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生料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44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在窑尾烟室内分隔墙、分料锥、下料舌头、转动盘,预热物料由下料管进入窑尾烟道,经本装置可以自然地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出窑废气一起经上升烟道而循环回预热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入窑,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故而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循环装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采用部分物料在窑尾进行循环的方法,是其中的一种改进方式。部分物料在窑尾进行循环是指使喂入窑尾的部分物料经窑尾上升烟道循环到预热/预分解系统中去,这样作的好处表现为第一,充分地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这段管道进行废气和物料之间的传热,由于此处的废气温度较高(1000℃左右),因此,传热速率很大,从而提高了预热/预分解效果,最终提出了回转窑的产量;第二,循环物料为碱冷凝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因而减小了上升烟道管壁结皮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窑的长期安全运转。在已有技术中,《水泥》杂志1991年第1期P45-49“分解炉及预热器的进展”,一文提供了美国富乐公司设计的FR5系统,该系统即是采用部分物料循环的方法。其原理是出五级旋风筒的物料通过一个篦条箱,筛去大块窑皮和物料,使其通过粗料溜槽进入窑内,普通尺寸的物料则通过一个流化床输送机,一部分直接入窑,另一部分送入上升烟道进行循环。该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物料循环,但其系统却结构复杂,而且由于流化床内需要有冷空气进入才能实现流化态,而冷空气的进入也就相当于增加了窑尾的漏风量,这样就增加了热耗,降低热效率,其次,该系统的阀门较多,这又增加了物料结皮堵塞的机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设计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窑尾物料循环装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由预热系统预热的生料粉(物料)从下料管进入烟室,然后冲击分料锥并沿两个斜面滑落(个别结团物料也会因冲击而分散)。分料锥左侧的物料滑落到气流中,在出窑废气的携带下,进入上升烟道而重新循环回预热系统。分料锥右侧的物料则沿边壁滑下,经下料舌头和烟室后墙之间的空间进入窑内。从而使物料一分为二。转动分料锥,可以方便地改变循环率(循环率指循环物料是与人窑物料量之比),一般循环率控制在100%~300%之间。本技术所述的循环装置是通过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烟室内安装分隔墙和分料锥以及下料舌头来实现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连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安装了本技术)结构示意1-分隔墙;2-分料锥;3-下料管;4-上升烟道;5-下料舌头;6-窑尾密封罩;7-烟室;8-回转窑。图2图1的A-A剖视图9-转动盘图3图2的C向图图4图1的B-B剖视图本技术的窑尾烟室7内安装分隔墙1、分料锥2、下料舌头5和转动盘9。其中,下料舌头5与分隔墙1连接,分料锥2与分隔墙1之间有较小缝隙,以便于分料锥能自由转动,并且,分料锥2底部与分隔墙1顶部均设计成圆弧状,其他部位的连接与普通新型干法水泥窑的连接方式相同。参见图2、图3、图4可知,分料锥1固定在转动盘9上置于分隔墙1的上端,通过转动盘9的转动可改变分料锥1的角度,以使循环率控制在100%~300%之间,转动盘9放置在烟室7的端墙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材质要求不高(均为普通耐火材料),操作维修方便,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转。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窑尾烟室7内安装分隔墙1和分料锥2、下料舌头5、转动盘9,其中,分料锥2固定在转动盘9上,置于分隔墙1的上端,下料舌头5与分隔墙1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料锥2的底部与分隔墙1的顶部为圆弧状,分料锥2与分隔墙1之间有较小缝隙,使分料锥能自由转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物料循环装置,在窑尾烟室内分隔墙、分料锥、下料舌头、转动盘,预热物料由下料管进入窑尾烟道,经本装置可以自然地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出窑废气一起经上升烟道而循环回预热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入窑,由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故而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文档编号F27B1/10GK2157467SQ9320211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曲祖源, 白宝清, 姜洪舟, 徐燮中, 李应开, 刘志淳, 李福洲, 王丹 申请人:武汉工业大学,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窑尾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窑尾烟室7内安装分隔墙1和分料锥2、下料舌头5、转动盘9,其中,分料锥2固定在转动盘9上,置于分隔墙1的上端,下料舌头5与分隔墙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祖源白宝清姜洪舟徐燮中李应开刘志淳李福洲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业大学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