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22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所述减振器安装座包括:内芯、外骨架、内骨架;所述外骨架、所述内骨架呈环状,具有中心孔,所述内芯穿过所述中心孔,通过隔振层固定在一起;所述外骨架限定出向下敞开的容纳腔,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骨架容纳腔内或下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器安装座,外骨架结构强度较大,极大地提高减振器安装座的整体强度和平面支撑强度,提升其承载能力,减少压力轴承卡滞、异响等问题,保证轴向和径向限位及减振等作用的同时,减小减振器安装座的厚度,方便减振器安装座的布置。

Shock mount, front suspension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安装座、具有该减振器安装座的前悬架和具有该前悬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具有麦弗逊前悬架车辆,前减振器通过减振器安装座与车身相连。轮胎受力通过减振器活塞杆、缓冲块、螺旋弹簧和压力轴承传递到减振器安装座再传递到车身。减振器安装座要求能够隔震、传递力和力矩。相关技术中,减振器安装座的外骨架的结构平面支撑刚度小,对压力轴承的支撑不足,会使压力轴承受力不均,容易产生异响、卡滞等问题,随着车重增加此问题更为突出;且减振器安装座厚度尺寸大,占用Z向空间大,布置上困难大。因此减振器安装座的结构需要改进,提高其整体强度和平面支撑刚度,并减小其厚度尺寸,提升其承载能力,减小布置困难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振器安装座,该减振器安装座的承载能力高,平面支撑刚度大,且厚度尺寸小,便于布置,可其降低车身安装面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振器安装座,包括:内芯、外骨架、内骨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芯(1)、外骨架(2)、内骨架(3);/n所述外骨架(2)、所述内骨架(3)呈环状,具有中心孔,所述内芯穿过所述中心孔,通过隔振层(4)固定在一起;/n所述外骨架(2)限定出向下敞开的容纳腔(231),所述内骨架(3)位于所述外骨架容纳腔内或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芯(1)、外骨架(2)、内骨架(3);
所述外骨架(2)、所述内骨架(3)呈环状,具有中心孔,所述内芯穿过所述中心孔,通过隔振层(4)固定在一起;
所述外骨架(2)限定出向下敞开的容纳腔(231),所述内骨架(3)位于所述外骨架容纳腔内或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骨架(2)包括:内侧板(21)、顶板(22)和外侧板(23),所述顶板(22)的内侧边沿与所述内侧板(21)的上端相连,所述顶板(22)的外侧边沿与所述外侧板(23)的上端相连,所述内侧板(21)套设于所述内芯(1)外,所述内侧板(21)、所述顶板(22)和所述外侧板(23)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21)的下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安装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21)和所述顶板(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弧形过渡段(212),和/或所述内侧板(21)与所述第一翻边(2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弧形过渡段(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