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指一种其涡流管为可挠性管体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指的热交换器是专指一种能够将空气降温输出的装置,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式机械加工的冷却、焊接时焊道的冷却以及各种热源的降温;该热交换器的已知结构有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486560号所揭示的,其主要包括座体、涡流管、涡流产生件以及喷嘴等;而其作动原理主要是由涡流产生件将导入的气流导引并沿着涡流管的管壁形成涡旋状气流,使气流到达涡流管末端时呈升温的热风状态,接着高温的气流得由末端排气阀排出,而涡流管中心将相对形成冷却的气流往回从喷嘴导出供使用;但,此种已知结构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1.该涡流管为固定长度的刚性直管型态,由于其长度是固定由喷嘴的一端往相对方向直线延伸,因此所占用的组装空间将随着所采用涡流管的效能规格而直线扩增,造成其体积、长度较大的问题,这对于某些空间太过狭窄的组装环境而言,将因此而局限了该热交换器涡流管所能使用的长度,进而限制其所能发挥的效能。2.就另一角度而言,当该涡流管被组装于机械的密闭空间内时,由于该涡流管为刚性直管型态,致使其用以排出热风的排气端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座体,其内部具中空槽,该中空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前、后组接部,主座体一侧则具一入气口贯通该中空槽;一涡流产生件,枢设于主座体的中空槽中,为一中空圆筒状,其中央为一锥状通孔,外周具有大、小 径部,其中该大径部朝向中空槽的后组接部方向,且该大径部端面设有涡旋放射状的导流槽,该导流槽的各外端通至大径部外周再与主座体的入气口相对位,导流槽的内端则通至锥状通孔;一喷嘴组接头,其具一组接端可组合于主座体中空槽的前组接部,以将涡流 产生件限位,且该组接端具一座槽部,涡流产生件的小径部枢插配合于该座槽部,喷嘴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秩伦,任豫仁,
申请(专利权)人:陈秩伦,任豫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