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615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45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所述立体存储车库通过对平移区和升降区的分别单独设置,基本解决了动车转出和停放过程冲突的问题,可进一步的提升动车在停车区的停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包括传统铁路、地铁、轻轨、单轨系统等;无论何种运输系统,其都可能涉及车库的建设,例如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目前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通常是采用升降平移区+停车区的结构设计。即升降平移区内基本设置一条可升降可平移的移动轨道,动车等运行至该移动轨道后,移动轨道及动车等在升降平移区内即同时完成升降动作,或者同时完成平移动作;通过升降和平移,移动轨道及动车同时达到与停车区的对应位置后,动车即可在其动力下自行运行至停车区内的适宜停车位置。上述的特定结构设置下,移动轨道及动车之间是整体转移,基本属于一对一的方式,前一列动车停车完成,并且移动轨道返回至动车的接收位置后才能装载下一列动车;这种转移设置导致整体停车效率低下,而且立体存储车库的建设成本偏高。即使是在升降平移区内设置多条可升降可平移的移动轨道,其整体停车的流程步骤中,任一移动轨道移动至动车的接收位置均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多条移动轨道在建设时成本偏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移出入口与轨道运输线路连通的转移区,第一停车出入口与转移区的第二转移出入口连通的主停车区(d2);转移区包括升降区(b)和平移区(c1);/n所述升降区(b)包括升降动车轨道梁(3)、升降轨道(5)和升降驱动装置(4),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升降动车轨道梁(3)沿升降轨道(5)移动;所述平移区(c1)包括平移动车轨道梁(7)、平移轨道(6)和平移驱动装置,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平移动车轨道梁(7)沿平移轨道(6)移动;所述平移区对应升降区的任一层进行设置;所述主停车区(d2)包括主停车轨道梁(8)。/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移出入口与轨道运输线路连通的转移区,第一停车出入口与转移区的第二转移出入口连通的主停车区(d2);转移区包括升降区(b)和平移区(c1);
所述升降区(b)包括升降动车轨道梁(3)、升降轨道(5)和升降驱动装置(4),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升降动车轨道梁(3)沿升降轨道(5)移动;所述平移区(c1)包括平移动车轨道梁(7)、平移轨道(6)和平移驱动装置,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平移动车轨道梁(7)沿平移轨道(6)移动;所述平移区对应升降区的任一层进行设置;所述主停车区(d2)包括主停车轨道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区(b)、平移区(c1)和主停车区(d2)为多层结构,升降区(b)设有多层升降工位;平移区(c1)各层设有多个平移工位,平移区(c1)任一层至少有一个平移工位连通同层的升降工位;主停车区(d2)各层的主停车轨道梁(8)设有至少一个停车工位,任一主停车轨道梁(8)的停车工位连通同层的平移工位或升降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区(b)至少设置一个升降动车轨道梁(3)和对应的升降轨道(5);平移区(c1)每层至少设置一个平移动车轨道梁(7),主停车区(d2)每层至少设置一个主停车轨道梁(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轨道系统的立体存储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动车轨道梁(3)、平移动车轨道梁(7)和主停车轨道梁(8)的长度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茂涛曾鉴何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空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