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庆旺专利>正文

车辆的平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93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车辆的平衡结构,包括车主体,车主体上设有转向装置、车架和弹簧支架,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平衡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车主体上并与转向装置传动连接,平衡装置安装在车架和弹簧支架间,平衡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绳、第二缓冲绳、左滑轮、第一中滑轮、第二中滑轮、右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车主体的转向装置联动,通过主动的方式使车体实现再平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平衡装置的结构进行重造,能够实现更大的载重,即使车辆在大负重情况下亦能够实现再平衡功能;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平衡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化,减低制造成本,简化安装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平衡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如今,汽车成为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但是,汽车在车辆承重状态下,在转弯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使车身,车厢产生向一侧倾斜的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侧翻的危险。专利CN201920468873.3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倾斜再平衡系统,包括车主体,车主体上设有转向装置、车架和弹簧支架,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平衡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车主体上并与转向装置传动连接。本系统采用控制装置与车主体的转向装置联动的方式对平衡装置主动控制,以实现主动控制车辆的平衡。控制装置中,螺杆通过正反旋转带动滑块在螺杆上进行垂直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滑块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或第二传动机构主动控制平衡装置,从过主动对平衡装置中的第一缓冲绳、第二缓冲绳进行主动拉伸,使得车辆稳定前行。但是该系统中的平衡装置的承重性能较差,当重量增加时会影响该平衡装置的平衡性能,所以为提高车辆的平衡性能,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在大重量的情况向亦能实现再平衡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车辆的平衡结构,包括车主体,车主体上设有转向装置、车架和弹簧支架,还包括控制装置和平衡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车主体上并与转向装置传动连接,平衡装置安装在车架和弹簧支架间,平衡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绳、第二缓冲绳、左滑轮、第一中滑轮、第二中滑轮、右滑轮,弹簧支架上设有左固定柱、中固定柱、右固定柱,左滑轮、右滑轮均设于车架上且左右分布,第一中滑轮、第二中滑轮均设于中固定柱上且同轴分布;第一缓冲绳一端与右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缓冲绳的另一端经右滑轮、第一中滑轮与控制装置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缓冲绳一端与左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缓冲绳的另一端经左滑轮、第二中滑轮与控制装置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本技术的提供的平衡结构主要用于车辆中,其功能为防止车辆在转弯、颠簸路段发生倾斜,能够保证车辆在不良路段的平衡。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车主体的转向装置联动,通过主动的方式使车体实现再平衡。本技术通过对平衡装置的结构进行重造,能够实现更大的载重,即使车辆在大负重情况下亦能够实现再平衡功能;且本技术对平衡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化,减低制造成本,简化安装过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固定柱一端设有第一导向轮,中固定柱的左侧设有第二导向轮,第一缓冲绳的另一端经右滑轮、第一中滑轮、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与控制装置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由此,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用作第一缓冲绳的安装和导向,从而保证第一缓冲绳能够充分发挥平衡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固定柱的右侧设有第三导向轮,左固定柱设有第四导向轮,第二缓冲绳的另一端经左滑轮、第二中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与控制装置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由此,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用作第二缓冲绳的安装和导向,从而保证第二缓冲绳能够充分发挥平衡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绳包括第一承力绳和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设在第一承力绳上;第二缓冲绳包括第二承力绳和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设在第二承力绳上。由此,在车辆发生侧翻时,其中一个缓冲绳上的缓冲弹簧会处于拉伸状态,缓冲弹簧的复原拉力会使倾斜的车辆恢复平衡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包括安装架、螺杆、滑块、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螺杆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架上,滑块安装在螺杆上,且滑块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设在安装架的上、下两端,滑块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缓冲绳连接,滑块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缓冲绳连接。由此,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车主体的转向装置联动,即当车主体向右转弯时,螺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当车主体向左转弯时,螺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螺杆通过正反旋转带动滑块在螺杆上进行垂直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滑块能够通过第一传动机构或第二传动机构主动控制平衡装置,使得车辆稳定前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包括限位杆,安装架的两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杆固定在滑块的两侧,且限位杆与限位槽配合。由此,限位杆能够对滑块进行限位,限制其水平旋转的自由度,使得滑块能且只能上下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滑杆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一传动带一端与滑块连接,第一传动带另一端绕过第一传动轮与第一滑杆连接;第二传动带一端与滑块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二滑杆以及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带另一端绕过第二传动轮与第二滑杆连接。由此,滑块通过拉动第一传动带或第二传动带从而拉动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进行正反滑动,从而对平衡装置进行主动控制,主动触发平衡装置的防倾斜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均为链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链条。由此,链轮-链条的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紧凑、简单,传动平稳,安装维护方便,工作可靠等特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均为滑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钢绳。由此,钢绳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并对钢绳进行适宜的表面处理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条件的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的具体体现为:本结构采用控制装置与车主体的转向装置联动的方式对平衡装置主动控制,以实现主动控制车辆的平衡。而且,本技术对平衡装置的结构进行重造,能够实现更大的载重,即使车辆在大负重情况下亦能够实现再平衡功能;本技术的平衡装置的结构更加简洁,能够减低制造成本、简化安装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平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辆的平衡结构中平衡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车辆的平衡结构中控制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5所示的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车辆的平衡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车辆的平衡结构中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车主体、2-转向装置、21-方向盘、22-转向轴、23-轴距感应器、24-减速机构、25-齿轮齿条转向器、3-车架、4-弹簧支架、41-左固定柱、411-第一导向轮、42-右固定柱、421-第三导向轮、43-中固定柱、5-控制装置、51-安装架、511-限位槽、52-螺杆、53-滑块、54-第一传动机构、541-第一传动轮、542-第一滑杆、543-第一传动带、55-第二传动机构、551-第二传动轮、552-第二滑杆、553-第二传动带、56-限位杆、57-轴承组、6-平衡装置、611-左滑轮、612-第一中滑轮、613-第二中滑轮、614-右滑轮、615-第二导向轮、616-第四导向轮、62-第一缓冲绳、621-第一承力绳、622-第一缓冲弹簧、63-第二缓冲绳、631-第二承力绳、632-第二缓冲弹簧、64-防脱弹簧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的平衡结构,包括车主体(1),所述车主体(1)上设有转向装置(2)、车架(3)和弹簧支架(4),还包括控制装置(5)和平衡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5)安装在车主体(1)上并与转向装置(2)传动连接,所述平衡装置(6)安装在车架(3)和弹簧支架(4)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装置(6)包括第一缓冲绳(62)、第二缓冲绳(63)、左滑轮(611)、第一中滑轮(612)、第二中滑轮(613)、右滑轮(614),所述弹簧支架(4)上设有左固定柱(41)、中固定柱(43)、右固定柱(42),所述左滑轮(611)、右滑轮(614)均设于车架(3)上且左右分布,所述第一中滑轮(612)、第二中滑轮(613)均设于中固定柱(43)上且同轴分布;/n所述第一缓冲绳(62)一端与右固定柱(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绳(62)的另一端经右滑轮(614)、第一中滑轮(612)与控制装置(5)的第一控制端连接;/n所述第二缓冲绳(63)一端与左固定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绳(63)的另一端经左滑轮(611)、第二中滑轮(613)与控制装置(5)的第二控制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的平衡结构,包括车主体(1),所述车主体(1)上设有转向装置(2)、车架(3)和弹簧支架(4),还包括控制装置(5)和平衡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5)安装在车主体(1)上并与转向装置(2)传动连接,所述平衡装置(6)安装在车架(3)和弹簧支架(4)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装置(6)包括第一缓冲绳(62)、第二缓冲绳(63)、左滑轮(611)、第一中滑轮(612)、第二中滑轮(613)、右滑轮(614),所述弹簧支架(4)上设有左固定柱(41)、中固定柱(43)、右固定柱(42),所述左滑轮(611)、右滑轮(614)均设于车架(3)上且左右分布,所述第一中滑轮(612)、第二中滑轮(613)均设于中固定柱(43)上且同轴分布;
所述第一缓冲绳(62)一端与右固定柱(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绳(62)的另一端经右滑轮(614)、第一中滑轮(612)与控制装置(5)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绳(63)一端与左固定柱(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绳(63)的另一端经左滑轮(611)、第二中滑轮(613)与控制装置(5)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柱(41)一端设有第一导向轮(411),所述中固定柱(43)的左侧设有第二导向轮(615),所述第一缓冲绳(62)的另一端经右滑轮(614)、第一中滑轮(612)、第二导向轮(615)、第一导向轮(411)与控制装置(5)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定柱(43)的右侧设有第三导向轮(421),所述左固定柱(41)设有第四导向轮(616),所述第二缓冲绳(63)的另一端经左滑轮(611)、第二中滑轮(613)、第三导向轮(421)、第四导向轮(616)与控制装置(5)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绳(62)包括第一承力绳(621)和第一缓冲弹簧(622),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22)设在第一承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旺
申请(专利权)人:林庆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