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新安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伸缩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2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伸缩椅,包括:靠背、坐垫、升降脚和支承座,其中伸缩椅进一步包括:折叠组件,坐垫通过折叠组件与升降脚相连接,折叠组件包括上支体和下支体,上支体包括一圆柱体部,在圆柱体部的第一端面设第一孔,第二端面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第二端面上设第二孔,在圆柱体部的两端面之间的圆周面上开设一槽,槽的底面与中心轴相平行,槽的圆周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垂直于槽底面的第一、二支架,坐垫紧固在第一、二支架上;下支体包括一圆柱体部,在圆柱体部的上端面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倾角大小与上支体的端面的倾角一致,在该端面上设第三、四、五孔;折叠组件进一步包括拉杆,拉杆可选择性插设在第四、五孔内;折叠组件还包括一销轴,插设并紧固在下支体的第三孔和上支体的第二孔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伸缩椅,尤其是一种靠背、坐垫均可进行折叠的伸缩椅。
技术介绍
在有限空间内使用的桌椅,如船艇、快餐店以及娱乐活动等场所需要节省空间的桌椅,有人使用时打开,无人使用或需要清理场地时又能折叠起来。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折叠方式均是通过桌椅的支承脚的折叠(收放)来完成,这种桌椅可以折叠,也便于移动,但无法固定,并不方便多数需要固定折叠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伸缩椅,可以实现坐垫和靠背的折叠,以及椅子高度的升降。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伸缩椅,包括靠背、坐垫、升降脚和支承座,其中伸缩椅进一步包括折叠组件,坐垫通过折叠组件与升降脚相连接,折叠组件包括上支体和下支体,上支体包括一圆柱体部,在圆柱体部的第一端面设第一孔,第二端面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第二端面上设第二孔,在圆柱体部的两端面之间的圆周面上开设一槽,槽的底面与中心轴相平行,槽的圆周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垂直于槽底面的第一、二支架,坐垫紧固在第一、二支架上;下支体包括一圆柱体部,在圆柱体部的上端面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倾角大小与上支体的端面的倾角一致,在该端面上设第三、四、五孔;折叠组件进一步包括拉杆,拉杆可选择性插设在第四、五孔内;折叠组件还包括一销轴,插设并紧固在下支体的第三孔和上支体的第二孔内。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
的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本技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坐垫折叠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4是图3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靠背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是折叠前的靠背结构图;图7是折叠后的靠背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升降脚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支承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附图1、2所示,本技术的折叠伸缩椅主要包括靠背1、坐垫2、升降脚3和支承座4几个部分,其中靠背1可贴近坐垫2折叠,靠背1和坐垫2可一并向升降脚3的方向垂直于地面折叠,此外,使用者还可以根据所需高度调节升降脚3的高度。以下分别介绍三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图3给出了坐垫2折叠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该折叠组件包括上支体21和下支体22,上支体21包括一圆柱体部211,该圆柱体部211一端面212设一孔213,另一端面214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通常为45°,该端面214上还设有一孔2141。在圆柱体部211的两端面之间的圆周面上开设一槽215,该槽215的底面与中心轴相平行,槽215的圆周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垂直于槽215底面的支架216、217,支架上开设与坐垫2相固定的孔位。该折叠组件还包括一下支体22,下支体22包括一圆柱体部221,在圆柱体部221的上端面222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该倾角大小与上支体21的端面214的倾角一致,也常为45°,在该端面上设三个孔223~225。安装时,配合一拉杆23,该拉杆23包括一插轴部231和一拉手部232,二者组成一丁字形,插轴部231的一端依次插入上支体21的端面212上的孔213和下支体22中的孔225,并在其上套设一弹簧24,其端部用销25固定。销25的直径较大于孔213,此外,还有一销轴26通过下支体22的孔223和上支体21的孔2141,用一螺母27紧固。组合完成后的图3如图4所示,其中,当需要折叠坐垫2时,向外拉动拉杆23,同时使上支体21绕销轴26转动,使拉杆23转动到与下支体22的孔224相对应的位置,然后松开拉杆23,使拉杆23的插轴部231卡设在该孔224中,由于拉杆21和上支体21逆时针转动了约90°,固定在上支体21上的坐垫2也逆时针转动了约90°,从而实现了坐垫2的折叠。图5给出本技术靠背1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包括靠背体11、靠背铰链座12和转轴13和靠背座14、转轴15、靠背座支架16和限位销17。用两螺钉将靠背体11与靠背铰链座12相固定。靠背座14包括一长支架体141,长支架体141的上端设一孔142,转轴13依次穿设在靠背铰链座12和靠背座14上的孔142中,这样可以实现与靠背11连为一体的靠背铰链座12与靠背座14之间绕转轴13转动。此外,在靠背座14的下端呈Y形结构,Y形端部形成的两伸出部143、144上均各开设一孔145、146,靠背座14下端的靠背座支架16由一呈矩形块的连接部161,该连接部161上开设若干孔与坐垫2相连接,连接部161与一支架座162相连,该支架座162垂直于连接部161,该支架座162上开设上、下孔1621、1622,转轴15依次穿设靠背座14的孔146和支架座162上的孔1621和靠背座14的孔145,伸出部143、144的下端被穿设在支架座162孔1622中的限位销17所限位。图6、7给出折叠前后的靠背结构示意图。图8给出升降脚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包括两个上小下大的圆柱体311、312组成封闭的气缸31,在上圆柱体311的顶部由一可上下移动的浮球313形成一气缸31的开关。整个下圆柱体312套设在支承座4中。在上、下圆柱体311、312的连接处设有一螺母32、防转滑套33,该螺母32为带外齿的结构,防转滑套33包括一圆环套331和与圆环套331相连为一体的限位孔332,该防转滑套33的圆环套331的内圆柱面与螺母32的外齿相啮合,此外防转滑套33的圆环套331上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开设有螺孔333。在防转滑套33的上方、围绕上圆柱体311还有一防尘套35,防尘套35的上方设置一下支体34,该下支体34包括一中空圆柱体部341,圆柱体部341的周面开设一孔342,圆柱体部341下端垂直于中心线延伸一突出部343,一防转杆344的上端固定在突出部343中,下端插入防转滑套33的限位孔332中。一控制杆37通过设置在防转滑套33中孔342的一铰链座36与防转滑套33连接,此外为操纵控制杆37上、下移动,还通过一销38穿设在铰链座36中。图9给出防转滑套33与螺母32的连接关系,可以看出,通过一锥形螺钉40的旋入,使得带外齿的螺母32的外齿与锥形螺钉40的锥形端部之间啮合,由此实现防转动的锁紧。图10给出图8、9结构的组合状态。当使用者向下坐压折叠椅时,气缸31的上圆柱体311压缩向下,此时折叠椅的高度下降,当使用者需要升高该椅时,拉动控制杆37,由此将气缸31上端的浮球313下压,气缸31的开关开启,高于气缸31内的大气压进入该气缸31中,使上圆柱体311上升,从而抬高折叠椅,当达到所需高度,松开控制杆37,此时,带外齿的螺母的外齿与锥形螺钉的锥形端部之间啮合,从而起到防止折叠椅转动的效果。以上诸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伸缩椅,包括靠背(1)、坐垫(2)、升降脚(3)和支承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椅进一步包括折叠组件,所述坐垫(1)通过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升降脚(3)相连接,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上支体(21)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伸缩椅,包括:靠背(1)、坐垫(2)、升降脚(3)和支承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椅进一步包括:折叠组件,所述坐垫(1)通过所述折叠组件与所述升降脚(3)相连接,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上支体(21)和下支体(22),所述上支体 (21)包括一圆柱体部(211),在所述圆柱体部(211)的第一端面(212)设第一孔(213),第二端面(214)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所述第二端面(214)上设第二孔(2141),在所述圆柱体部(211)的两端面之间的圆周面上开设一槽(215),所述槽(215)的底面与中心轴相平行,所述槽(215)的圆周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垂直于所述槽(215)底面的第一、二支架(216、217),所述坐垫(2)紧固在所述第一、二支架上;所述下支体(22)包括一圆柱体部(221),在圆柱体部(221)的上端面(222)与中心线呈一定倾角,所述倾角大小与上支体(21)的端面(214)的倾角一致,在该端面上设第三、四、五孔(223~225);所述折叠组件进一步包括拉杆(23),所述拉杆(23)可选择性插设在所述第四、五孔(2 24、225)内;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一销轴(26),插设并紧固在所述下支体(22)的第三孔(223)和上支体(21)的第二孔(214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安张炎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新安张炎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