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式铝混合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3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搅拌式铝混合炉,它包括内衬(1)、骨架(2),其特征在于:内衬(1)与骨架(2)连接,在内衬(1)上开有放渣口(14)、放溜口(17)、炉门(3)的孔和安装热电偶套管(4)的孔、注料槽(9)的进口、烟气引出管(11)的出口、电加热元件(18)的孔,热电偶套管(4)、注料槽(9)、烟气引出管(11)、电热元件(18)、电加热装置(8)分别安装在内衬(1)相应的孔/口里;炉门(3)安装在内衬(1)的炉门孔上,放渣口板(13)、放溜口板(16)分别安装在放渣口(14)、放溜口(17)上,烟气阀门(12)与烟气引出管(11)连接;吊挂(7)的上端固定于骨架(2)的炉顶槽钢上,下端挂吊砖,吊砖处进行整体耐火浇注料的浇注,形成炉吊顶;前保护罩(5)、后保护罩(6)、接线盒(19)分别与骨架(2)相连接,支架(10)与注料槽(9)连接,电磁搅拌器(15)安装在炉体底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电解铝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铝混合炉。
技术介绍
铝混合炉的主要作用是对来自铝电解槽的铝液在铸铝锭之前进行澄清、除渣、除气和调整其化学成分,使铝锭能确保铸造质量和符合商品铝的标准。来自电解槽铝水注入炉内的铝液温度在900℃左右,而适宜的铸造温度为700~750℃。炉子除保温外的电供热仅作为化渣、清炉、熔化部分回炉固定铝和补充各种热损失,以维持生产周期中温度的平衡。它以炉内熔池贮入铝液量的吨数作为标定的规格,是铸造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工作制度为连续生产。以往的铝混合炉大都存在电热元件使用寿命较短,炉内衬材料过厚,扒渣困难,清炉次数多,在铝液的澄清、除气和调整其化学成分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搅拌式铝混合炉,它能够延长电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铝液质量,并能减少氧化渣和清炉次数,便于扒渣。本技术的构成是,它包括内衬(1)、骨架(2),其特征在于内衬(1)与骨架(2)连接,在内衬(1)上开有放渣口(14)、放溜口(17)、炉门(3)的孔和安装热电偶套管(4)的孔、注料槽(9)的进口、烟气引出管(11)的出口、电加热元件(18)的孔,热电偶套管(4)、注料槽(9)、烟气引出管(11)、电热元件(18)、电加热装置(8)分别安装在内衬(1)相应的孔/口里;炉门(3)安装在内衬(1)的炉门孔上,放渣口板(13)、放溜口板(16)分别安装在放渣口(14)、放溜口(17)上,烟气阀门(12)与烟气引出管(11)连接;吊挂(7)的上端固定于骨架(2)的炉顶槽钢上,下端挂吊砖,吊砖处进行整体耐火浇注料的浇注,形成炉吊顶;前保护罩(5)、后保护罩(6)、接线盒(19)分别与骨架(2)相连接,支架(10)与注料槽(9)连接,电磁搅拌器(15)安装在炉体底部。在所述的构成中,内衬(1)的材料包括硅酸铝纤维、保温浇注料和耐火浇注料,厚度为400毫米;电热元件(18)布置在炉的上部、炉顶下面,并排穿过两侧墙连接,与炉顶分开安装;前、后两侧墙均设有炉门(3),炉门(3)的隔热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左端墙设铝液注料槽(9)和烟气引出管(11),右端墙设放渣口(14)、放溜口(17);电磁搅拌器(15)由隔离变压器、变频控制装置、炉底感应器和冷却系统组成;电热元件(18)采用硅碳棒。本技术的特点是内衬(1)由原常用厚度700多毫米变为400毫米,减少用料40%多,降低了建造成本;前、后两侧墙均设有炉门(3),炉门也是扒渣口和放入回炉固锭铝的口,使扒渣等操作方便;左端墙设铝液注料槽(9)和烟气引出管(11),右端墙设放渣口(14)、放溜口(17);电热元件(18)用硅碳棒代替电阻丝或电阻带,不放入吊砖预留孔中,而是单独放在炉顶下面,并排穿过两侧墙连接,与炉顶分开安装,更换方便,解决了更换电热元件困难的问题;炉门隔热采用硅酸铝纤维,减轻了重量,保温效果好,开启又轻便;电磁搅拌器(15)设计在炉底部,它由隔离变压器、变频控制装置、炉底感应器和冷却系统组成,它基本贴着炉底板沿炉子长度来回运行,通过电磁力对炉内铝溶液进行无接触的搅拌,快捷、充分,不污染铝溶液,可大幅提高铝合金的质量。本铝混合炉有如下优点1,增加硅酸铝纤维的使用量可大幅减少轻质浇注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保温效果好;同时其厚度也满足了炉子底部电磁搅拌器(15)的要求;2,电热元件(18)与炉吊顶分开单独安装,方便更换,元件辐射面大,对炉吊顶也有好处;3,炉门接触火焰的隔热层保温料均采用硅酸铝纤维,减轻了重量且保温效果好,开启轻便;4,电磁搅拌器(15)安装于炉底,对炉内的铝液质量提高有重大作用。其作用是(1)通过电磁力对铝溶液进行搅拌,使熔体的化学成分均匀,整炉合金成分的偏差不大于3‰;(2)不污染铝熔体,在生产高纯铝和铝合金时有重要意义;(3)温度均匀,溶体的温差不大于10℃,可降低熔炼温度50℃,缩短熔炼时间10%~20%左右;(4)可减少烧损0.5%左右,仅此一项可使电磁搅拌器的投资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收回;(5)可减少氧化渣和清炉次数,延长熔炉的使用寿命;(6)可使氧化渣定向移动至炉门,便于扒渣;(7)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本铝混合炉为固定式电阻炉,常用规格为16吨,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而设计为其它规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根据铝电解槽的铝液产量确定铝混合炉的规格。施工时,先用钢板、角钢和槽钢等材料焊接壳体骨架2,从炉底板开始内衬1的衬砌施工,使用硅酸铝纤维、保温浇注料、耐火浇注料,内衬1的厚度为400毫米;随着内衬1的底、周边墙升高的同时,相关的放渣口14、放溜口17、热电偶套管4的孔、炉门3的孔、注料槽9的进口、烟气引出管11的出口、电加热元件18的预留孔即已定位形成;等周边墙达到设计高度时安装上吊挂7,吊挂7的上端固定于骨架2的炉顶槽钢上,吊挂下端挂吊砖,吊砖处进行整体耐火浇注料的浇注,形成炉吊顶;随后把热电偶套管4、注料槽9、烟气引出管11、电热元件18、电加热装置8分别安装在内衬1的相应预留孔里,安装电热元件18时,使其并排穿过两侧内衬1的墙和吊砖的孔,与炉顶分开安装,以解决更换电热元件困难的问题;前保护罩5、后保护罩6、接线盒19分别与骨架2相连接,炉门3安装在内衬1的炉门孔上,炉门3的隔热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重量轻,保温效果好,开启轻便;放渣口板13、放溜口板16分别安装在放渣口14、放溜口17处于在炉的上部、炉顶下面,上,烟气阀门12与烟气引出管11连接,支架10与注料槽9连接;最后将电磁搅拌器15安装在炉底部,即形成完整一体的搅拌式铝混合炉。该电磁搅拌器15由隔离变压器、变频控制装置、炉底感应器和冷却系统组成;它贴着炉底板沿炉子长度来回运行,其电磁力对炉内铝溶液进行无接触的搅拌,快捷、充分,不污染铝溶液,从而大幅提高铝合金的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搅拌式铝混合炉,它包括内衬(1)、骨架(2),其特征在于内衬(1)与骨架(2)连接,在内衬(1)上开有放渣口(14)、放溜口(17)、炉门(3)的孔和安装热电偶套管(4)的孔、注料槽(9)的进口、烟气引出管(11)的出口、电加热元件(18)的孔,热电偶套管(4)、注料槽(9)、烟气引出管(11)、电热元件(18)、电加热装置(8)分别安装在内衬(1)相应的孔/口里;炉门(3)安装在内衬(1)的炉门孔上,放渣口板(13)、放溜口板(16)分别安装在放渣口(14)、放溜口(17)上,烟气阀门(12)与烟气引出管(11)连接;吊挂(7)的上端固定于骨架(2)的炉顶槽钢上,下端挂吊砖,吊砖处进行整体耐火浇注料的浇注,形成炉吊顶;前保护罩(5)、后保护罩(6)、接线盒(19)分别与骨架(2)相连接,支架(10)与注料槽(9)连接,电磁搅拌器(15)安装在炉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式铝混合炉,其特征在于内衬(1)的材料包括硅酸铝纤维、保温浇注料和耐火浇注料,厚度为40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式铝混合炉,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18)采用硅碳棒。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搅拌式铝混合炉,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18)布置在炉的上部、炉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昌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