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辊道,所述的辊道设置在炉体两侧,两侧的辊道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的尺寸相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设计合理,消除了以往辊道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或LED光源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背面的烧结或辐照效果,消除了正面和背面的烧结或辐照的差异性,从而整体提高了产品质量。再者,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可以及时从间隔中掉落到下炉膛中,防止电池片追尾或叠片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属于光伏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在太阳电池尤其是晶硅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烧结炉对印刷后的电池进行烧结处理,用于烘干印刷在硅片表面的浆料,烧掉从浆料中挥发出的有机溶剂,同步烧结太阳电池的正反面,使印刷至硅片上浆料中的金属电极与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烧结后的电池片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种辐照炉对电池片进行辐照处理,以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或抑制电池效率衰减。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和辐照炉是用辊道代替不锈钢网带传输电池片,具有能耗低、产能大、运行平稳的特点,它是传统链式烧结炉和辐照炉的更新换代产品。辊道炉与链式炉最大的不同点是通过辊道来承托和传输电池片。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是在烧结炉的运行方向上依次设有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来完成太阳电池的烧结过程。在辊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布置加热灯管,以此来控制电池片正反面的烧结温度。辊道式太阳电池辐照炉是在辊道的上方布置LED光源,对电池片进行辐照处理,以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或抑制电池效率衰减。现有辊道式烧结炉是将印刷有电极的硅片通过辊道传输,依次经过烧结炉的不同炉温区,完成预热排胶、升温、烧结和降温的电极烧结过程。它存在如下问题:如图5所示,辊道3整根横向穿过烧结炉炉膛,炉膛分为上炉膛6和下炉膛8,上、下炉膛内均设置加热灯管7,电池片5在辊道3的上方依次经过完成传输过程,由于辊道3对来自下方的灯管辐射有遮挡作用,从而会影响电池片5背面的烧结效果,尤其是双面电池的烧结,这种影响会更大。现有的辊道式辐照炉,也是采用整根辊道横向穿过炉膛,因为辊道3对来自下方的LED光源有遮挡作用,一般是在辊道上方设置LED光源对电池进行单面辐照,当处理双面电池时,其辐照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现有的辊道传输方式,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如果不能及时掉落到下炉膛中,就会导致电池片追尾或发生叠片事故。为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有效解决了以上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对辊道下方灯管或LED光源没有遮挡作用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有效改善烧结或辐照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辊道,所述的辊道设置在炉体两侧,两侧的辊道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的尺寸相适配。两侧的辊道之间设有间隔,对烧结炉来说,消除了以往辊道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背面的烧结效果,消除了正面和背面的烧结差异性,从而整体提高了产品质量。对辐照炉来说,可以在辊道下方也设置LED光源,实现了对电池片上下双面辐照的效果,尤其有利于双面电池的辐照处理。再者,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可以及时从间隔中掉落到下炉膛中,防止电池片追尾或叠片事故。所述的辊道对称设置在炉体两侧,各辊道同步转动,防止电池片跑偏,提高传输平稳性。用来支撑和固定轴承的轴承支撑座可以左右调节,通过调节轴承支撑座的位置可以调节所述的间隔大小,以适应不同规格电池片的尺寸要求。优选的,两侧辊道之间的间隔为130~230mm。所述的辊道一端置于炉体内,另一端位于炉体外,炉体内的一端设有支撑体,支撑体设有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承载面,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池片传输。所述的支撑体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支撑体可滑动设置在辊道上,并能固定其位置。所述的承载面为斜面。即支撑体带有锥度,电池片通过支撑体支撑传输,能够使电池片在传输的过程中,电池片底部的铝浆与带有锥度的支撑体倾斜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防止电池片底部的铝浆与支撑体接触导致电池片背面划伤,以保证电池片的传输安全性。这个锥度还有校正电池片运行轨迹、防止电池片跑偏的作用。不同承载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池片。优选的,所述承载面的倾斜角α为10°~45°。辊道位于炉体外的一端设有传动轮,该传动轮可以采用皮带轮或磁力轮等柔性传输装置,相邻辊道上的传动轮还可以通过皮带互锁连接。相邻辊道互锁,保证了各辊道转动的同步性。同侧相邻的辊道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长度的一半。使电池片传输过程中,始终至少有两个传输辊道承载,增强传输稳定性。优选的,同侧相邻的辊道之间的间距为50~105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设计合理,消除了以往辊道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或LED光源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背面的烧结或辐照效果,消除了正面和背面烧结或辐照的差异性,从而整体提高了产品质量。再者,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可以及时从间隔中掉落到下炉膛中,防止电池片追尾或叠片事故。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始终至少有两个传输辊道承载,增强传输稳定性,且在保证传输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传输辊道对来自下方的灯管或LED光源对电池片辐射的遮挡作用,改善烧结或辐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辊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轮;2、轴承;3、辊道;4、支撑体;5、电池片;6、上炉膛;7、加热灯管;8、下炉膛;9、承载面;10、轴承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辊道3,辊道3设置在炉体两侧,两侧的辊道3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其中,每根辊道3由两个轴承2进行支撑,轴承2固定在轴承支撑座10上,轴承支撑座10可以设置在滑轨上,轴承支撑座10可以左右调节并固定,通过调整轴承支撑座10的位置,来调节间隔的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本实施例辊道3对称设置在炉体两侧,各辊道3同步转动。进一步地,两侧辊道3之间的间隔可以为130~230mm。辊道3一端置于炉体内,另一端位于炉体外,炉体内的一端设有支撑体4,支撑体4设两层承载面9,支撑体可滑动设置在辊道上,并能固定其位置,使两侧相对应的支撑体4的间距可调节。其中,承载面9为斜面,两层承载面9的倾斜角度α可以不同,均设置在10°~45°之间。本实施例辊道3位于炉体外的一端设有传动轮1,相邻辊道3上的传动轮1通过皮带互锁连接,该传动轮可以是皮带轮或磁力轮。同侧相邻的辊道3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5长度的一半。进一步地,同侧相邻的辊道3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0~105mm。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消除了以往辊道3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7或LED光源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5背面的烧结或辐照效果,消除了正面和背面烧结或辐照的差异性,从而整体提高了产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辊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3)设置在炉体两侧,两侧的辊道(3)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炉体内设有若干辊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3)设置在炉体两侧,两侧的辊道(3)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3)对称设置在炉体两侧,各辊道(3)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大小可以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为130~2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3)一端置于炉体内,另一端位于炉体外,炉体内的一端设有支撑体(4),支撑体(4)设有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承载面(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向东,曹程鹏,黄英明,张文,袁瑒,路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金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金晟光伏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