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16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热泵空调制冷制热效率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上设置有流道接口和过冷段,各流道接口通过内部换热管路连通,并通过外部分配管路连接到总进口和总出口,热交换器的内部换热管路可被外部分配管路分配为两流路或四流路。外部分配管路上通过设置单向阀和分流合流接头实现制冷、制热时冷媒流路的自动变换。所述分流合流接头可采用Y形接头和流道分配器,过冷段同时作为汇流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巧妙的流路设计,实现了热泵空调器室外侧冷凝器在制冷、制热时的流路自动切换,用一套系统分配流路实现了热泵空调器的制冷、制热量同时得到优化的输出效果,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尤其适合作为分体式热泵空调的室外侧换热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是用作分体式热泵空调室外侧冷凝器的热交换器。技术背景目前,在单冷空调系统中,在对室外侧冷凝器设计时一般对冷媒采取较少的分配流路, 这不仅可以提高过冷度,还可以减少分流的压力损失。这是因为气态冷媒在冷凝器中为高压 状态,比容小,相比较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用途来说同样长度的流程阻力损失要小,所以冷凝 器和蒸发器相比较同样流道压力损失要小,而且冷媒所通过的冷凝流路越长,可以形成更大 的过冷度,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媒节流后的干度,减少冷量损失。但是这种设计只能针对单 冷空调系统,对热泵型空调系统制热时情况就刚好相反,因为在热泵制热时,室外的冷凝器 就变成了蒸发器,此时,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冷媒通道的制冷流入口作为了制热流出口,制 冷流出口作为了制热流入口,这时室外侧冷凝器的分配流路如果较少,很长的蒸发流路产生 的压力降会导致很大的蒸发温度降低,根据热力学原理,蒸发温度降低,会导致热泵在室外 的换热量减少,从而降低热泵制热量。所以在热泵工作时就需要尽可能降低蒸发器的冷媒流 程阻力,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冷媒并联通过多条分配流路。因此在热泵空调系统中,室外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上设置有流道接口,各流道接口通过内部换热管路连通,各流道接口还通过外部分配管路(33)连接到总进口(1)、总出口(2),在总进口(1)和总出口(2)之间形成冷媒流路,其特征是:经外部分配管路(33)分配到内部换热管路中的冷媒在制热时形成的流路多于在制冷时形成的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