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座椅靠背具有折叠及完全放平功能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它包括一个调角器连接板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该调角器连接板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固定,另与该调角器位置相对应,还固定有弹簧组件,另有一靠背调角手柄与该调角器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一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其下端与所述调角器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二调角器,且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第二调角器的外、内表面相固定,另该调角器与靠背折叠手柄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座椅靠背在全行程内任意角度都能锁止,还可使其向前翻折以及完全向后躺平且解锁后靠背还能自动回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座椅的零部件产品设计,特别是使座椅靠背具有折叠及完全放平功能的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从各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路上公务舱”,“可自由移动的家”等都是对现代汽车最好的诠释。对于汽车内饰而言,特别是汽车座椅,人们对其的要求不仅停留在满足正常行驶的需要,而是从各方面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行驶中或停靠时方便正常的商务会议,能在旅途中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休息空间等等。要满足这些功能就需要在座椅有限的空间内安装特定的机械机构。已知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可以满足靠背在一定角度内进行调节,其结构特点主要是采用一种核心件来达到调角功能,这种结构要么只能从靠背的直立位置向后仰一定角度,要么只能从靠背的直立位置向前翻折,活动范围最大的航空椅也只能做到向前翻折和后仰一定角度却不能完全放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座椅靠背折叠和完全放平功能的调节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包括一个调角器连接板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该调角器连接板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固定,另在该调角器连接板的内侧,与该调角器位置相对应,还固定有弹簧支架,弹簧盘绕在该支架上,该弹簧的自由端挂接于固定在座垫连接板的内侧的调角止动挡板上,一靠背调角手柄与该调角器紧密配合,本技术还包括一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其下端与所述调角器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二调角器,且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第二调角器的外、内表面相固定,另该调角器与靠背折叠手柄紧密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靠背连接板内侧固定有与调角器连接板上的凸块相对应的折叠止动挡板,以对座椅靠背向下运动进行限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角器在转动范围内只设定初始位置和靠背折叠位置两个锁定位置。综上所述,本技术既可使座椅靠背在通常角度范围内前后转动,还可使座椅靠背向前翻折以及完全向后躺平且全行程内任意角度都能锁止,此外解锁后靠背还能自动回弹。本技术充分利用核心产品—调角器,根据实际安装及客户要求,通过相应零件与座椅连接,使座椅实现既定功能,从而使汽车内的座舱空间可任意调节。附图说明图1a和1b为本技术的正面和背面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成零件爆炸图;图3a-3d为本技术的运动位置图;图4为本技术与座椅骨架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为本技术调节机构的结构及使用示意图。与普通的调节机构一样,本技术如图1a、1b和图2所示,首先具有一个两端均设有齿形孔的调角器连接板2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3,该调角器连接板2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3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51,其中,调角器连接板和座垫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焊接,该调角器内部有复位弹簧和凸轮锁定结构。与该调角器相对应,在调角器连接板2的内侧还固定有弹簧支架7,弹簧8盘绕在该支架上,另在座垫连接板3的内侧适当位置固定有调角止动挡板10,使弹簧8的自由端挂接于该挡板上,该弹簧和挡板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恰使座椅靠背的初始位置为设计位置,如图3c所示。此外,还有一靠背调角手柄9,其手柄轴与调角器51紧密配合。当拉动该调角手柄9使其转动时,它带动与其配合的调角器零件转动,将该调角器51解锁,从而使调角器连接板2相对于座垫连接板3发生转动,实现座椅靠背调角及躺平功能。调角范围根据调角器的设计参数通常最大为98度,角度调节范围受调角止动挡板10限制,当靠背达到后极限位置时,调角器连接板2内侧的凸块抵卡在止动挡板10上,限制靠背向后运动。调角器连接板2在角度调节范围内任意位置均可被锁止,因为此时该调角器51一直在可以锁止的区域旋转,所以释放手柄后,调角器内部的弹簧会使靠背复位,并由其凸轮结构锁住调角器。当调角器51被解锁后,因为弹簧8存在预紧,即任意位置该弹簧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所以调角器连接板2及与其相连的上部零件通过弹簧8可自动回弹,从而实现靠背自动回复的功能。其次,本技术还包括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1,其下端与调角器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二调角器52,且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第二调角器的外、内表面相焊接固定。该调角器52与靠背折叠手柄6紧密配合。当前述第一调角器51带动靠背向后运动至其极限位置时,拉动靠背折叠手柄6,其手柄轴61将调角器52解锁,该调角器带动靠背转动直至最前位置的锁止区。释放手柄6后,调角器内部的弹簧又会使其自动复位,并由其凸轮结构锁住调角器。折叠止动挡板4固定于靠背连接板内侧的适当位置,当靠背达到前极限位置时,该挡板4与调角器连接板上的凸块相抵而限制靠背向后运动。因调角器51已使靠背可以在一定角度内向后直至躺平,因而这里所用的调角器52可以作为补偿机构,只设计两个锁定位置,即,初始位置和靠背折叠位置,从而减化第二调角器的结构。本技术通过使用两个调角器而实现座椅靠背自向前翻折和向后完全躺平的180度范围内随意转动并锁定的功能。如图3a-3d所示,分别示意性地表示了本技术调节机构处于座椅靠背折叠位置、靠背最前位置、靠背设计位置,及靠背完全躺平时的不同状态。如图4所示,通过螺栓101和102分别将靠背骨架200和座垫骨架300与该调节机构连接,整个座椅骨架乃至整个座椅可以通过该调节机构的调节处于各种需要的位置上。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但并不限制本技术,在本案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形结构均应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包括一个调角器连接板(2)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3),该调角器连接板(2)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3)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51),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固定,另在该调角器连接板(2)的内侧,与该调角器位置相对应,还固定有弹簧支架(7),弹簧(8)盘绕在该支架上,该弹簧的自由端挂接于固定在座垫连接板(3)的内侧的调角止动挡板(10)上,一靠背调角手柄(9)与该调角器(51)紧密配合,其特征在于,本技术还包括一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1),其下端与所述调角器连接板(2)的上端之间有第二调角器(52),且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第二调角器的外、内表面相固定,另该调角器(52)与靠背折叠手柄(6)紧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连接板内侧固定有与调角器连接板(2)上的凸块相对应的折叠止动挡板(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角器(52)在转动范围内设定初始位置和靠背折叠位置两个锁定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使座椅靠背具有折叠及完全放平功能的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它包括一个调角器连接板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该调角器连接板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固定,另与该调角器位置相对应,还固定有弹簧组件,另有一靠背调角手柄与该调角器紧密配合,本技术还包括一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其下端与所述调角器连接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靠背调节机构,包括一个调角器连接板(2)和下端固定于座垫上的座垫连接板(3),该调角器连接板(2)的下端与座垫连接板(3)的上端之间有第一调角器(51),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调角器的可相对转动的内外表面相固定,另在该调角器连接板(2)的内侧,与该调角器位置相对应,还固定有弹簧支架(7),弹簧(8)盘绕在该支架上,该弹簧的自由端挂接于固定在座垫连接板(3)的内侧的调角止动挡板(10)上,一靠背调角手柄(9)与该调角器(51)紧密配合,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上端固定在靠背上的靠背连接板(1),其下端与所述调角器连接板(2)的上端之间有第二调角器(52),且该两连接板分别与该第二调角器的外、内表面相固定,另该调角器(52)与靠背折叠手柄(6)紧密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习俭,杨海宁,唐臻毅,武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