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系统的贮液器-干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483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贮液器-干燥器,其包括圆筒本体和密封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底盖,其中所述的本体包括: 过滤器支撑部分,其将所述的本体分为上部和下部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过滤器的上端部分的向内突出部分,其中该过滤器容置在所述本体的下部中; 至少一个在所述本体的上部形成的致冷剂入口; 连接部分,其设置在所述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与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分之间以使被压制的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底盖连接;和 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致冷剂出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空调系统的冷却系统中使用的贮液器—干燥器(receiver-drier)及其制造方法,且尤其涉及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的本体及其制造该本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的冷却系统包括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冷凝被所述的压缩机压缩的致冷剂的冷凝器;迅速膨胀被所述的冷凝器冷凝后呈液态的致冷剂的膨胀阀;和蒸发在所述的膨胀阀中膨胀的致冷剂并利用所述致冷剂的汽化的潜热冷却吹入汽车内部的空气的蒸发器。在冷却的过程中,首先,由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压缩机以低温低压压缩致冷剂并将压缩的致冷剂供应给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利用冷却风扇的送风操作将致冷剂冷凝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其中所述的压缩机将该致冷剂的状态变为高温高压的状态。通过膨胀阀将被所述的冷凝器冷凝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致冷剂供应给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的致冷剂在所述的蒸发器中被蒸发,吸收汽化的潜热,并被供应给所述的压缩机。风扇吸入汽车内和外的空气以通过蒸发器对该汽车的内部送风,从而将冷却的空气送入该汽车的内部并使该汽车的内部冷却。在上述的冷却过程中,所述的致冷剂的状态不断变化,从气体变为液体和从液体变为气体。如果诸如水汽等的杂质,例如被包含在所述的致冷剂中,则在所述的冷却过程中所述的致冷剂状态的变化不平稳,因此冷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所述的冷却系统被腐蚀。尤其是,当水汽混合在采用诸如R-12的致冷剂的冷却系统中的致冷剂中时,由于在水汽与所述的致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中所述的水汽产生对金属有强腐蚀作用的盐酸氢氧化物,所述的冷却系统受到致命的破坏。为解决上述水汽的问题,一般在所述的冷却系统的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安装吸收混合在所述致冷剂中的水汽的贮液器—干燥器。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具有由诸如铝或铁的金属制成的圆筒本体,且在所述的本体内包括干燥剂(desiccant)和过滤器。因此,从所述的压缩机流到所述的蒸发器中的致冷剂中的水汽被所述的干燥剂吸收且由所述的过滤器来过滤除该水汽之外的其他杂质。另外,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根据冷却循环的载荷中的变化临时存储所述的致冷剂或者分离液态致冷剂中包含的气泡(bobble)。同样,当安装有易熔塞(fusible plug)且所述的致冷剂由于所述冷却系统的故障而过热时,通过利用所述的易熔塞使所述的致冷剂被强制排出,从而保护所述的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韩国专利申请No.2000-0047336公开了一种贮液器—干燥器100,其包括额外制造的衬套160,该衬套插入在底盖130与本体110之间,用于密封它们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100中,由于所述的衬套160需要额外制造和装配,因此增加制造成本和时间。如图2和3所示,在上述公开文和韩国专利公开No.2001-0000764中,公开的贮液器—干燥器本体210和310被制造具有能连接底盖和贮液器—干燥器的部分,通过利用在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本体的纵向方向中工作的锤200和300形成密封。这样,在锻造加工中制造的贮液器—干燥器本体210和310的长度受到用于驱动所述的锤200和300的设备和动力的限制,或者在以上述方法制造的贮液器—干燥器本体的材料中保留有过大的残余应力,从而破坏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和/或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贮液器—干燥器,其在所述的贮液器—干燥器的本体与底盖之间不需要额外的衬套并改善了耐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贮液器—干燥器包括圆筒本体和密封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底盖,其中所述的本体包括过滤器支撑部分,其将所述的本体分为上部和下部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容置在所述本体的下部中的过滤器的上端部分的向内突出部分;至少一个在所述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致冷剂入口;通过向内压制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分与本体的下端部分之间的本体部分而形成的连接部分,因此被压制的本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底盖连接;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致冷剂出口。通过向内压制所述的本体形成所述的突出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贮液器—干燥器包括圆筒本体和密封所述本体的下端部分的底盖,其中所述的本体包括过滤器支撑部分,其将所述的本体分为上部和下部并具有至少一个向内压制的突出部分以支撑容置在所述本体的下部的过滤器的上端部分;至少一个在所述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致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分和本体的下端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因此所述的被压制的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底盖连接;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致冷剂出口。朝所述本体的内侧的方向压制所述的连接部分并在被压制的本体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螺纹。所述的过滤器支撑部分还包括由所述的突出部分支撑的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具有从支撑环的外圆周部分平行于所述的本体延伸的加强筋(rib)且当加强筋插入所述的突出部分时所述的支撑环被支撑,所述的支撑环在其外圆周侧表面上具有槽且当压制的突起插入所述的槽中时所述的支撑环被支撑,所述的支撑环被与所述支撑环的外圆周表面的上和下表面紧密接触的压制突起部分支撑,且所述的支撑环在其外圆周侧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尖角部分且当尖角部分插入所述的压制突起部分时所述的支撑环被支撑。所述的本体为挤压的管状。在所述底盖的上部中设有过滤致冷剂的过滤器,所述的致冷剂通过所述的致冷剂入口进入并通过所述致冷剂出口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制造贮液器—干燥器的方法包括本体形成步骤,其中所述的本体形成步骤包括下列步骤准备由壁封闭形成的具有预定壁的圆筒体;形成将所述的本体分为上部和下部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且该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容置在所述本体的下部中的过滤器的上端部分的向内突出的部分;在所述的圆筒体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与下端部分之间的圆筒体的内表面部分上形成与所述的底盖连接的连接部分;在所述本体的上部形成至少一个致冷剂入口;和在所述的过滤器支撑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致冷剂出口,其中所述的过滤支撑部分形成步骤和连接部分形成步骤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通过滚扎(rolling)从所述圆筒体的外侧压制所述的圆筒体的子步骤。所述过滤器支撑部分形成步骤还包括下列子步骤将支撑环插入所述突出部分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的支撑环具有在其外圆周部分上形成的与所述圆筒体平行延伸的加强筋;将在其外圆周部上具有槽的支撑环设置在所述圆筒体的内侧并利用滚扎(rolling)从外部压制所述的圆筒体以将被压制的突出部分插入所述的槽中;将支撑环定位在所述圆筒体的内部和利用滚扎从外部在上和下相邻位置处压制所述圆筒体,以将所述的支撑环插入在被压制的突出部分之间,和将在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圆周部分上具有尖角部分的支撑环定位到所述圆筒体的内部且利用滚扎从外部压制所述的圆筒体以将所述的尖角部分插入被压制的突出部分中。所述的连接部分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的连接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螺纹的子步骤。所述的圆筒体准备步骤包括挤压作为所述圆筒体的基料的管子和将所述的管子切割成预定的长度。附图说明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能明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点及优点,其中 图1是表示部分现有的贮液器—干燥器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制造另一现有的贮液器—干燥器的本体的锻造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制造另一种现有的贮液器—干燥器的本体的锻造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贮液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沃闵殷基李镇熙裵淳浩申浚荣梁熙守姜正赞
申请(专利权)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