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扣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35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扣组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置有数个支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数个隔板,所述第二输送线一侧设置有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所述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之间设置有于第二输送线连接的第三输送线;所述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内均包含旋转机构、操作盘、固定装置、抓取机构、机械手、初始定位装置、压片输送装置以及弹片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操作便捷,通过采用输送线、单模组装机和多模组装机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对中扣进行自动化组装,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A middle button assemb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扣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中扣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扣组装机。
技术介绍
在中扣的组装中,需要将弹片以及压片安装在中扣上,现如今多采用人工组装或者采用半自动化组装,这样大大地降低了组装的效率,并且提高了人工成本。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扣组装机,通过采用输送线、单模组装机和多模组装机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对中扣进行自动化组装,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中扣组装机,包括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置有数个支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数个隔板,所述第二输送线一侧设置有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所述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之间设置有于第二输送线连接的第三输送线;所述多模组装机和单模组装机内均包含旋转机构、操作盘、固定装置、抓取机构、机械手、初始定位装置、压片输送装置以及弹片输送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模组装机的结构为:包括多模底座,所述多模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操作盘,所述操作盘与旋转机构之间围绕设置有数个固定装置,所述操作盘周围设置有四个抓取机构,所述一侧抓取机构之间设置有初始定位装置,所述抓取机构另一侧依次围绕操作盘设置有两个四轴锁附螺丝机、两个弹片输送装置和两个压片输送装置,所述弹片输送装置和压片输送装置均对应设置有机械手,所述多模底座外侧设置有多模护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模组装机的结构为:包括单模底座,所述单模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设置有操作盘,所述操作盘与旋转机构之间围绕设置有数个固定装置,所述操作盘周围设置有两个抓取机构,所述抓取机构之间设置有初始定位装置,所述抓取机构一侧围绕操作盘依次设置有四轴锁附螺丝机、弹片输送装置和压片输送装置,所述弹片输送装置和压片输送装置均对应设置有机械手,所述单模底座外侧设置有单模护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取机构的结构为:包括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上端一侧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立柱一端设置有驱动第二链条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轨道上设置有可滑动的竖杆,所述竖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链条连接的第二折弯板,所述竖杆底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底部设置有折弯件,所述折弯件底部设置有吸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的结构为:包括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滑轨,所述第一轨道一侧设置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通过第一折弯板与滑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另一侧设置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有驱动第一链条的第一电机,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滑轨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呈矩形分布的拾取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机构的结构为:包括环形状的轨道,所述轨道中间设置有驱动操作盘的旋转装置,所述轨道上设置有数个固定孔,所述轨道一半向上延伸有凸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设置于抓取机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对称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伸缩杆内侧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操作盘上的固定槽,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片输送装置和压片输送装置的结构为:包括高台,所述高台上设置有振动储存盒,所述振动储存盒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杆,所述输送杆内侧设置有斜口,所述输送杆一侧设置有数个阻挡片,所述输送杆尾部连接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含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互相转动的内盘和外盘,所述内盘上设置有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操作便捷,通过采用输送线、单模组装机和多模组装机的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对中扣进行自动化组装,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拆除多模护罩和单模护罩)。图3是本技术多模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单模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弹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输送线,2、支线,3、第二输送线,4、隔板,5、多模组装机,6、单模组装机,7、第三输送线,8、弹片输送装置,801、高台,802、输送杆,803、阻挡片,804、定位装置,8041、机架,8042、内盘,8043、外盘,8044、卡槽,805、振动储存盒,9、机械手,901、拾取爪,902、连接板,903、第一折弯板,904、第一链条,905、第一电机,906、电机安装板,907、滑轨,908、第一轨道,909、第一立柱,9010、伸缩组件,10、四轴锁附螺丝机,11、抓取机构,1101、第二立柱,1102、第二电机,1103、第二轨道,1104、第二链条,1105、竖杆,1106、第二折弯板,1107、吸盘,1108、折弯件,1109、安装块,12、压片输送装置,13、多模底座,14、初始定位装置,15、操作盘,16、旋转机构,1601、轨道,1602、固定孔,1603、旋转装置,1604、凸台,17、固定装置,1701、安装板,1702、滚轮,1703、伸缩杆,1704、限位板,1705、连杆,1706、固定槽,1707、弹簧,18、多模护罩,19、单模护罩,20、单模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9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包括第一输送线1,第一输送线1上设置有数个支线2,第一输送线1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线3,第二输送线3设置有数个隔板4,第二输送线3一侧设置有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之间设置有于第二输送线3连接的第三输送线7;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内均包含旋转机构16、操作盘15、固定装置17、抓取机构11、机械手9、初始定位装置14、压片输送装置12以及弹片输送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多模组装机5的结构为:包括多模底座13,多模底座13上设置有旋转机构16,旋转机构16上设置有操作盘15,操作盘15与旋转机构16之间围绕设置有数个固定装置17,操作盘15周围设置有四个抓取机构11,一侧抓取机构11之间设置有初始定位装置14,抓取机构11另一侧依次围绕操作盘15设置有两个四轴锁附螺丝机10、两个弹片输送装置8和两个压片输送装置12,弹片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1),所述第一输送线(1)上设置有数个支线(2),所述第一输送线(1)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线(3),所述第二输送线(3)设置有数个隔板(4),所述第二输送线(3)一侧设置有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所述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输送线(3)连接的第三输送线(7);所述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内均包含旋转机构(16)、操作盘(15)、固定装置(17)、抓取机构(11)、机械手(9)、初始定位装置(14)、压片输送装置(12)以及弹片输送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1),所述第一输送线(1)上设置有数个支线(2),所述第一输送线(1)一端设置有第二输送线(3),所述第二输送线(3)设置有数个隔板(4),所述第二输送线(3)一侧设置有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所述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输送线(3)连接的第三输送线(7);所述多模组装机(5)和单模组装机(6)内均包含旋转机构(16)、操作盘(15)、固定装置(17)、抓取机构(11)、机械手(9)、初始定位装置(14)、压片输送装置(12)以及弹片输送装置(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组装机(5)的结构为:包括多模底座(13),所述多模底座(13)上设置有旋转机构(16),所述旋转机构(16)上设置有操作盘(15),所述操作盘(15)与旋转机构(16)之间围绕设置有数个固定装置(17),所述操作盘(15)周围设置有四个抓取机构(11),所述一侧抓取机构(11)之间设置有初始定位装置(14),所述抓取机构(11)另一侧依次围绕操作盘(15)设置有两个四轴锁附螺丝机(10)、两个弹片输送装置(8)和两个压片输送装置(12),所述弹片输送装置(8)和压片输送装置(12)均对应设置有机械手(9),所述多模底座(13)外侧设置有多模护罩(1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模组装机(6)的结构为:包括单模底座(20),所述单模底座(20)上设置有旋转机构(16),所述旋转机构(16)上设置有操作盘(15),所述操作盘(15)与旋转机构(16)之间围绕设置有数个固定装置(17),所述操作盘(15)周围设置有两个抓取机构(11),所述抓取机构(11)之间设置有初始定位装置(14),所述抓取机构(11)一侧围绕操作盘(15)依次设置有四轴锁附螺丝机(10)、弹片输送装置(8)和压片输送装置(12),所述弹片输送装置(8)和压片输送装置(12)均对应设置有机械手(9),所述单模底座(20)外侧设置有单模护罩(19)。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中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11)的结构为:包括第二立柱(1101),所述第二立柱(1101)上端一侧设置有第二轨道(1103),所述第二轨道(1103)一侧设置有第二链条(1104),所述第二立柱(1101)一端设置有驱动第二链条(1104)的第二电机(1102),所述第二轨道(1103)上设置有可滑动的竖杆(1105),所述竖杆(1105)上设置有与第二链条(1104)连接的第二折弯板(1106),所述竖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守将吕守忠张真杨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派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