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35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转动输料机构,还包括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所述转动输料机构依次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安装工位、第二安装工位、第三安装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转动输料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上设置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内壁面的四角分别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工装治具前侧开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自动设备进行组装,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缩短加工周期,避免因人工手动组装带来的风险,降低人工成本;能实现批量生产的目的,并且在生产中能保证产品的组装精度,产品组装完成后的尺寸、品质一致性高。

A base station antenna feeder automatic installa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使用的网络也不断更新换代,由之前3G/4G,发展到现在的5G,其振子部件的种类繁多,则振子部件的装配工艺、加工工艺、单个零件品质的好坏,直接对振子对电气性能指标及发射出去的信号强弱有较大影响。目前基站天线振子部件的装配,大多数采用人工装配的方式,通过流水线方式工位作业,由前工位的员工装配好,放在输送带上,下一个工位的员工将产品拿起,再进行装配其他小零件部件,然后重新放在输送带上,通过这种方式一直向下一个工位传递安装。这种人工手动装配的方式,加工工时长,人工成本高,装配效率低,装配出的产品一致性低,精度及尺寸都不能达到要求,出现不合格的产品还需要进行返修,延长了生产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转动输料机构,还包括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所述转动输料机构依次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安装工位、第二安装工位、第三安装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转动输料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上设置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内壁面的四角分别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工装治具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包括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送料组件及第一夹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放置槽之间通过第一料道连接,第一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移动滑块,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上,第一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下方的第二移动滑块及第一气爪,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气爪的爪块朝下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包括第二上料震动盘、第二送料组件及第二夹料组件,所述第二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上料震动盘、第二放置槽之间通过第二料道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上方的第二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放置槽上方的第三移动滑块,所述第二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三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三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二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二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下方的第四移动滑块及吸盘,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四移动滑块连接,所述吸盘设于所述第四移动滑块上,所述吸盘的吸口朝下设置。作为优选,第三安装工位包括第三上料震动盘、第一推料组件、第三送料组件及第三夹料组件,所述第三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方设置有输料座,所述输料座对应所述第三上料震动盘设置有第三放置槽,所述输料座末端设置有第四放置槽,所述第三上料震动盘、第三放置槽通过第三料道连接,所述第一推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料座首端的推料气缸及用于将馈线从所述第三放置槽推至所述第四放置槽的推块,所述推块对应所述第四放置槽设置于所述输料座上,所述推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推块连接,所述第三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输料座上方的第三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输料座上方的第五移动滑块,所述第三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五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三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五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三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下方的第六移动滑块及第二气爪,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六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气爪横向设置于所述第六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二气爪的爪块水平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工位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四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四升降气缸下方的第七移动滑块及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该第四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第七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七移动滑块上。作为优选,所述下料工位包括下料传送带,所述下料传送带对应所述工装治具设于所述机台上。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下一工位的不良品落料工位,所述不良品落料工位包括第四送料组件、第四夹料组件及落料道,所述第四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四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八移动滑块,所述第四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第八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四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八移动滑块上,所述第四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五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五升降气缸下方的第九移动滑块及第三气爪,所述第五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九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三气爪设于该第九移动滑块上,该第三气爪的爪块朝下设置,所述落料道对应所述第四送料组件设于所述机台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采用全自动设备进行组装,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缩短加工周期,避免因人工手动组装带来的风险,降低人工成本;能实现批量生产的目的,并且在生产中能保证产品的组装精度,产品组装完成后的尺寸、品质一致性高。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安装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安装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三安装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检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不良品落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转动输料机构1,还包括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所述转动输料机构1依次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安装工位2、第二安装工位3、第三安装工位4、检测工位5及下料工位6,所述转动输料机构1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的转动盘10,具体地,转动输料机构1还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10下表面中心轴处设置有固定凹槽,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向上设置,并能与固定凹槽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转动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所述转动输料机构依次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安装工位、第二安装工位、第三安装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转动输料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上设置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内壁面的四角分别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工装治具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包括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送料组件及第一夹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放置槽之间通过第一料道连接,第一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移动滑块,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上,第一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下方的第二移动滑块及第一气爪,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气爪的爪块朝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转动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所述转动输料机构依次设于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安装工位、第二安装工位、第三安装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转动输料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台上方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上设置有组装槽,所述组装槽内壁面的四角分别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工装治具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包括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送料组件及第一夹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上料震动盘、第一放置槽之间通过第一料道连接,第一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上方的第一移动滑块,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滑块上,第一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下方的第二移动滑块及第一气爪,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爪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气爪的爪块朝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包括第二上料震动盘、第二送料组件及第二夹料组件,所述第二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上料震动盘、第二放置槽之间通过第二料道连接,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上方的第二送料气缸及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放置槽上方的第三移动滑块,所述第二送料气缸的气缸轴朝向所述转动盘中心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送料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三移动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夹料组件设于所述第三移动滑块上,所述第二夹料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方的第二升降气缸、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下方的第四移动滑块及吸盘,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气缸轴朝下设置,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第四移动滑块连接,所述吸盘设于所述第四移动滑块上,所述吸盘的吸口朝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站天线馈线自动安装机,其特征在于,第三安装工位包括第三上料震动盘、第一推料组件、第三送料组件及第三夹料组件,所述第三上料震动盘设于所述机台一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洋高浩哲陈洪胜郭新建余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振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