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885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05
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包括承载管、内角支撑件、承载架板、外角支撑件;承载管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呈横竖垂直交错设置;内角支撑件设置于承载管夹角处,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贴合于横向承载管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内角支撑件侧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贴合于两端纵向承载管的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内角支撑件端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承载架板的四周通过紧固件配合外管装配管实现装配固定;外角支撑件包括外角连接片和外角加固片,通过紧固件贯穿外角连接片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外角支撑件与承载管装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可拆卸活动的形式,组装工艺简单,结构牢固。

A high performance carrying frame for the handle of the front cover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规模化的生产发展迅速,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汽车生产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为了加快产品上市速度、降低项目风险,规划柔性的生产平台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在汽车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对车身壳体各个部件进行装配的工序,现采用的技术已将机械化生产线形式代替人工操作的生产形式,机械化生产线设备中通过管道之间的连接拼装形式,形成功能齐全的操作平台支架,再通过与支撑单元、夹紧单元和定位单元之间配合,形成适应不同功能工件夹持的抓手机构。现有的抓手机构中,作为抓手机构的承载架形式通过采用方管作为支撑型材,并通过向适配的连接配件形成稳固的承载架结构,或采用直接焊接的形式形成固定结构的承载架结构,承载架的生产组装工艺复杂,结构形式固定,承载架无法拆装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包括承载管、内角支撑件、承载架板、外角支撑件;所述承载管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呈横竖垂直交错设置;所述承载管包括外管、芯管和管内支撑片,所述外管的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外管的侧壁周向设有外管装配孔,所述外管装配孔均匀的排列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侧壁,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的一侧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内支撑片的另一侧与所述芯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夹角处,所述内角支撑件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设有内角支撑件侧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贴合于横向所述承载管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侧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设有内角支撑件端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贴合于两端纵向所述承载管的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端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承载架板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顶面,所述承载架板的四周通过紧固件配合所述外管装配管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外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连接处的外侧,所述外角支撑件包括外角连接片和外角加固片,所述外角连接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边呈向内翻折状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设有外角连接片孔,所述外角连接片贴合于所述外角支撑件的侧壁,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外角连接片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外角支撑件与所述承载管装配固定;所述外角加固片设置于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侧壁,所述外角加固片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所述的外角连接片的垂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管的外壁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芯管的内壁截面呈圆形结构。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呈首尾垂直固定连接,呈“L”形结构。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截面呈“U”字形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内侧形状与所述承载管的外壁形状相适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设置的外角连接片孔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外角加固片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外角加固片的中心呈镂空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铆钉、膨胀螺丝、套筒螺栓、内六角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抓手机构的承载架形式采用八角管形式代替方管形式,通过型材形式的替换,将原有的固定焊接的连接方式替代为可拆卸活动的形式,可对各部件进行可拆卸更换、修理、保养;同时,采用八角管形式的承载架,通过紧固件的装配可实现组件间的组装,承载架的安装、拆卸过程更方便,避免使用焊接方式组装减小了安装过程的安全隐患,组装工艺简单,并通过多个固定件配合装配,结构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承载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承载管1、外管1-1、芯管1-2、管内支撑片1-3、外管装配孔1-4、内角支撑件2、内角支撑件侧孔2-1、内角支撑件端孔2-2、承载架板3、外角支撑件4、外角连接片4-1、外角加固片4-2、外角连接片孔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结合附图可见,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包括承载管1、内角支撑件2、承载架板3、外角支撑件4;所述承载管1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呈横竖垂直交错设置;所述承载管1包括外管1-1、芯管1-2和管内支撑片1-3,所述外管1-1的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外管1-1的侧壁周向设有外管装配孔1-4,所述外管装配孔1-4均匀的排列设置于所述外管1-1的侧壁,所述芯管1-2设置于所述外管1-1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1-3设置于所述外管1-1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1-3的一侧与所述外管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内支撑片1-3的另一侧与所述芯管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角支撑件2设置于所述承载管1夹角处,所述内角支撑件2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角支撑件2的一侧设有内角支撑件侧孔2-1,所述内角支撑件2的一侧贴合于横向所述承载管1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侧孔2-1和外管装配孔1-4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内角支撑件2的两端设有内角支撑件端孔2-2,所述内角支撑件2的两端贴合于两端纵向所述承载管1的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端孔2-2和外管装配孔1-4实现装配固定;所述承载架板3设置于所述承载管1的顶面,所述承载架板3的四周通过紧固件配合所述外管1-1装配管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外角支撑件4设置于所述承载管1的连接处的外侧,所述外角支撑件4包括外角连接片4-1和外角加固片4-2,所述外角连接片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4-1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4-1的两侧边呈向内翻折状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4-1的两侧设有外角连接片孔4-3,所述外角连接片4-1贴合于所述外角支撑件4的侧壁,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外角连接片孔4-3和外管装配孔1-4,实现外角支撑件4与所述承载管1装配固定;所述外角加固片4-2设置于所述外角连接片4-1的侧壁,所述外角加固片4-2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所述的外角连接片4-1的垂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管1-2的外壁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芯管1-2的内壁截面呈圆形结构。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4-1呈首尾垂直固定连接,呈“L”形结构。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4-1的截面呈“U”字形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管、内角支撑件、承载架板、外角支撑件;/n所述承载管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呈横竖垂直交错设置;所述承载管包括外管、芯管和管内支撑片,所述外管的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外管的侧壁周向设有外管装配孔,所述外管装配孔均匀的排列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侧壁,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的一侧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内支撑片的另一侧与所述芯管的外壁固定连接;/n所述内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夹角处,所述内角支撑件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设有内角支撑件侧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贴合于横向所述承载管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侧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设有内角支撑件端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贴合于两端纵向所述承载管的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端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承载架板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顶面,所述承载架板的四周通过紧固件配合所述外管装配管实现装配固定;/n所述外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连接处的外侧,所述外角支撑件包括外角连接片和外角加固片,所述外角连接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边呈向内翻折状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设有外角连接片孔,所述外角连接片贴合于所述外角支撑件的侧壁,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外角连接片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外角支撑件与所述承载管装配固定;所述外角加固片设置于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侧壁,所述外角加固片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所述的外角连接片的垂直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盖搬运抓手的高性能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管、内角支撑件、承载架板、外角支撑件;
所述承载管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呈横竖垂直交错设置;所述承载管包括外管、芯管和管内支撑片,所述外管的截面呈八角形结构,所述外管的侧壁周向设有外管装配孔,所述外管装配孔均匀的排列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侧壁,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管内支撑片的一侧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内支撑片的另一侧与所述芯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内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夹角处,所述内角支撑件呈“U”字形结构,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设有内角支撑件侧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一侧贴合于横向所述承载管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侧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设有内角支撑件端孔,所述内角支撑件的两端贴合于两端纵向所述承载管的内侧,并通过紧固件贯穿所述内角支撑件端孔和外管装配孔实现装配固定;所述承载架板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顶面,所述承载架板的四周通过紧固件配合所述外管装配管实现装配固定;
所述外角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承载管的连接处的外侧,所述外角支撑件包括外角连接片和外角加固片,所述外角连接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外角连接片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边呈向内翻折状结构,每个所述外角连接片的两侧设有外角连接片孔,所述外角连接片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铁明谭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斯特姆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