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847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工作台、夹持装置、工业机器人、操作平台、第一支架和至少两打磨部件。其优点在于,利用工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对陶瓷制品进行自动化打磨,实现精细化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人员仅需使用操作平台即可完成相应的打磨动作,减少打磨熟练操作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夹持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锥形陶瓷制品,提高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打磨,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避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An automatic grinding system for conical ceramic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打磨的方式对陶瓷制品进行加工。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打磨效率低、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加工工件的标准化。此外,由于在人工打磨过程中,操作人员处于一个嘈杂且粉尘飞扬的环境中,易疲劳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损害。此外,人工打磨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熟练度和较好的打磨手法,而大多数操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培养后才能上岗操作,人力成本较高。另外,在陶瓷制品的烧结过程中,每个陶瓷制品的具体收缩率有细微差别,每个陶瓷制品均具有1-2mm的尺寸偏差,因此,需要对陶瓷制品的打磨进行细微调节。而操作人员很难进行1-2mm的细微打磨。因此,亟需一种提高产品一致性、减少人工打磨的用于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提高打磨效率,保证加工工件的标准化,减少相应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工作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工业机器人电联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至少两打磨部件,两所述打磨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优选地,还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出入口,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一侧;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入口;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所述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外部;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优选地,所述防护栏包括卷帘门,所述卷帘门设置在所述出入口。优选地,所述防护栏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远离所述出入口设置。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上放置有若干砂纸;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后与一所述砂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两侧。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工业机器人和所述操作平台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浮动力控制部件,所述浮动力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并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操作连接部,所述操作连接部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所述操作连接部包括至少三连接端,每所述连接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工作台包括收集室,所述收集室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利用工业机器人根据编程对陶瓷制品进行自动化打磨,实现精细化打磨,提高打磨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人员仅需使用操作平台即可完成相应的打磨动作,减少打磨熟练操作人员的数量,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夹持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锥形陶瓷制品,提高打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打磨,减少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避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工作台和收集室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操作连接部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工作台1、夹持装置2、工业机器人3、操作平台4、第一支架5、打磨部件6、防护栏7、出入口8、卷帘门9、检修门10、第二支架11、砂纸12、控制柜13、操作连接部14、收集室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包括工作台1、工业机器人3、操作平台4、第一支架5、防护栏7、第二支架11、控制柜13和收集室15。防护栏7围绕形成维修室,其具有出入口8、卷帘门9以及检修门10,卷帘门9设置在出入口8,检修门10远离出入口8设置,其中,操作人员通过卷帘门9将锥形陶瓷制品放置在工作台1,检修门10用于操作人员进入维修室中更换零部件。进一步地,防护栏7的主要框架由铝型材制成,框架内安装有机玻璃,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保证透光性。如图2所示,工作台1设置在防护栏7的内部,即位于维修室内,并且靠近出入口8设置,其中部设置有夹持装置2,用于固定锥形陶瓷制品。在工作台1的下部设置有收集室15,收集室15通过中空管与工作台1连通,用于收集锥形陶瓷制品打磨过程中落入工作台1内的粉尘。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收集室15包括真空负压装置,用于抽吸工作台1内的粉尘。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2为内扩型夹具。工业机器人3设置在防护栏7的内部,即位于维修室内,且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侧并远离出入口8,工业机器人3用于连接打磨部件6对工作台1内的锥形陶瓷制品进行维修。进一步地,工业机器人3至少为三轴机器人,优选的为五轴机器人。进一步地,在工业机器人3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浮动力控制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与打磨部件6连接后,在打磨过程中用于控制打磨部件6与锥形陶瓷制品接触时的压力。进一步地,浮动力控制部件为气缸。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工业机器人3的第一端转动地设置有操作连接部13,其包括至少三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均可以单独连接打磨部件6,即操作连接部13可以同时连接至少三个不同规格的打磨部件6,从而减少更换打磨部件6的次数,提高打磨效率。控制柜13设置在防护栏7的外部,即位于维修室外,其与工业机器人3通过线缆连接,用于向工业机器人3提供动力,控制工业机器人3的各种动作。操作平台4设置在防护栏7的外部,即位于维修室外,其与控制柜13通过线缆连接,并编写相应的打磨程序,进而控制工业机器人3对锥形陶瓷制品进行打磨。第一支架5位于工业机器人3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台;/n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n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n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工业机器人电联接;/n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n至少两打磨部件,两所述打磨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部;
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工业机器人电联接;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业机器人的一侧;
至少两打磨部件,两所述打磨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端与一所述打磨部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出入口,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一侧;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入口;
所述工业机器人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所述操作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外部;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护栏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卷帘门,所述卷帘门设置在所述出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远离所述出入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锥形陶瓷制品的自动打磨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玲唐杨
申请(专利权)人:玲睿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