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贮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3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的加注和排出制冷剂的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空调器的贮液器的发明专利技术,其包括:形成了贯通上部和下部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以圆筒形状形成外形的壳体;为了贯通冷媒流出口,插入到壳体的内侧上部,把壳体内部的气体冷媒供应到外部的冷媒流出管;为了使冷媒流出管被贯通,与冷媒流出管的长度方向横向垂直安装,形成在壳体内侧的管夹具;在管夹具的一侧开口形成,夹入到冷媒流出管上,固定冷媒流出管的流出管支撑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防止振动及噪音,提高压缩机的工作信赖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的加注和排出制冷剂的装置
,更详细的说是关于,壳体的内部贯通了插入的冷媒流出管,具备有流出管支撑部固定冷媒流出管的安装位置的管夹具的空调器的贮液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空调器是通过吸入室内的热空气,将其热交换成低温的冷媒后,向室内排出的反复作用来进行冷房操作,或者是通过反作用来对室内进行暖房操作的冷/暖房系统,是由压缩机-凝缩机-膨胀阀门-蒸发器形成了连贯的循环系统的装置。还有,蒸发器及由压缩机形成的排管之间安装有贮液器,贮液器暂时储存从蒸发器上蒸发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只把气体状态的冷媒送到压缩机。图1是现有技术的贮液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如图所示,贮液器1的外形是由壳体10以圆筒形状形成;壳体10的上部和下部贯通形成有冷媒流入口12和冷媒流出口14。壳体10上部和冷媒流入口12上连接有引导从蒸发器(未图示)流入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的冷媒流入管20的端部;壳体10下部的冷媒流出口14插入有只把壳体10内部的气体状态的冷媒供应到压缩机(未图示)的冷媒流出管30。冷媒流出管30的相当一部分插入到壳体10的内侧,使冷媒流出管30的端部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为了冷媒的流入,冷媒流出管30的端部是开口形成。还有,壳体10的内侧上部上安装了屏栅40和屏栅夹具50。屏栅40的作用是,去除含在从冷媒流入口流入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内部的异物质,以网状形成;屏栅夹具50安装成在屏栅40的下方支撑屏栅40,防止屏栅40向下方塌陷。屏栅40和屏栅夹具50的内径与壳体10相同,安装成在横方向上可以构造壳体10的内部。即,屏栅夹具50的外周面紧贴在壳体10的内侧面上,固定到壳体10的内部。还有,沿着屏栅夹具50的周围、从冷媒流入口12流入的冷媒向下方移动的通路的冷媒通过口52,上下贯通屏栅夹具50,形成有多个。另一方面,将插入到壳体10的内部的冷媒流出管30的上端部设置在邻近屏栅夹具50的中央部下方的地方;为了防止液体状态的冷媒混入到冷媒流出管30的同时,使气体状态的冷媒能够更加顺畅的流入,屏栅夹具50的中央部,向上方以既定曲率凸出形成。下面介绍,具有如上结构的空调器的贮液器的工作状态。构成空调器的循环系统开启后,经过蒸发器(未图示)的冷媒以气液混合状态,通过冷媒流入管20和冷媒流入口12流入到贮液器1的壳体10内部。流入到冷媒流入口12的冷媒被屏栅40去除异物质和油;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通过屏栅夹具50的冷媒通过口52向下方流动。这时,液体状态的冷媒沿着壳体10的壁面下滑;气体状态的冷媒停留在壳体10的上部。即,比起气体状态的冷媒,又重又有粘性的液体状态的冷媒收容在壳体10的下部;相对来说,又轻、粘性小的气体状态的冷媒收容在壳体10的上部。因此,只有气体状态的冷媒才可以通过插入到壳体10的上部的、冷媒流出管30的开口的上端部流入到冷媒流出管30的内部;气体状态的冷媒通过冷媒流出管30供应到压缩机(未图示),使循环可以反复进行。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因贮液器1的制作过程或使用时的冲击,冷媒流出管30向侧方弯曲时,冷媒流出管30的端部将接触到壳体10的内壁。因此,沿着壳体10流动的液体状态的冷媒混入到冷媒流出管30。混入到冷媒流出管30的液体状态的冷媒被冷媒流出管30供应到压缩机;因此,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将变小,或使压缩机受到损伤。不仅如此,构成冷冻循环的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还会引起冷媒流出管30和壳体10的内壁持续的冲突,并产生噪音。还有,为了增大贮液器1的容量,而把壳体10的上下长度变长时,壳体10内部的冷媒流出管30的插入的长度也会相对的变长,更频繁产生液体状态的冷媒的流入或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如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点;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贮液器,壳体的内部贯通了插入的冷媒流出管,具备有流出管支撑部固定冷媒流出管的安装位置的管夹具。为了达到如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由如下部分构成形成了贯通上部和下部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以圆筒形状形成外形的壳体;为了贯通冷媒流出口,插入到壳体的内侧上部,把壳体内部的气体冷媒供应到外部的冷媒流出管;为了使冷媒流出管被贯通,与冷媒流出管的长度方向横向垂直安装,形成在壳体内侧的管夹具;在管夹具的一侧开口形成,夹入到冷媒流出管上,固定冷媒流出管的流出管支撑部。流出管支撑部在管夹具的一侧上,与冷媒流出管的界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穿孔形成。流出管支撑部由如下部分构成为了使冷媒流出管可以贯通,内径比冷媒流出管的外径大,并穿孔形成的流出管插入口;在流出管插入口的外侧上,向流出管插入口的内侧上方向倾斜凸出,并毛口磨光加工,与冷媒流出管的外周面接触时,通过自身的弹性可以固定冷媒流出管的流出管固定片。流出管固定片是以弯曲形成;以上述流出管插入口的中央对称,形成2个以上。管夹具上形成有多个贯通上述管夹具的第2冷媒通过口。壳体的上部上还包含有以下部分以网状形成,分离冷媒内部的异物和油的屏栅;安装成在屏栅的下方支撑屏栅,形成有为了冷媒的流动而沿周围贯通形成的多个第1冷媒通过口的屏栅夹具。多个第1冷媒通过口是以向下方凹陷的曲面形成;为了使第一冷媒通过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旋转方向,具备有封闭第1冷媒通过口的一部分的旋转引导部。对应于屏栅夹具的下端部的壳体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使壳体的内径比屏栅夹具的外径小,并向内侧凹陷的第1密封部。对应于管夹具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壳体的一侧上,上下分别形成有使壳体的内径比管夹具的外径小,并向内侧凹陷的第2密封部。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中,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管夹具上形成了固定冷媒流出管的流出管支撑部,冷媒流出管安装成贯通流出管支撑部。固定住冷媒流出管的安装位置,特别是防止了向侧方向的弯曲和倾斜,因此,防止了当贮液器的制作过程或空调器启动中的振动和冲击引起的冷媒流出管接触到壳体的现象。因此,防止了通过冷媒流出管流入液体状态冷媒的现象,使压缩机可以完全发挥其性能,提高了压缩机的信赖度的同时,防止了因流入液体状态的冷媒引起的压缩机的损失。还有,因防止了冷媒流出管的上端部与壳体内侧的冲突,防止了在空调器循环作用开始时,振动引起的噪音。还有,可以利用把冷媒流出管插入到流出管支撑部的简单作业,来固定住冷媒流出管;通过形成在屏栅夹具的第1冷媒通过口和旋转引导部把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排出,更有效的把气液混合状态的冷媒分离成液体状态和气体状态。还有,利用形成在壳体的第1密封部和第2密封部,简单固定住屏栅夹具和管夹具。因此,提高了贮液器的生产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分离液体状态和气体状态的冷媒后,供应到压缩机,提高了贮液器和压缩机的信赖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贮液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外形的斜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图4是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主要结构的屏栅夹具外形的斜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主要结构的屏栅夹具状态的透视班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主要结构的管夹具外形的斜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贮液器主要结构的管夹具状态的透视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0壳体 120冷媒流入口122冷媒流入管140冷媒流出口142冷媒流出管16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贮液器,包括:形成了贯通上部和下部的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以圆筒形状形成外形的壳体;为了贯通冷媒流出口,插入到壳体的内侧上部,把壳体内部的气体冷媒供应到外部的冷媒流出管;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冷媒流出管被贯通,与冷媒流出管的长度方向横向垂直安装,形成在壳体内侧的管夹具;在管夹具的一侧开口形成,夹入到冷媒流出管上,固定冷媒流出管的流出管支撑部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秉杉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