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18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它包括:金属片供料组件,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用于承载并定位多片金属片;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金属片和塑料制成复合注塑件;第一机器人,所述第一机器人安装在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和所述注塑机之间,用于获取所述金属片、经定位后放置在所述注塑机中,并将所述复合注塑件从所述注塑机中取出。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序和生产效率。

A metal sheet transfer and positioning device for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成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转移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笔记本外壳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其除了包含塑料材质的本体外,还可能包含一些金属部件(如金属片等);它可以通过一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制得;注塑成型后再进行后续的透光、电阻等性能测试。目前,生产厂家通常缺乏有效对金属片进行持续转移的结构,通常需要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取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它包括:金属片供料组件,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用于承载并定位多片金属片;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金属片和塑料制成复合注塑件;第一机器人,所述第一机器人安装在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和所述注塑机之间,用于获取所述金属片、经定位后放置在所述注塑机中,并将所述复合注塑件从所述注塑机中取出;包括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自由端的转接框、固定在所述转接框侧面的第一支撑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真空吸盘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另一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相对设置的多组金属片吸头。优化地,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通过多根支撑柱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表面的第一支撑板、通过多组夹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用于承载金属片的载料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二支撑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用于对所述金属片进行校位的多组定位机构。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面的第一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端部且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夹爪;每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的限位座、通过第二气缸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座一侧的第一推块以及通过第三气缸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座另一侧的第二推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通过将金属片供料组件与特定结构的第一机器人进行配合,这样能够将金属片连续、有序放入注塑机中进行复合注塑成型,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序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主要包括注塑机、第一机器人2和金属片供料组件3等。其中,金属片供料组件3用于承载并定位多片金属片,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架31、第一支撑板33、夹料机构34、第二支撑板35和定位机构36等;第一支撑架31可以是支撑台以及支撑台底面的多根支撑腿组装而成,也可以安装在其它常规的支撑结构上;第一支撑板33通过多根支撑柱32(本申请中为四根)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1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支撑板33平行于第一支撑架31的上表面;载料板37通过多组夹料机构34(本申请中为两组)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3上表面,用于承载金属片(每组夹料机构34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3底面的第一气缸341以及安装在第一气缸341端部且贯穿第一支撑板33的夹爪342,第一气缸341带动夹爪342而夹住载料板37;可以在载料板37上开设多个定位小孔,在第一支撑板33上表面设置多根与定位小孔相配合的定位凸起,以保证载料板37的稳固性);第二支撑板35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3的一侧,其上表面固定有用于对金属片进行校位的多组定位机构36;每组定位机构36包括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5上表面的限位座361、通过第二气缸363可调节地安装在限位座361一侧的第一推块362(即第二气缸363安装在第二支撑板35的上表面,第一推块362安装在第二气缸363的端部,从而利用第二气缸363调节第一推块362的位置,下同)以及通过第三气缸365可调节地安装在限位座361另一侧的第二推块364。注塑机设置在金属片供料组件3的一侧,用于将金属片和塑料制成复合注塑件;它可以采用现有的注塑机通过常规的改造获得(如申请号为201810388973.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的注塑机减少一个注塑料管并对应增设金属片的卡接安装结构即可);注塑机的结构不是本申请的重点,只要能够实现塑料和金属材料的复合注塑即可。第一机器人2安装在金属片供料组件3和注塑机之间,用于获取(夹取或吸取)金属片、经定位后放置在注塑机中,并将复合注塑件从注塑机中取出。具体地,第一机器人2包括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市售如库卡等厂家的)、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自由端的转接框22(这是因为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的自由端安装有旋转气缸等常规的旋转结构)、固定在转接框22侧面的第一支撑框23、安装在第一支撑框23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真空吸盘24以及安装在第一支撑框23另一表面(该表面部分向外延伸而形成外凸结构)上且与第一真空吸盘24相对设置的多组金属片吸头25(本申请中,金属片吸头25为两组,可以一次吸取两块金属片)。金属片吸头25包括穿设在前述外凸结构上的多根细杆、安装在多根细杆上端的挡块、安装在多根细杆下端的真空吸块以及套在多根细杆上且位于外凸结构和真空吸块之间的弹簧,这样可以使得真空吸块在吸取金属片时,有一定的缓冲而不会硬接触而损坏或划伤金属片。注塑机、第一机器人2和金属片供料组件3在使用时,具体流程如下:在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的带动下,两组金属片吸头25被移动至载料板37的上方;再在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的带动下,下行至吸取两块金属片,并使得第一支撑框23旋转90°(金属片朝向注塑机内的模具);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继续将金属片放入注塑机内的注塑模具中进行卡接;注塑机密封后进行注塑成型;注塑机打开,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驱动第一支撑框23旋转180°,用第一真空吸盘24吸取复合注塑件,并将其放置在载料架4上;如此重复。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金属片供料组件(3),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用于承载并定位多片金属片;/n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金属片和塑料制成复合注塑件;/n第一机器人(2),所述第一机器人(2)安装在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和所述注塑机之间,用于获取所述金属片、经定位后放置在所述注塑机中,并将所述复合注塑件从所述注塑机中取出;包括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自由端的转接框(22)、固定在所述转接框(22)侧面的第一支撑框(2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23)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真空吸盘(24)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23)另一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4)相对设置的多组金属片吸头(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金属片供料组件(3),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用于承载并定位多片金属片;
注塑机,所述注塑机设置于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金属片和塑料制成复合注塑件;
第一机器人(2),所述第一机器人(2)安装在所述金属片供料组件(3)和所述注塑机之间,用于获取所述金属片、经定位后放置在所述注塑机中,并将所述复合注塑件从所述注塑机中取出;包括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六轴机器人本体(21)自由端的转接框(22)、固定在所述转接框(22)侧面的第一支撑框(2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23)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真空吸盘(24)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框(23)另一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4)相对设置的多组金属片吸头(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注塑件金属片转移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供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昌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