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耀霖专利>正文

板式蒸发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82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它具有一连通冷冻空调设备的冷媒循环管路的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具有数个由两片金属板焊接而成的冷凝板,所述冷凝板于两片金属板间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冷凝板的冷媒通道相串通,使高温气体冷媒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循环中可流通经过冷媒通道,借由所述冷凝板的设置,使冷却水可均匀水淋于所述冷凝板上,并于其表面形成水膜,产生膜状传热的效果,也使冷凝装置内的空气流动顺畅,以提升冷冻空调系统的运转效率。(*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冷凝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
技术介绍
一般冷冻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管路皆连通设置有冷凝器,以使吸热后成高温状态的气体冷媒在冷凝器中放热冷凝而成低温的液体冷媒,因此,所述冷凝器传热效果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着冷冻空调系统的运转效率,请参阅图1,它为以往壳管式冷凝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壳管式冷凝器1主要包括有一筒体11,分别设置于筒体11两端并形成集水室120的两端盖12,以及数个设置于筒体11内并连通两集水室120的冷却管13,所述筒体11顶端开设有一冷媒入口111,且所述筒体11底端开设有一冷媒出口112,同时,其中一端盖12开设有进水口121及一出水口122,且所述两集水室120可适当区隔呈若干空间(图中所示为二回路单循环式),以使冷却水可由进水口121流入集水室120中,并来回流通经过冷却水管13,再由出水口121流出,另外,所述冷冻空调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冷媒循环管路中的气态冷媒可由冷媒入口111输入筒体11内,通过与筒体11内冷却水管13中的冷却水产生热交换作用,并冷凝成液态冷媒,而由冷媒出口112输出回到冷媒循环管路,以达到将冷媒降温冷凝的功效,然而,所述壳管式冷凝器1使用时仍须设置一冷却水塔(图中未示出),使所述冷却水于筒体11内吸热升温后,可通过冷却水塔将其冷却在送回筒体11中,因此造成设置成本增加。因此,为免除冷却水塔的设置,于是开发出一种蒸发式冷凝器。请参阅图2,它为以往蒸发冷凝器的正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蒸发冷凝器2主要包括有一壳体21,一设置于壳体21上且连通冷冻空调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冷媒循环管路3的冷凝装置22,一设置于冷凝装置22上方的出水装置23,一形成于壳体21底端的储水槽24,冷却水25容置于储水槽24内,以及一可将冷却水25泵入出水装置23中的泵26,请同时配合图3所示,它为以往蒸发冷凝器的冷凝装置剖面示意图,所述冷凝装置22由数个串通的冷凝管221所组成,且所述冷凝管221呈平行交错排列而设置于机壳21上,其中一冷凝管221’设有连通冷媒循环管路3的冷媒输入口222,另一冷凝管221″则设有连通冷媒循环管路3的冷媒输出口223,使冷媒循环管路3的气态冷媒可由冷媒输入口222输入冷凝装置22,并流通经过所述串通的冷凝管221后,再由冷媒输出口223流出回到冷媒循环管路3中,同时,所述出水装置23可由冷凝装置22的上方向下喷洒冷却水25,让所述冷却水25可水淋于冷凝管221上,而使冷却水25与冷凝管221内的冷媒产生热交换作用,以达到将冷媒降温冷凝的功效,另外,所述流经冷凝管221的冷却水25还可利用储水槽24收集于壳体21底部,而通过泵26的运转再将冷却水25加压送入出水装置23,实现冷却水25的循环流通,另外,所述壳体可另设置一通风扇27,并由一风扇电动机271驱动所述通风扇27运作而产生抽风运动,以帮助壳体21内的空气流动,而通过所述空气的对流作用达到散热的功效,同时,风扇27与出水装置23间又设置有滤水板28,以隔离出水装置23喷水时产生的水气,避免水气受通风扇27抽出至外界环境中。虽然上述以往蒸发冷凝器2可达到冷凝冷媒的效果,但实际使用上仍存在有以下的缺点1冷却水流量大由于以往蒸发冷凝器2的冷凝装置22由平行交错排列的冷凝管221串通设置而组成,当出水装置23使冷却水25由冷凝装置22上方喷洒下来时,冷却水25会由位于上层的冷凝管25逐渐流至位于下层的冷凝管25,由于所述冷凝管221是呈圆管状,且为交错独立设置,因而造成冷却水25于所述冷凝管221间的水流流向不均匀,使某部份位置的冷凝管25无法充分受冷却水25的水淋,造成冷却不均匀,而降低了对冷凝管22内的冷媒冷凝的效果,因此,为确保冷媒冷凝的效果及冷冻空调系统的运转效率,所述蒸发冷凝器2运转时需增加冷却水25的流量,以改善水流流向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就造成泵26的负荷增加,且消耗更多的电力能源。2清洗维护不易、易结水垢由于以往蒸发冷凝器2的冷凝装置22是以冷却水25水淋的方式达到冷凝冷媒的效果,因此所述冷凝管221的外围管壁使用久后容易形成水垢,必须定期将其清洗维护,以确保其传热效果,然而所述冷凝管221是呈圆管状,且又交错独立设置,若以清洁刷将其一一刷拭,施工上相当不易,若以化学清洗方式由冷凝装置22上方喷洒化学液,也容易因化学液于所述冷凝管22间的水流不均,造成上层冷凝管22的侵蚀过当,而下层冷凝管22清洗不完全的现象,另外,如此清洗维护的不易会导致冷凝装置22容易结水垢,导致散热不良及使用寿命的缩短。3风阻大、风扇电动机需具有大马力由于所述冷凝装置22的冷凝管221呈交错排列设置,使所述冷凝装置22内的空气流动容易受阻碍而产生对流不顺畅,为确保冷媒由冷凝管221传出的热量能迅速被带出壳体外,于是必须加大风扇电动机的马力,才能顺利驱动冷凝装置22内的空气流动,同时,由于风扇27的抽风力量大,也容易将水气抽出,所以又需有滤水板28的设置,这样就造成以往蒸发冷凝器2的设备成本及运转电力费用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以达到冷凝器的冷却水流量小、不易结水垢和风阻小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板式蒸发冷凝器,包括一壳体,一设置于壳体上且连通冷冻空调设备的冷媒循环管路的冷凝装置,一设置于冷凝装置上方的出水装置,一形成于壳体底端的储水槽,冷却水容置于储水槽内,以及一可将冷却水泵入出水装置中的泵,以使所述冷却水可由喷水装置输出并水淋于冷凝装置上,其特点是所述冷凝装置具有数个冷凝板,且所述冷凝板均由两片金属板焊接而成,其周缘呈密封状态,所述两片金属板间除焊接处以外的空间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冷凝板的冷媒通道相串通,所述冷冻空调设备的冷媒循环管路与所述相串通的冷媒通道相连通,以使冷媒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循环中可流通经过冷媒通道。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冷凝装置中冷凝板的设置,使冷却水可均匀水淋于所述冷凝板上,并于其表面形成水膜,产生膜状传热的效果,同时,也使冷凝装置内的空气流动顺畅,且清洗维护容易,达到冷却水流量小、不易结水垢、风阻小、设置空间小的效果,以提升冷冻空调系统的运转效率。附图说明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板式蒸发冷凝器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所示为以往壳管式冷凝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以往蒸发冷凝器的正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以往蒸发冷凝器的冷凝装置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凝板立体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凝板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及图5,它们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及其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板式蒸发冷凝器4主要包括有一壳体41,一设置于壳体41上且连通冷冻空调设备(图中未示出)的冷媒循环管路5的冷凝装置42,一设置于冷凝装置42上方的出水装置43,一形成于壳体41底端的储水槽44,冷却水45容置于储水槽44内,一可将冷却水45泵入出水装置43中的泵46,以及一设置于壳体41上的通风扇47,所述壳体41于设置通风扇47处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包括一壳体,一设置于壳体上且连通冷冻空调设备的冷媒循环管路的冷凝装置,一设置于冷凝装置上方的出水装置,一形成于壳体底端的储水槽,冷却水容置于储水槽内,以及一可将冷却水泵入出水装置中的泵,以使所述冷却水可由喷水装置输出并水淋于冷凝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具有数个冷凝板,且所述冷凝板均由两片金属板焊接而成,其周缘呈密封状态,所述两片金属板间除焊接处以外的空间形成冷媒通道,所述冷凝板的冷媒通道相串通,所述冷冻空调设备的冷媒循环管路与所述相串通的冷媒通 道相连通,以使冷媒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的循环中可流通经过冷媒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耀霖
申请(专利权)人:柯耀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