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6361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加强构件的形状使其具有优于已有加强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冰箱,从而防止在隔热材料的发泡填充过程中发生的凸肚或冰箱门下垂等现象,并且容易进行装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包含:壳体,以用于形成外形并支持设置在其内部的箱体;设置在壳体内表面的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壳体的强度及刚度,加强构件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中空管。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装配方法包含步骤:在壳体的顶部设置长度等于或小于壳体宽度的第一加强构件;在壳体的侧面设置第二加强构件,并使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和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相邻;将形成壳体侧面的板材向外侧张开预定角度;及向壳体内部插入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具有进一步加强用于形成冰箱外形并支持其内部箱体的壳体强度(strength)及刚度(stiffness)的加强构件的冰箱和用以提高这种冰箱的装配简易性的冰箱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冰箱是利用根据制冷循环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而生成的冷气对被冷却物体进行冷却,从而进行冷藏或冷冻保管的设备,大致包含用于安装形成一定大小的储藏空间以保管所述被冷却物体的内箱与蒸发器、风扇等制冷循环装置的箱体和在所述箱体的外部支持所述箱体并形成冰箱外形的壳体。 图1表示用于设置箱体(未图示)的壳体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侧用于加强壳体10的强度和刚度的加强构件30(顶部加强构件31,侧面加强构件32)。图2表示将所述加强构件30设置到壳体10的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壳体10与加强构件30相结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冰箱的箱体插入到所述壳体10中使箱体与壳体10结合。箱体插入到壳体10中之后,将隔热材料发泡填充到壳体10内表面与箱体之间,此时由于填充的隔热材料的压力使壳体10鼓起而发生凸肚现象。为了防止这种凸肚现象设置加强构件30,以加强壳体10的强度(strength)及刚度(stiffness)。 图3为在现有的冰箱壳体10上设置加强构件31、32并向其中插入箱体的状态下表示其侧面的剖面图,形成在壳体10内表面的设置部11为用于设置侧面加强构件32并加以固定的部分,而形成在所述壳体10内表面的箱体插入部12为形成在箱体边缘部分的滑动部21进行滑动结合的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冰箱的加强构件通过将板材折曲而形成,当隔热材料发泡填充到壳体10内部时,将沿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作用较大的压力,此时所述侧面加强构件32加强壳体10的强度及刚度而承受该压力。 但是,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顶部加强构件31和侧面加强构件32在与壳体10边角相隔相当距离的地点相互分离而设置,因而该分离部分的强度及刚度相对较弱,因此当发泡填充隔热材料时会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凸肚现象,而且在冰箱的装配过程中安装冰箱门(未图示)之后可能会发生下垂现象。 并且,由于要用具有较大强度及刚度的材料制作加强构件,因此会增加加强构件的不必要的制作成本。 并且,在向壳体插入箱体时,如果发生壳体的箱体插入部分与箱体大小不匹配的情况,装配作业将变得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加强构件的形状使其具有优于已有加强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的冰箱,从而防止在隔热材料的发泡填充过程中发生的凸肚或冰箱门下垂等现象,并且容易进行装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包含壳体,以用于形成外形并支持设置在其内部的箱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强度及刚度,所述加强构件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中空管。 并且,所述加强构件包含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顶部的第一加强构件和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侧面的第二加强构件。 并且,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并且,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及第二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在其一侧面具有突出而形成的凸出支持部。 并且,使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分别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边角部分相邻而设置。 并且,还包含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相结合的支架。 并且,所述支架包含固定部,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连接部,以用于通过插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而可摆动地固定所述第二加强构件。 并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突出而形成,以用于按预定长度插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中空的一端。 并且,在所述连接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施加压力以形成挤压部。 另外,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装配方法包含步骤在壳体的顶部设置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宽度的第一加强构件;在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第二加强构件,并使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相邻;将形成所述壳体侧面的板材向外侧张开预定角度;及向所述壳体内部插入箱体。 并且,还包含在所述壳体顶部的边角部分设置支架的步骤,该支架用于结合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相邻并互相垂直。 并且,还包含将沿着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长度方向突出而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接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中空的一端并挤压该一端部分的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现有冰箱的壳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加强构件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在现有冰箱的壳体内部设置顶部加强构件和侧面加强构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在现有冰箱的设有加强构件的壳体中结合箱体的状态下表示其侧面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至图6为表示将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箱体装配到壳体内部的装配工艺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壳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加强构件的示意图。 图8至图10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装配工艺中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壳体上结合冰箱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图6中示出的冰箱侧面的A-A剖面的放大图,其中图6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箱体装配到壳体的状态。 主要符号说明100为壳体,110为设置部,120为箱体插入部,130为冰箱门,131为铰链轴,200为箱体,210为滑动部,300为加强构件,310为第一加强构件,320为第二加强构件,330为加强主体部,340为凸出支持部,400为支架,410为铰链结合部,420为固定部,430为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最佳实施例。 图4、图5及图6为表示将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箱体装配到壳体的工艺的装配工艺图,图7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加强构件和支架设置到壳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图9及图10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装配工艺中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的装配方法的示意图。图11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的加强构件和支架设置在壳体而与冰箱门相结合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为表示图6的A-A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冰箱具有用于形成其外形的壳体1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表面以进一步加强壳体100的强度(strength)及刚度(stiffness)的加强构件300,而所述加强构件300包含设置于壳体100的顶部内侧的第一加强构件310,以用于进一步加强壳体100顶部的强度及刚度;设置于壳体100的侧面内侧的第二加强构件320,以用于加强壳体100侧面的强度及刚度。 并且,所述第一加强构件3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320的一端分别在壳体100的边角部分相邻而设置,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310的一端和第二加强构件320的一端相结合的支架400。 图8至图10中表示第一加强构件310和第二加强构件320结合在所述支架400的状态,所述支架400包含铰链结合部410,以用于结合冰箱门(未图示)的铰链轴(未图示);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以用于形成外形并支持设置在其内部的箱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强度及刚度,所述加强构件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中空管。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2-27 10-2005-0131031;KR 2006-5-10 10-2006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以用于形成外形并支持设置在其内部的箱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强度及刚度,所述加强构件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中空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包含第一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顶部;第二加强构件,以用于加强所述壳体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的宽度,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壳体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及第二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在其一侧面具有突出而形成的凸出支持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分别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边角部分相邻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一端相结合的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吉梁允锡李钟一金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