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59544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共沉淀法,利用醋酸镱、醋酸钕、醋酸铥、醋酸钆、油酸及1‑十八烯制得核‑壳‑壳结构纳米颗粒,制得油酸(OA)包覆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CNPs);最外层的惰性壳层结构,能大大降低外层配体及纳米晶表面缺陷导致的发光猝灭,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采用聚丙烯酸(PAA)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功能化,使上转换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能力,实现水相体系中铜离子的定向识别;采用980nm或808nm激发所得上转换发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选择性好、发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的特点;通过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使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光恢复,可回收反复使用。

A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分析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铜离子(Cu2+)是生物的必需元素,并参与生物的各种生理过程。生物中铜离子的平均浓度为100~150mg/dL,且铜离子含量异常会引起各种疾病。过量的Cu2+会触发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Menkes综合征,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等。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发光探针来检测Cu2+。作为常用的一种发光材料,疏水性有机染料分子通常被负载在各种纳米载体中以提高生物环境中的荧光稳定性与靶向性,然而载体中染料负载率低,使探针亮度受到很大限制,且载体本身容易给生物体带来一定毒性和副作用。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但性能较好的量子点一般是通过在高温有机环境中合成制得,这会导致毒性问题和环境问题。而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UCNPs)是一种新型材料,能将长波长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短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同时具有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光化学稳定性好、组织穿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醋酸镱、醋酸钕、N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醋酸镱、醋酸钕、NH4F和NaOH的甲醇混合液反应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得核纳米颗粒;其中醋酸镱和醋酸钕的摩尔比为30~70:30~70;
S2.将醋酸镱、醋酸铥、醋酸钆、步骤S1制得的核纳米颗粒、NH4F和NaOH的甲醇混合液反应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得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其中醋酸镱、醋酸铥和醋酸钆的摩尔比为40~60:0.5~4:40~60;
S3.将醋酸钆、NH4F和NaOH的甲醇混合液和步骤S2制得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反应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得核-壳-壳结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
S4.除去步骤S3制得的核-壳-壳结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表面的油酸配体,制得除油酸配体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
S5.将步骤S4制得的除油酸配体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逐滴加入到配制pH为7~8的聚丙烯酸溶液中,搅拌1.5~2h,再加入二乙二醇,在100~110℃反应40~60min,再在150~170℃进行水热反应90~120min,制得PAA包覆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其中聚丙烯酸与除油酸配体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的摩尔比为1:0.1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S2、S3的溶剂体系为油酸和1-十八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红丽苏少珊陈相郝志峰余林李翠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