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结构,装设于脚座上,包括一个配设于该脚座上的椅座组;一枢设于该椅座组的椅背组;一枢设于该椅座组中且两端露于该椅座组外的枢摆组;两扶手则配设于该椅座组与该椅背组的两侧,一端与该椅背组枢设,另一端枢设于该枢摆组;一配设于椅座组以及椅背组间用以控制椅背组连动扶手动作的调整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座椅结构可同时折叠椅背和扶手,操作方便,折叠后占用空间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一种可收折的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办公室所使用的办公椅一般在组装后即难以拆卸,其外型与所占空间增加了收藏与运送时的困难,因此,在此
中,需要一种技术以解决公知的办公椅造成的收藏与运送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同时折叠椅背和扶手的座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座椅结构,装设于脚座上,包括一个配设于该脚座上的椅座组;一枢设于该椅座组的椅背组;一枢设于该椅座组中且两端露于该椅座组外的枢摆组;两扶手配设于该椅座组与该椅背组的两侧,一端与该椅背组枢设,另一端枢设于该枢摆组;一配设于椅座组以及椅背组间用以控制椅背组连动扶手动作的调整组。本技术由于椅背和扶手可方便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收藏运送也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调整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调整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于收折后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于收折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座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与图2,具有可同时收折椅背、扶手的结构,可应用于可调整高低的座椅上。本技术配设于脚座A上,包含一椅座组1、一椅背组2、一枢摆组3、两扶手4以及一调整组5。该脚座A系为一公知的结构,为说明书简明起见,在此仅简单描述。该脚座A包含一椅脚A1、多个轮子A2以及一升降组A3,该椅脚A1系于本体放射成形有多个渐倾向下的脚柄,于各脚柄处装设轮子A2,使椅脚A1可在地面滑动,该升降组A3由一升降杆A4与一调整座A5组配而成,该升降杆A4滑设在椅脚A1的本体的一调整通孔中,且该调整座A5组配于升降杆A4的端部,藉由调整座A5的机构可控制升降杆A4的高低,而使后面将组配的座椅结构得以调整高度。该椅座组1包含一座板10、一固型板11以及一座垫12,该座板10的板体上成形一枢转槽13,该枢转槽13的两槽端皆为开放状态,用于配设稍后将予以描述的枢摆组3,在座板10的一侧缘向上弯折延伸一容槽101,该容槽101一端开放,于其开放端的两槽面端缘成形一作动槽102,其槽底开设一限位孔103。并将该固型板11固设于该座板10上,且一端侧抵靠于该容槽101,再将一坐垫12配设于固型板11上而一端侧抵靠于该容槽101。该椅背组2包含一承座20、一固型板21以及一背垫22,该承座20成形一承槽23,该承槽23两端开放,其槽底成形一上挡止块201,且其槽底边缘成形两相互对应的下挡止块202,在该上档止块201两侧分别锁设一阶状的挡止片24。于承槽23的两端槽面分别开设两枢孔203,204,枢孔203系用于与座椅组1作动槽102枢设,使承座20可对座椅组1的座板10进行相对枢摆。该背垫22系配设于该固型板21上,以该固型板21固设于该承座20的承槽23内。该枢摆组3包含一曲形杆30以及两枢块31,该曲形杆30是一杆体301两端弯折成弯折段302,以其杆体301限位枢转于该椅座组1的枢转槽13,该两弯折段302露于该枢转槽13外以使两弯折段302可随曲形杆30的杆体枢转而在椅座组1相对两侧摆动,两弯折段302端部分别套固该枢块31,该枢块31另侧具有枢转部310,用以配置稍后将描述的其它构件。该两扶手4分别枢设于该椅背组2的承座20两侧的枢孔204,供使用者抵靠,另一端则与该枢摆组3的枢转部310枢设,利用曲形杆30的弯折段302将扶手4支撑于使用者抵靠的预设位置上。该调整组5,配设于椅座组1以及椅背组2间用以控制椅背组2连动扶手4的作动,其包含一定位件50、调整块51、调整件52以及弹性件53,该定位件50径向凹陷成形一向上的卡合槽501、一向下的卡合槽502以及轴向凸出成形一限位块503,定位件50以该限位块503限位穿设于该椅座组1的限位孔102,并以螺丝穿过椅背组2的枢孔203而锁固于调整件50的螺槽504,且椅背组2的承座20可相对椅座组1进行限位枢摆。该调整组5的调整块51靠抵于椅背组2的固型板21,其上端成形一两端开放之凹槽511,且对应该凹槽511于调整块51后表面成形两定位凸块512,该两定位凸块512对应该椅背组2的上挡止块201而抵顶于椅背组2的承槽23槽底。该调整组5的调整件52中段容置于该调整块51的凹槽511,且两端分别对应通过该椅背组2的下挡止块202上方,穿过该椅背组2的挡止片23,而沿椅背组2的承槽23槽面向前弯折并成形一卡勾521。该调整件52的卡勾521勾设于该定位件50的卡合槽501。该调整组5的弹性件53折绕成形两弹性环531而套设于该调整块51的定位凸块512,且自两弹性环531分别对称向上成形一弹性段532,该弹性件的弹性段532向上抵顶于椅背组2的上挡止块201。依据上述本技术座椅结构,其枢摆件3的曲形杆301的两弯折段302也可直接与扶手4枢设而达成其目的。参见图2至图7,现对本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做较详细说明。如图3至图5所示,欲收折具有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的座椅时,使用者由座椅的后方向上压抵调整组5的调整块51,将容置于调整块51的凹槽511中的调整件52向上抬起,并借助椅背组2的挡止片24调整件52的位移,并同时使套设于调整块51的弹性件53抵顶于椅背组2的上挡止块201。参见图6与图7,当调整组5的调整件51向上移动时,其卡勾521也同时脱离定位件53的卡合槽501,此时对椅背组2向前施力,则椅背组2可借助承座20对椅座组1的容槽101的枢设而向前倾倒,椅背组2的前倾使与其枢设的扶手4也对其枢转并相对接近椅座组1,并使与其枢设的枢摆组3曲形杆30向前摆动,造成椅背组2向椅座组1迭靠,且扶手4位移至椅座组2两侧。且同时调整组5的卡勾521对应至调整组5的卡合槽502,从而达成同时收折椅背、扶手的目的。其后,使用者放开调整组5的调整块51,调整块51借助弹性件53弹性复位,而使调整组5的卡勾521卡设于调整组5的卡合槽502,而使椅背组2定位于椅座组1,使收折后的座椅亦具有稳定的结构,方便运送或储存。使用者若欲将椅背组2复位,仅需将椅背组1扶起,让调整组5的卡勾521复位卡设于定位件51的卡合槽501,即可带动扶手4与枢摆组3复位,解决公知的办公椅无法折迭造成收藏及运送的困难,此外,其可同时收折椅背、扶手的结构让操作者易于折迭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结构,装设于脚座(A)上,其特征是,包括一椅座组(1),配设于该脚座(A)上;一椅背组(2),枢设于该椅座组(1);一枢摆组(3),枢设于该椅座组(1)中,且两端露于该椅座组(1)外;两扶手(4),配设于该椅座组(1)与该椅背组(2)的两侧,一端与该椅背组(2)枢设,另一端枢设于该枢摆组(3);一用以控制椅背组(2)连动扶手(4)动作的调整组(5),配设于椅座组(1)以及椅背组(2)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椅座组(1)包括一座板(10),于在其板体上成形一枢转槽(13),该枢转槽(13)的两槽端皆为开放状态,在该座板(10)的一侧缘向上弯折延伸一容槽(101),该容槽(101)一端开放,于其开放端的两槽面端缘成形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结构,装设于脚座(A)上,其特征是,包括: 一椅座组(1),配设于该脚座(A)上; 一椅背组(2),枢设于该椅座组(1); 一枢摆组(3),枢设于该椅座组(1)中,且两端露于该椅座组(1)外; 两扶手(4),配设于该椅座组(1)与该椅背组(2)的两侧,一端与该椅背组(2)枢设,另一端枢设于该枢摆组(3); 一用以控制椅背组(2)连动扶手(4)动作的调整组(5),配设于椅座组(1)以及椅背组(2)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玉卿,
申请(专利权)人:洪玉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