块40,其断面皆呈″ㄈ″形的块体,该二调整块40分别通过定位柱41而组设于该调整杆30的两侧,且位于该扶手支架20的活动槽22内;该二调整块40上具有斜孔42以供定位柱41插置定位,且该斜孔42是由下往上逐渐向外倾斜成形,另外,该调整块40外侧具有齿部43,该齿部43是与该套管10的齿条部12囓合,以及囓合后分离。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结构的相互关系位置。至于本案技术的使用状态与功效,烦请配合图3-6所示,使用者欲调整该扶手的上下高度时,首先向上扳动该调整杆30的扳动部31,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扶手调整机构,其包含有:一套管,其内部两侧具有纵向的齿条部;一扶手支架,其是可上下调整地组设于该套管内部,该扶手支架上端组设有一活动组,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一勾部,且邻近第一勾部具有一活动槽;一调整杆,其是可调动地组设于该扶手支架上,该调整杆上端具有一扳动部,而于其下端具有一第二勾部,且于该第二勾部与第一勾部之间设有一弹簧;二调整块,其分别通过定位柱而组设于该调整杆的两侧,且位于该扶手支架的活动槽内;该二调整块上具有斜孔以供定位柱插置定位,且该斜孔是由下往上向外倾斜成形,该调整块外侧具有齿部,该齿部是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囓合,以及囓合后分离;据此,向上扳动该调整杆的扳动部,使其定位柱滑动至调整块的斜孔顶端,而使二调整块内缩,内缩后的调整块其齿部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分离,以进行扶手上下的调动,待调动定位后,放开该调整杆,该调整杆通过弹簧恢复至原位,而使定位柱滑动至调整块的斜孔底端,俾使二调整块外张,使其齿部与该套管的齿条部囓合,以此完成该扶手的调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玉卿
申请(专利权)人:洪玉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