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149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45
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载车平台上分别对应车辆两侧前轮和后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载车平台后端的两侧边的固定挡杆、与固定挡杆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驱动第一夹持臂动作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称活动安装在载车平台前端两侧边的第二夹持臂和驱动第二夹持臂动作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包括工作状态时旋转伸出载车平台的、用于夹持轮胎的夹持端以及始终处于载车平台范围内的锁定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自主适应轴距长短不同的各种车型,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减小夹持力,驱动器仅产生推动夹持臂的力即可,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实现夹持的稳定。

A tire clamping and locking device for vehicl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的停车场所采用AGV来做场内短途运输,用AGV运送车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夹持车辆轮胎。专利号为CN10598668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AGV汽车搬运器,采用四个夹持器从前后分别夹持汽车的四个轮胎,通过夹持器产生足够大的夹持力把车轮连同车辆一起夹离地面,夹持装置通过八个夹持臂和相应的执行机构共同工作实现夹持,其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由于车辆的轴距不同,其还需要针对不同轴距的车辆设置自动调整距离的控制和驱动机构,现有的自动调整轴距一般都是采用将夹持前后轮的夹持装置通过移动装置连接,从而实现前轮的夹持装置和后轮的夹持装置的间距可以调整,但是这样造成装置整体总体结构庞大、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夹持可靠、且可自适应车辆轴距、成本较低的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载车平台上分别对应车辆两侧前轮和后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载车平台后端的两侧边的固定挡杆、与固定挡杆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驱动第一夹持臂动作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称活动安装在载车平台前端两侧边的第二夹持臂和驱动第二夹持臂动作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包括工作状态时旋转伸出载车平台的、用于夹持轮胎的夹持端以及始终处于载车平台范围内的锁定端,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在非工作状态时收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在载车平台的第一活动区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绕铰接端旋转,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接触,所述第二活动区内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包括沿载车平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连通向载车平台中部弯曲的曲线段,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导向柱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槽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在导向滑槽内移动,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接触;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锁定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工作状态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锁定端上的下齿板和固定在载车平台上、设置在下齿板的正上方的上齿板,上齿板和下齿板的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非承重状态时,上齿板和下齿板设有间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承重状态时,所述下齿板上翘与上齿板啮合。上述第一、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一、第二夹持臂运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推动夹持臂绕一固定轴转动,也可以推动夹持臂沿某直线或曲线滑动,只需要能推动第一、第二夹持臂与轮胎接触即可,本装置采用巧妙的结构,利用导向滑槽设置的直线段和曲线段,第二夹持臂在直线段的平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夹持臂与第一夹持臂之间的间距的调整,从而实现自适应轴距,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自主适应轴距长短不同的各种车型,无需任何调节机构,同时采用上、下齿板,巧妙的利用举升时车辆轮胎给第一、第二夹持臂的下压力,使得夹持臂的夹持端上翘,实现上、下齿板啮合的形成锁定结构,这样可大大减少夹持臂所需的夹持力,第一、第二驱动器仅需推动第一、第二夹持臂与轮胎接触即可,在抬升过程中,无需提供较大推力,从而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夹持的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挡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面向轮胎一侧上均设有传感器。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对应的上齿板沿第一夹持臂移动路径布设,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对应的上齿板沿第二夹持臂移动路径布设。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臂上设有两个垂直于第二夹持臂平面的销轴,两个销轴作为导向柱安装在载车平台的导向滑槽中,两个销轴之间设有间距,且两个销轴的位置关系使得销轴进入直线段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面始终与轮胎胎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上齿板和下齿板上的齿为三角形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均为液压缸或电动推杆。进一步的,所述载车平台的侧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的凹槽,使得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置于所述凹槽内、不伸出所述载车平台。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的夹持方式不同,第一夹持装置通过绕固定轴旋转的夹持轮胎,第二夹持装置通过沿导向滑槽平移夹持轮胎。而且夹持轮胎后还需要锁定,防止后退,锁定方法是通过上、下齿板啮合来锁定夹持臂,对应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的两种夹持方式,相应也有两种锁定结构,第一夹持装置上的上、下齿板为与第一夹持臂旋转路径匹配的弧形齿条,第二夹持装置上的上、下齿板为为直线齿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用简单的结构实现自主适应轴距长短不同的各种车型,无需任何调节机构,另一方面,可大幅度减小夹持力,驱动器仅产生推动夹持臂的力即可,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实现夹持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轮胎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动作过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载车平台;2、固定挡杆;3、第一夹持装置;31、第一夹持臂;32、第一驱动器;33、下齿板;34、上齿板;35、第一活动区;36、传感器;4、第二夹持装置;41、第二夹持臂;42、第二驱动器;43、导向滑槽;44、第二活动区;45、上直齿板;46、下直齿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载车平台1上分别对应车辆两侧前轮和后轮的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4,载车平台1是一个与车辆长度、宽度相匹配窄长形的平板,用于安装第一夹持装置3和第二夹持装置4并承担上部车辆的载荷,它可以作为AGV的底板,且距离地面的高度方便其自由地进出车辆底部,第一夹持装置3包括对称固定在载车平台1后端两侧边的固定挡杆2、与固定挡杆2配合的第一夹持臂31和驱动第一夹持臂31动作的第一驱动器32,所述第二夹持装置4包括对称活动安装在载车平台1前端两侧边的第二夹持臂41和驱动第二夹持臂41动作的第二驱动器42,所述固定挡杆2、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面向轮胎一侧上均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为压力传感器36,固定挡杆2伸出载车平台1的侧边,在载车平台1驶入车辆车底后,确认载车平台1是否驶入到位。所述载车平台1上设有在非工作状态时收纳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41、防止其伸出载车平台的第一活动区35和第二活动区44,所述第一夹持臂31铰接在载车平台1的第一活动区内通过第一驱动器32驱动绕铰接端旋转,所述第二活动区内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载车平台上分别对应车辆两侧前轮和后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载车平台后端两侧边的固定挡杆、与固定挡杆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驱动第一夹持臂动作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称活动安装在载车平台前端两侧边的第二夹持臂和驱动第二夹持臂动作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包括工作状态时旋转伸出载车平台的、用于夹持轮胎的夹持端以及始终处于载车平台范围内的锁定端;/n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在非工作状态时收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在载车平台的第一活动区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绕铰接端旋转,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接触,所述第二活动区内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包括沿载车平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连通向载车平台中部弯曲的曲线段,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导向柱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槽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在导向滑槽内移动,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压紧;/n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锁定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工作状态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锁定端上的下齿板和固定在载车平台上、设置在下齿板的正上方的上齿板,上齿板和下齿板的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非承重状态时,上齿板和下齿板设有间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承重状态时,所述下齿板受力上移与上齿板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载车平台的轮胎夹持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载车平台上分别对应车辆两侧前轮和后轮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载车平台后端两侧边的固定挡杆、与固定挡杆配合的第一夹持臂和驱动第一夹持臂动作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称活动安装在载车平台前端两侧边的第二夹持臂和驱动第二夹持臂动作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包括工作状态时旋转伸出载车平台的、用于夹持轮胎的夹持端以及始终处于载车平台范围内的锁定端;
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在非工作状态时收纳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所述第一夹持臂铰接在载车平台的第一活动区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臂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绕铰接端旋转,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接触,所述第二活动区内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包括沿载车平台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段和与直线段连通向载车平台中部弯曲的曲线段,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导向柱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槽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在导向滑槽内移动,使得其夹持端与轮胎压紧;
所述载车平台上设有锁定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工作状态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锁定端上的下齿板和固定在载车平台上、设置在下齿板的正上方的上齿板,上齿板和下齿板的齿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在非承重状态时,上齿板和下齿板设有间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平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神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