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属于光伏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太阳电池尤其是晶硅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烧结炉对印刷后的电池进行烧结处理,用于烘干印刷在硅片表面的浆料,烧掉从浆料中挥发出的有机溶剂,同步烧结太阳电池的正反面,使印刷至硅片上浆料中的金属电极与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是用辊道代替不锈钢网带传输电池片,具有能耗低、产能大、运行平稳的特点,它是传统链式烧结炉的更新换代产品。辊道炉与链式炉最大的不同点是通过辊道来承托和传输电池片。
[0003]辊道式太阳电池烧结炉是在烧结炉的运行方向上依次设有烘干区、烧结区和冷却区来完成太阳电池的烧结过程。在辊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布置加热灯管,以此来控制电池片正反面的烧结温度。
[0004]现有辊道式烧结炉是采用整根辊道横向穿过烧结炉炉膛,由于辊道3对来自下方的灯管辐射有遮挡作用,从而会影响电池片5背面的烧结效果。另外,这种辊道传输方式,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如果不能及时掉落到下炉膛中,就会导致电池片追尾或发生叠片事故。为此,专利2020206940793专利技术了一种对辊道下方灯管没有遮挡作用的太阳电池辊道炉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如图7所示,但这种结构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所述的辊道设置在炉体两侧以悬臂状态伸到炉膛内,当辊道高速运转时,会因转动惯量较大而发生摆动,影响正常传输,为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有效解决了以上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防止悬臂辊道高速转动下发生摆动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实现了平稳传输,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两侧的若干悬臂辊道,两侧的悬臂辊道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的悬臂辊道置入炉体内的一端设有辊道支撑。
[0007]两侧的悬臂辊道置入炉体的端部设置辊道支撑,能够有效防止悬臂辊道高速转动下发生摆动,实现了平稳传输。消除以往辊道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背面的烧结效果。再者,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可以及时从间隔中掉落到下炉膛中,防止电池片追尾或叠片事故。
[0008]优选的,所述的辊道支撑可以为设置在悬臂辊道下方的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支撑轮。结构简单,通过两只或多只与悬臂辊道相接触的支撑轮,实现对悬臂辊道的滚动支撑,防止发生摆动。
[0009]所述的辊道支撑还可以为沿悬臂辊道周向分布,可使悬臂辊道径向固定的三只或三只以上的支撑轮,不仅可以防止悬臂辊道发生摆动,还可防止悬臂辊道发生径向跳动。
[0010]优选的,支撑轮沿悬臂辊道周向均匀分布。
[0011]所述的辊道支撑还可以为轴承形式,通过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对其进行定位支撑,防止摆动、跳动。
[0012]优选的,所述的悬臂辊道成对设置在炉体两侧,各悬臂辊道同步转动,防止电池片跑偏,提高传输平稳性。
[0013]所述的间隔大小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电池片的尺寸要求。
[0014]悬臂辊道一端置于炉体内,另一端位于炉体外,炉体内的一端设有支撑体,支撑体设有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承载面,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池片传输。。
[0015]所述的承载面为斜面,即支撑体带有锥度,电池片通过支撑体支撑传输,能够使电池片在传输的过程中,电池片底部的铝浆与带有锥度的支撑体倾斜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防止电池片底部的铝浆与支撑体接触导致电池片背面划伤,以保证电池片的传输安全性。这个锥度还有校正电池片运行轨迹、防止电池片跑偏的作用。支撑体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支撑体可滑动设置在辊道上,并能固定其位置。不同承载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可以适应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池片。
[0016]同侧相邻的悬臂辊道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长度的一半。使电池片传输过程中,始终至少有两个传输辊道承载,增强传输稳定性。
[0017]所述的辊道支撑采用陶瓷、玻璃等耐高温材料。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辊道支撑,能够有效防止悬臂辊道高速转动下发生摆动,实现平稳传输。消除以往辊道对来自下方的加热灯管辐射的遮挡作用,提高电池片背面的烧结效果。再者,当电池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歪斜或碎片时,可以及时从间隔中掉落到下炉膛中,防止电池片追尾或叠片事故。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辊道支撑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是悬臂辊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3的A
‑
A剖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辊道支撑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6是本技术辊道支撑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6]图7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传动轮;2、轴承;3、悬臂辊道;4、支撑体;5、电池片;6、上炉膛;7、加热灯管;8、下炉膛;9、承载面;10、轴承支撑座;11、辊道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两侧的若干悬臂辊道3,两侧的悬臂辊道3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的悬臂辊道3置入炉体内的一端设有辊道支撑11。
[0031]其中,在炉体外部,每根悬臂辊道3由一个或两个轴承2进行支撑,轴承2固定在轴承支撑座10上,轴承支撑座10可以设置在滑轨上,轴承支撑座10可以左右调节并固定,通过调整轴承支撑座10的位置,来调节间隔的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在炉体内部,悬臂辊道3由两只设置在悬臂辊道3下方的支撑轮进行支撑。
[0032]本实施例的悬臂辊道3成对设置在炉体两侧,各悬臂辊道3同步转动。
[0033]辊道3一端置于炉体内,另一端位于炉体外,炉体内的一端设有支撑体4,支撑体4设有单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承载面9。支撑体可滑动设置在辊道上,并能固定其位置,使两侧相对应的支撑体4的间距可调节。
[0034]承载面9为斜面,两层承载面9的倾斜角度α可以不同,均设置在10
°
~45
°
之间。
[0035]同侧相邻的悬臂辊道3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传输电池片5长度的一半。
[0036]实施例二:
[0037]如图5所示,辊道支撑11为沿悬臂辊道3周向分布,可使悬臂辊道3径向固定的四只支撑轮,且支撑轮沿悬臂辊道3周向均匀分布。
[0038]其他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两侧的若干悬臂辊道(3),两侧的悬臂辊道(3)之间设有间隔,间隔大小与电池片(5)的尺寸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辊道(3)置入炉体内的一端设有辊道支撑(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支撑(11)为设置在悬臂辊道(3)下方的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支撑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道支撑(11)为沿悬臂辊道(3)周向分布,可使悬臂辊道(3)径向固定的三只或三只以上的支撑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轮沿悬臂辊道(3)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新型辊道传输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向东,曹程鹏,黄英明,张文,袁瑒,路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