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长形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4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长形椅,包含:两可枢摆地交叉枢接的脚架、一可枢摆地枢设在其中一脚架上的延撑架、两对左右间隔地安装在脚架间的肘关节、一可枢摆地安装在延撑架和一脚架间的主坐框、一框设在主坐框上并可供至少两位使用者乘坐的坐垫,以及一支撑件。当长形椅位在一使用位置时,该支撑件是顶撑在所述脚架前方,而当长形椅转换到一收合位置时,所述支撑件可向旁偏摆,整个脚架、主坐框及延撑架也可摊平。借所述支撑件的顶撑,可以让长形椅在使用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而在不使用时得以折叠,以增进其载运、存放时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长形椅的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座位,且可依需要加以收折的折叠式长形椅
技术介绍
一般椅子在设计上会因为使用需要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有些椅子只能供一位使用者乘坐,有的则可供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使用者乘坐,这种座位多于一个的椅子由于其宽度较大,故一般称为长形椅。而以往长形椅9的设计大致如图1所示,包含两个左右间隔的扶手撑架91、一水平地固装在所述扶手撑架91间的座板92,以及一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扶手撑架91后方的靠背63,由于以往长形椅9的所述扶手撑架91间宽度较大,因此,该长形椅9的座板92可供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使用者乘坐。以往长形椅9在使用时,由于必需承受至少两位使用者的重量,因此,在安全性的考量下,将扶手撑架91、座板92及靠背93设计成固定式,是以往长形椅9的设计方式。虽然如此,这种固定式的长形椅9在载运时比较占空间,载运成本较高,由于其制造后体积固定且呈长矩形状,因此,在搬运、携带或者存放上也都不方便。故如何在兼顾支撑强度的情况下,使长形椅9能够被折叠,为长形椅9设计上待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兼顾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搬运、存放及携带方便等功效的折叠式长形椅。本技术的折叠式长形椅包含一第一脚架、一和第一脚架以可枢摆方式交叉连接的第二脚架、一可枢摆地架设在第二脚架后上方的延撑架、两左右间隔地连接在所述脚架间的第一肘关节、一可枢摆地架设在延撑架及第一脚架顶端间的主坐框,以及一框套在主坐框及第一脚架间的坐垫,其中该第一脚架包括一悬空地位在前方的坐垫穿杆,第二脚架包括一位在坐垫穿杆下方的抵靠杆。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长形椅还包含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一可枢摆地安装在坐垫穿杆上的枢摆支点端,以及一可分离地插设在该抵靠杆上的插固端。当长形椅位在一使用位置时,所述第一肘关节是伸直拉撑在所述脚架间,而该延撑架的顶端高于第一脚架的顶端,使主坐框呈前低后高状,此时该支撑件的插固端插设在抵靠杆上。当长形椅位在一收合位置时,该支撑件的插固端将和抵靠杆分离,且第一肘关节呈折弯状,所述脚架并和主坐框、延撑架一起收合。借助该支撑件的顶撑,可以提供长形椅较佳的结构强度,而该架体间的可收合设计,则可增进长形椅搬运、存放及携带时的方便性。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叠式长形椅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长形椅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长形椅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中该长形椅位在一使用位置;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图,图中省略该长形椅的一坐垫;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底视图;图中该长形椅位在一收合位置;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前视收合示意图,显示该长形椅的一支撑件的收折情形;及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图,图中该长形椅将要由使用位置转换到收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3、4,本技术长形椅的一较佳实施例可在一使用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换,以下所述的方位是以使用位置作说明,也就是该长形椅可供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使用者乘坐,包含一由前上方往后下方斜伸的第一脚架1、一和第一脚架1交叉并由后上方往前下方斜伸的第二脚架2、一可枢摆地安装在第二脚架2上方的延撑架3、一对左右间隔的第一肘关节4、一对左右对应的第二肘关节4′、一前低后高地斜撑在该延撑架3及第一脚架1间的主坐框5、一辅助坐框6、至少一个可收折地顶撑在第一及第二脚架1、2前方的支撑件7,以及一框套在该主坐框5及第一脚架1间的坐垫8。本技术的第一脚架1包括两根左右间隔的第一脚杆11、一横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脚杆11前上方的坐垫穿杆12,以及一自该坐垫穿杆12中央位置往后突出的枢套杆13。而该第二脚架2包括两根左右间隔的第二脚杆21,以及一横向连接在所述第二脚杆21底端的抵靠杆22,所述第二脚杆21间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脚杆11间的宽度,在抵靠杆22中央的位置开设一横向的定位插孔221,又该第二脚架2还包括两根分别穿过同侧的脚杆11、21的第一支轴2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支轴23实际上具有一螺丝,以及一螺锁在所述螺丝上的螺帽,但是就本技术的目的而言,所述第一支轴23只要能够将第一及第二脚杆11、21以可枢摆方式连结就可以,例如以铆钉铆接,实施上并不以螺丝配合螺帽为限。本技术的延撑架3是可枢摆地安装在第二脚架2的所述第二脚杆21上方,包括两根彼此间宽度小于第二脚杆21的延撑杆31,以及一连接在所述延撑杆31下方的横连杆32,每一个延撑杆31都具有一位在上方的枢接端311。又该延撑架3还包括两根左右间隔的第二支轴33,所述第二支轴33各别穿过同侧的第二脚杆21及延撑杆31,组装的位置并邻近第二脚杆21的顶端以及延撑杆31的底端。本技术的第一及第二肘关节4、4′都是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在该同侧的第一脚杆11及第二脚杆21间,其中第一肘关节4位在第一支轴23的上方,第二肘关节4′位在第一支轴23的下方,由于所述肘关节4、4′的构造相同,以下只以第一肘关节4作说明。也就是所述第一肘关节4都包括一前肘片41、一后肘片42、一将所述肘片41、42以可枢摆方式连接的肘支轴43,以及一将前肘片41的前端以可枢摆方式连接在第一脚杆11上的第三支轴44,而该后肘片42的后端是被所述第二支轴33中的其中之一穿过,并和同侧的第二脚杆21、延撑杆31以可枢摆方式连结。本技术的主坐框5包括两段左右间隔平行的侧穿段51、一横向连接在所述侧穿段51后上方的后穿段52、两个固定地结合在所述后穿段52两侧邻近侧穿段51位置的枢接座53、两第四支轴54,以及两第五支轴55。其中所述枢接座53间的宽度是和延撑杆31的枢接端311相配合,每一枢接座53都具有两片左右间隔的夹片531,而所述第四支轴54是穿过同侧的枢接座53上的夹片531以及延撑杆31的枢接端311,并将延撑架3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主坐框5下方,所述第五支轴55则是分别穿过同侧的侧穿段51及第一脚杆11,并将第一脚架1的前端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主坐框5的下方。本技术的辅助坐框6是借助两辅助支轴61,以可枢摆的方式架设在所述第一脚杆11间,该辅助坐框6具有一段往后弧弯的辅助穿段62。而该支撑件7是可收折地安装在该枢套杆13上,并可撑架在坐垫穿杆12及抵靠杆22间,包括一位在上方的枢摆支点端71,以及一位在下方的插固端72,其中该枢摆支点端71上设有一供该枢套杆13穿过的枢接孔711,而该插固端72可以插设在抵靠杆22的定位插孔221上,为了防止该枢摆支点端71自枢套杆13上分离,本技术可以在枢摆支点端71穿套后将枢套杆13的末端铆合,或者将该枢套杆13设计成螺杆的形式,再于枢套杆13后方螺锁一螺帽。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7是一支扁平的片状体,但它也可以是各种不同截面的杆状,也就是说,当长形椅位在图4的使用位置时,该支撑件7可以支撑在坐垫穿杆12及抵靠杆22间,而当长形椅转换到一收合位置时,该支撑件7可以被收折就可以,在设计上该支撑件7并不以实施例所揭示的扁形板条为限。参阅图3、5,本技术的坐垫8是一种双座式的垫体设计,也就是说可提供两个座位给使用者乘坐,当然该座位的数量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长形椅,包含:一第一脚架、一和第一脚架以可枢摆方式交叉连接的第二脚架、一可枢摆地架设在第二脚架后上方的延撑架、两左右间隔地连接在所述脚架间的第一肘关节、一可枢摆地架设在延撑架及第一脚架顶端间的主坐框,以及一框套在主坐框及第一脚架间的坐垫,其中该第一脚架包括一悬空地位在前方的坐垫穿杆,第二脚架包括一位在坐垫穿杆下方的抵靠杆;其特征在于:    该长形椅还包含:一支撑件,上述支撑件包括一可枢摆地安装在坐垫穿杆上的枢摆支点端,以及一可分离地插设在该抵靠杆上的插固端;当长形椅位在一使用位置时,所述第一肘关节是伸直拉撑在所述脚架间,而该延撑架的顶端高于第一脚架的顶端,使主坐框呈前低后高状,此时该支撑件的插固端插设在抵靠杆上;当长形椅位在一收合位置时,该支撑件的插固端与抵靠杆分离,且第一肘关节呈折弯状,所述脚架并和主坐框、延撑架一起收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