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33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吸入管和连结管;    所述外壳呈圆环状筒体,其具有一定的介质流动空间,紧密插入在压缩机箱体的外周面上;    所述吸入管连通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将通过蒸发器的介质引向所述外壳的介质流动空间;    所述连结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圆筒相连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式压缩机,尤其涉及其蓄液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采用在空调机等上的旋转式压缩机使压缩部的滚动活塞(ROLLING PISTON)偏心地结合在旋转轴上,使滚动活塞在圆形圆筒(CYLINDER)的压缩空间内进行旋回运动,并吸入介质气体进行压缩后排出;旋转轴结合在电机部上。由于旋转式压缩机直接吸入介质,所以存在将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一起流入的隐患;于是,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吸入侧具有叫做“蓄液器”的液体介质分离装置。下面参照图1对具有蓄液器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中,箱体(1)具有吸入管(SP)和排出管(CP),其内部装有一定量的机油;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由定子(2)和转子(3)构成的电机部;转子(3)的中心压入有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吸入介质并进行压缩的压缩部。上述压缩部包括有如下结构圆筒(5)、上部轴承(BEARING)(6A)、下部轴承(6B)、滚动活塞(7)、叶片(VANE)和蓄液器(10)。上述圆形的圆筒(5)固定在箱体(1)的内周面上,与吸入管(SP)相连通;上部轴承(6A)和下部轴承(6B)紧密结合在圆筒(5)的两侧面,同时支撑贯穿的旋转轴(4);滚动活塞(7)触动在旋转轴(4)上进行自传,并在圆筒(5)内进行偏心旋转;叶片(图中未示)接触在滚动活塞(7)的外周面上,在滚动活塞(7)进行旋回运动时,叶片进行直线运动将圆筒(5)划分为吸入空间和压缩空间;蓄液器(10)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连结在吸入管(SP)和圆筒(5)的吸入口(5a)中间。如图2所示,蓄液器(10)包括有如下结构外壳(11)、油分离筛子(SCREEN)(12)、筛子固定器(SCREEN HOLDER)(13)和管固定器(TUBEHOLDER)(14)。上述外壳(11)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外壳(11)的上端与吸入管(SP)相连通,其下端插入有连结管(CP)使得与圆筒(5)的吸入口(5a)相连通;上述油分离筛子(12)设置在吸入管(SP)的末端和连结管(CP)的末端之间,用于从通过吸入管(SP)流入的介质中分离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筛子固定器(13)将油分离筛子(12)固定在外壳(11)上并支撑油分离筛子(12);管固定器(14)与筛子固定器(13)保持一定间距设置在筛子固定器(13)的下部,支撑连结管(CP)。图中未说明的标号(6a)是排出孔,(8)是排出阀门组装体,(9)是消音器(MUFFLER),(9a)是排出孔,(P)是支撑板(PLATE)。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将电源施加给定子(2)使转子(3)在定子(2)的内部进行旋转,与此同时使旋转轴(4)进行旋转,并使滚动活塞(7)在圆筒(5)内进行偏心旋转,随着上述滚动活塞(7)的偏心旋转,介质气体被吸入到圆筒(5)的吸入空间,然后持续被压缩直到达到一定压力为止,当上述圆筒(5)的压缩空间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并比箱体(1)内的压力高的瞬间安装在上部轴承(6A)上的排出阀门组装体(8)被打开,将压缩气体通过消音器(9)的排出孔(9a)从压缩空间排出到上述箱体(1)的内部,排出气体通过箱体(1)和定子(2)之间的缝隙或者定子(2)和转子(3)之间的缝隙等向上部移动,经过排出管(DP)排出到冷冻循环系统。这时,通过上述吸入管(SP)流入到蓄液器(10)的外壳(11)内的介质中的气体介质,经过油分离筛子(12),然后通过连结管(CP)吸入到圆筒(5)的吸入空间;相反,液体介质收集在油分离筛子(12)上,通过筛子固定器(13)和具备在管固定器(14)边缘的贯通孔(图中未示)储藏在蓄液器(10)的底面,储藏在上述蓄液器(10)底面的液体介质通过周围的热量被汽化而上升,通过上述连结管(CP)吸入到圆筒(5)的吸入空间,反复执行上述一系列的过程。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存在如下缺点如图2所示,对于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由于将蓄液器偏心设置在压缩机的一侧,形成几何学不对称,加重了压缩机的振动;并且增加蓄液器(10)容量的情况时,受设置空间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以降低由于压缩机的重心偏置而导致的压缩机振动,并减少设置空间的制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吸入管和连结管;所述外壳呈圆环状筒体,其具有一定的介质流动空间,紧密插入在压缩机箱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吸入管连通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将通过蒸发器的介质引向所述外壳的介质流动空间;所述连结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另一侧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圆筒相连结。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中外壳的介质流动空间内沿着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分隔板,保持一定间距的所述分隔板的一面插入结合所述吸入管,其另一面插入结合所述连结管。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中除了设置在所述吸入管和连结管之间的分隔板之外,其它分隔板上形成有介质通孔;以所述介质通孔为中心在两侧空间内,设置有用于保持一定高度差的液体分离用筛子;所述吸入管的导出端位于液体分离用筛子下侧,并位于所述介质通孔的下侧;相反,所述连结管的导入端位于液体分离用筛子上侧,并位于所述介质通孔的上侧。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中平面投影时,所述吸入管和连结管沿着轴方向分别贯穿所述外壳的介质流动空间设置而成。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其中外壳的内周面紧密结合在压缩机箱体的外周面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具有蓄液器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一实例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设置有蓄液器的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俯视图。图3是具有蓄液器的本专利技术旋转式压缩机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蓄液器的内部立体图。图5是图4的蓄液器的俯视图。图6a是以图4的“I-I”线为基准的正向剖面图。图6b是以图4的“I-I”线为基准的背向剖面图。图中标号说明 110外壳(HOUSING) 111第1分隔板112第2分隔板 112a介质通孔113第1筛子 114第2筛子(SCREEN)120吸入管130连结管SH1第1上侧空间 SL1第1下侧空间SH2第2上侧空间 SL2第2下侧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压缩机的蓄液器包括有如下结构外壳(110)、吸入管(120)和连结管(130)。外壳(110)具有一定的介质流动空间(V),紧密结合在压缩机箱体(1)的外周面上;吸入管(120)与外壳(110)的介质流动空间(V)相连通,用于引导通过蒸发器(图中未示)的介质;连结管(130)的一端与介质流动空间(V)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圆筒相连通,将介质引向圆筒的吸入空间。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外壳(110)具有介质流动空间(V),形成环状;上述介质流动空间(V)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1分隔板(111)和第2分隔板(112),第1分隔板(111)和第2分隔板(112)沿着轴方向大概保持180°位相差很长地设置而成,将上述介质流动空间(V)划分为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上述第1分隔板(111)由板材料形成,可以完全地隔断第1空间(S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