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庆旺专利>正文

车辆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0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平衡结构,包括车体、底盘、转向盘和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电位计、伺服电机、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均与车体的底部的调节架相连接,电位计能够检测转向盘的转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能够通过相应的绳体分别与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传动连接,平衡机构的伺服电机能够根据电位计的信号驱动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调节车体的角度,促使车体摆正,车辆转弯时更平稳。

Vehicle balanc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平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车辆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转弯时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此离心力使车体倾斜,影响车辆的平稳行驶,甚至会使车辆翻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平衡结构,平衡机构的伺服电机能够根据电位计的信号驱动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促使车体转弯时调节倾斜角度并摆正,提高转弯时车辆的平稳性,解决了现有车辆转弯时车体会倾斜,导致平衡性不佳,行驶不平稳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车辆平衡结构,包括车体、底盘、转向盘和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电位计、伺服电机、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均与车体的底部的调节架相连接;电位计能够检测转向盘的转动;电位计与伺服电机电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能够通过相应的绳体分别与第一调节轮组和第二调节轮组传动连接。由此,平衡机构能够于车辆转弯时调节车体的倾斜角度并摆正,行驶更稳定,当车辆转弯时,电位计检测到转向盘转动后,向伺服电机发送信号,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底盘(2)、转向盘(3)和平衡机构(4),/n所述平衡机构(4)包括电位计(41)、伺服电机(42)、第一调节轮组(43)和第二调节轮组(44);/n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均与所述车体(1)的底部的调节架(11)相连接;/n所述电位计(41)能够检测所述转向盘(3)的转动;/n所述电位计(41)与所述伺服电机(42)电连接;/n所述伺服电机(42)的输出端能够通过相应的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底盘(2)、转向盘(3)和平衡机构(4),
所述平衡机构(4)包括电位计(41)、伺服电机(42)、第一调节轮组(43)和第二调节轮组(44);
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均与所述车体(1)的底部的调节架(11)相连接;
所述电位计(41)能够检测所述转向盘(3)的转动;
所述电位计(41)与所述伺服电机(42)电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42)的输出端能够通过相应的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4)还包括第一绳体(45)和第二绳体(46);
所述伺服电机(42)的输出端联动有第一同步轮(421)和第二同步轮(422),所述第一同步轮(421)和所述第二同步轮(422)能够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绳体(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连接,所述第一绳体(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轮(421)连接;
所述第二绳体(4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连接,所述第二绳体(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轮(4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辆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轮组(43)包括第一上轮(431)和第一下轮(432);
所述第二调节轮组(44)包括第二上轮(441)和第二下轮(442);
所述第一绳体(45)的一端与所述底盘(2)连接,所述第一绳体(45)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下轮(432)和第一上轮(431)后连接于第一同步轮(421);
所述第二绳体(46)的一端与所述底盘(2)连接,所述第二绳体(46)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二下轮(442)和第二上轮(441)后连接于第二同步轮(4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旺
申请(专利权)人:林庆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