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船及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84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船及尾倾角度调节方法。所述船体压载结构包括油舱、滑轨、淡水舱及重量检测组件,油舱被配置为装载为船提供动力的燃油;所述滑轨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内部;淡水舱被配置为装载供船上使用及压载的淡水,所述淡水舱能够沿所述滑轨运动;重量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油舱内燃油的重量和所述淡水舱的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体压载结构能够灵活调整船的重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通过在船体设置上述船体压载结构,能够灵活调节船体的尾倾角度,且建造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采用上述船,能够实时调整船体浮态,保证船正常运行。

A method of adjusting ballast structure, ship and tail angle of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船及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船及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地,船舶正常运行时,需要保证一定的尾倾角度(船的尾部吃水大于首部吃水),但随着燃油及淡水等的消耗,船舶的浮态会发生变化,导致船舶不能满足合理的尾倾角度,因此,船舶上需要设置压载结构以调节船舶的浮态。对于客滚船,一般用来调节浮态所需压载水量不大,因此,压载舱数量少,但沿船长度方向布置较分散。各个压载舱需要通过管路进行连通,在布置压载管路时,压载管需要在船舶底部各个密闭舱室之间贯穿,而客滚船对船舶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其破舱稳性的要求也较为苛刻,为了满足破舱稳性的要求,压载管路上需要增加额外的保护元件,配置这些元件会导致船舶的建造成本增加;此外,船舶运行中,压载水的循环会造成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等的风险,因此必须设置压载水处理装置,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设置也会导致船舶建造成本的增加。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船及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体压载结构,其能够灵活调整船的重心,且建造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其通过上述的船体压载结构能够调节船体的尾倾角度,且建造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其通过上述船,能够实时调整船体浮态。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设置在船体内,包括:>油舱,其被配置为装载为船提供动力的燃油;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内部;淡水舱,其被配置为装载供船上使用及压载的淡水,所述淡水舱能够沿所述滑轨运动;重量检测组件,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油舱内燃油的重量和所述淡水舱的重量。可选地,所述淡水舱内设置有:安全水位,所述安全水位被配置为保证足够压载重量的最低水位;水位检测组件,所述水位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淡水舱内的水位。可选地,所述淡水舱还设置有泵水组件,所述泵水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淡水舱内的淡水引出供船上使用,所述泵水组件与所述淡水舱连通的位置不低于所述安全水位。可选地,所述泵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其连通于所述淡水舱不低于所述安全水位处,所述出水管为伸缩软管;水泵,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水泵被配置为将所述淡水舱内的水泵出。可选地,所述船体压载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淡水舱,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淡水舱沿所述滑轨滑动。可选地,所述淡水舱的重心在所述船体沿宽度方向的中线上。可选地,所述油舱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尾部。提供了一种船,包括船体和上述的船体压载结构,所述船体压载结构设置在船体内。可选地,所述船体内设置有内部通道,所述滑轨和所述淡水舱设置在所述内部通道中。提供了一种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采用上述的船:重量检测组件检测所述油舱内剩余燃油的重量及所述淡水舱的重量;根据上述重量计算此时保证合理尾倾时,所述淡水舱沿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位置;驱动所述淡水舱沿所述滑轨滑动至上述位置。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船体压载结构,包括沿船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能够沿滑轨运动淡水舱,及用于检测油舱内燃油的重量和淡水舱重量的重量检测组件。在船体离港后,调节淡水舱沿船体长度方向的位置,在油舱和淡水舱的压载下,能够保证船以适当的尾倾角度运行,随着燃油和水的消耗,船体的重心会发生偏移,导致船体的尾倾角度发生变化,此时根据重量检测组件检测到的重量参数进行计算,并将淡水舱沿滑轨滑动至适当的位置,从而调整船体的重心位置,在此重心位置时船体能够保持适当角度的尾倾,以使船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的船体压载结构以船上必不可少的淡水和燃油作为压载重量,在避免增加其他装载压载水和调节压载水重量的结构的前提下,保证船始终以适当的尾倾角度运行,结构简单,且建造成本低成本,此外,压载的水不需要排放到海水中,不会存在导致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进一步降低船舶建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船通过在船体上设置上述的船体压载结构,能够灵活调节船体的尾倾角度,且建造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船体尾倾角度调节方法,采用上述的船,根据检测组件反馈的重量信息,对淡水舱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实时调整船体的浮态,保证船体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船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轨;2-淡水舱;3-安全水位;4-水位检测组件;5-泵水组件;51-出水管;52-水泵;6-滚轮;7-船体;8-内部通道;9-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为了保证船舶以正常的尾倾角度运行,现有技术船的压载结构通常需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压载舱,且需要管路穿设经过多个船舱进行连通,为了保证破舱稳性需要增加相应的保护元件,且为了防止压载水排至海水中影响其生态环境,还需要配置压载水处理装置,这些结构均会造成船的制造成本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体压载结构及船,其适用于船舶
,尤其适用于客滚船上。图1为船沿其宽度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船包括船体7,船体7上设置有船体压载结构。具体地,如图1所示,船体压载结构,包括油舱、滑轨1、淡水舱2及重量检测组件,油舱用于装载为船提供动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设置在船体(7)内,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舱,其被配置为装载为船提供动力的燃油;/n滑轨(1),所述滑轨(1)沿所述船体(7)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7)内部;/n淡水舱(2),其被配置为装载供船上使用及压载的淡水,所述淡水舱(2)能够沿所述滑轨(1)运动;/n重量检测组件,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油舱内燃油的重量和所述淡水舱(2)的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体压载结构,设置在船体(7)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舱,其被配置为装载为船提供动力的燃油;
滑轨(1),所述滑轨(1)沿所述船体(7)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船体(7)内部;
淡水舱(2),其被配置为装载供船上使用及压载的淡水,所述淡水舱(2)能够沿所述滑轨(1)运动;
重量检测组件,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油舱内燃油的重量和所述淡水舱(2)的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压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舱(2)内设置有:
安全水位(3),所述安全水位(3)被配置为保证足够压载重量的最低水位;
水位检测组件(4),所述水位检测组件(4)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淡水舱(2)内的水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体压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舱(2)还设置有泵水组件(5),所述泵水组件(5)被配置为将所述淡水舱(2)内的淡水引出供船上使用,所述泵水组件(5)与所述淡水舱(2)连通的位置不低于所述安全水位(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压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组件(5)包括:
出水管(51),其连通于所述淡水舱(2)不低于所述安全水位(3)处,所述出水管(51)为伸缩软管;
水泵(52),其与所述出水管(51)连通,所述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曹璐薛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