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用于驱动单元的支承的后桥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52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101)的后桥副车架(100),带有大致沿着车辆纵轴(x)定向的第一纵梁(L1)和第二纵梁(L2)、大致沿着车辆横轴(y)定向的第一横梁(Q1)和第二横梁(Q2),其中,第一横梁(Q1)在行驶方向(+x)上看布置在所述第二横梁(Q2)之前。为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作如下设置,即,在后桥副车架(10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在其中压入有驱动单元(101)的支承件(10,20,30)。

Rear axle subframe with support for driv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用于驱动单元的支承的后桥副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的后桥副车架(Hinterachshilfsrahmen,有时称为后桥辅助框架)。
技术介绍
用于将驱动单元固定在车辆中的后桥副车架基本上是已知的。已知的后桥副车架利用特殊的固定支承件(例如金属橡胶支承件)来实施,其用于解耦驱动单元相对于车辆的车身的运动。驱动单元在车辆加速的情形中、例如在起动操作或制动过程的情形中由于其惯性被往复移动。由于固定支承件的错误定位且/或由于在固定支承件与副车架之间的不期望的公差,驱动单元的运动可被传递到副车架上且可由副车架被传递到车辆的车身上。由此可能生成干扰噪音,其可能传播直到车辆内部空间中。因此如下在支承驱动单元的情形中是重要的,即,有针对性地吸收驱动单元的可能的运动且阻止其到副车架上的传播。此外,驱动单元的支承具有对行驶安全性、对行驶舒适性以及同样地对底盘构件、支承件构件和车身构件的寿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克服至少一个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缺点。尤其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的后桥副车架,其具有简单且紧凑的结构且其适合用于有针对性地截住(abfangen,有时称为阻止)和减少驱动单元的运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的带有这样的支承的后桥副车架,其以有利的方式将驱动单元在振动技术上与车辆车身解耦。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带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尤其来自特征部分)的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的后桥副车架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桥副车架的各种实施形式所公开的特征可以如下方式被彼此组合,即,关于相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的公开内容始终可被相互参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的后桥副车架,其具有大致沿着车辆纵轴定向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大致沿着车辆横轴定向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其中,第一横梁在行驶方向上看布置在第二横梁之前。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如下设置,即,在后桥副车架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Lageraufnahme),在其中驱动单元的支承件被压入。尤其地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如下设置,即,在后桥副车架处设置有三个支承件容纳部,其中两个可布置在前部且一个可布置在后部,其中,在每个支承件容纳部中驱动单元的各一个支承件被压入。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的驱动单元优选可以是电驱动单元,其充当主驱动器且其构造带有电动机和变速器。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的车辆可优选是电动车,在其中驱动单元被安装在尾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的后桥副车架可尤其构成呈框架形的副车架。在此专利技术思想在于如下,即,至少一个、优选然而所有的、尤其三个支承件(其中例如两个前部的或者发动机侧的和一个后部的或者变速器侧的支承件)直接在后桥副车架中被压入。在此,在后桥副车架中的管区段或钻孔可用作支承件容纳部。管区段可优选材料配合地被固定在后桥副车架处。钻孔可有利地直接在后桥副车架中被带入,例如被冲压或深冲。因此可确保如下,即,支承件被无间隙地容纳在后桥副车架处的支承件容纳部中。通过支承件的无间隙的容纳,在支承件与后桥副车架之间有利地不形成相对运动。因此,驱动单元的振动可在支承件中被几乎完全吸收。利用支承件的这样无间隙的容纳,支承件在副车架处的有公差的拧紧有利地不再必要,该拧紧经常仅可经由额外的固定器件、例如支撑件(Stütze)、适配件、接片(Lasche,有时称为夹板)或法兰实现。在不带有额外的固定器件的情形中可进行支承件的节省空间的安放(Verortung,有时称为定位)。变得空余的结构空间于是对于支承件的设计或者尺寸定义而言可被充分利用。更大设计的支承件可吸收更大的力且几乎完全补偿驱动单元相对于副车架的运动。在不带有额外的固定器件的情形中此外取消(entfallen,有时称为不考虑)在支承件、各个固定器件与驱动单元之间的公差,这些公差可促成干扰噪音的传播。此外,支承件的无间隙的容纳引起后桥副车架的更好的刚性。这具有在驱动单元与支承件之间的经改善的力引入的优点。此外如下是特别有利的,即,所有支承件可布置在车辆竖轴上的相同坐标上。这又具有如下优点,即,声学效果可被改善或者干扰噪音由驱动单元至车辆车身的传播可被高效地阻止。在相同高度上的支承的另一优点在于如下,即,支承件的负荷应力被均匀化,由此振动特性被正面影响。通过前部的两个发动机侧的支承件平行于车辆横轴的转动,变速器侧的支承件可平行于车辆纵轴定向。因此,尤其地可反作用于驱动单元围绕车辆横轴的振动,该振动通常可能在驱动单元的横向支承的情形中形成。通过支承件的这样的定向甚至可放弃在变速器侧的支承件处的在车辆纵轴中的止挡。通过支承件的无间隙的容纳,此外能够使得支承件在后桥副车架处的容易的定位成为可能。由此,驱动单元在后桥副车架处的装配被简化且要求较少的时间。此外,驱动单元在预装配中已可被安装在后桥副车架中,优选带有相应的预布线(Vorverkabelung,有时称为预先接缆)和布管(Verschlauchung)。因此,后桥副车架可作为完整的结构单元与所安装的驱动单元一起被装配在车辆处。由此,车辆的组装被简化且更快速地实施。此外,本专利技术在一种后桥副车架的情形中可作如下设置,即,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呈套筒形地构造成支承件套。这样的支承件容纳部可被容易地制成(其是单独的或与后桥副车架共同的)且可被容易地装配,例如材料配合地通过焊接被装配在后桥副车架处,当支承件容纳部被单独提供时。单独的支承件容纳部可能是有利的,以便于改装已存在的后桥副车架。此外,单独的支承件容纳部可能是有利的,以便于可灵活地调整支承件容纳部的位置、例如支承件容纳部的高度。与后桥副车架共同构造的、例如成型的支承件又可明显简化后桥副车架的组装。此外,本专利技术在一种后桥副车架的情形中可作如下设置,即,支承件构造成金属橡胶支承件或弹簧支承件、尤其板簧支承件(Blattfederlager)。在支承件内的橡胶或弹簧有利地可用于缓冲(Dämpfung,有时称为衰减)振动。在这些支承件的情形中此外如下是可能的,即,在振动吸收方向上在支承件处可能存在确定的止挡。此外,本专利技术可设置有三个用于驱动单元的三点支承的支承件容纳部。通过三点支承可构成一个平面,在其中驱动单元在每个伸延穿过各两个支承件的方向上的振动可以有利的方式被吸收。此外,通过三点支承可吸收围绕每个伸延穿过各两个支承件的方向的摆动运动。在此,支承件无须一定无公差地被定位在精确的点上,因为三个点总是构成一个平面。优选地,该平面可处在水平平面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中的三点支承的情形中此外如下是可能的,即,两个例如发动机侧的支承件布置在第一个或者前部的横梁处且一个例如变速器侧的支承件布置在第二个或者后部的横梁处。由此,驱动单元围绕车辆横轴或者围绕伸延穿过两个前部的支承件的摆动运动尤其在起动操作的情形中有利地可被后部支承件吸收。尤其在发动机横向支承的情形中这可能是有利的。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中如下是可能的,即,支承件容纳部大致在关于车辆竖轴的相同高度上布置在后桥副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101)的后桥副车架(100),带有/n第一纵梁(L1)和第二纵梁(L2),其大致沿着车辆纵轴(x)定向,/n第一横梁(Q1)和第二横梁(Q2),其大致沿着车辆横轴(y)定向,/n其中,所述第一横梁(Q1)在行驶方向(+x)上看布置在所述第二横梁(Q2)之前,/n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后桥副车架(10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101)的支承件(10,20,30)被压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0 DE 102017220096.01.用于固定车辆的驱动单元(101)的后桥副车架(100),带有
第一纵梁(L1)和第二纵梁(L2),其大致沿着车辆纵轴(x)定向,
第一横梁(Q1)和第二横梁(Q2),其大致沿着车辆横轴(y)定向,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Q1)在行驶方向(+x)上看布置在所述第二横梁(Q2)之前,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桥副车架(10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101)的支承件(10,20,30)被压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呈套筒形地构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10,20,30)构造成金属橡胶支承件或弹簧支承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三个用于所述驱动单元(101)的三点支承的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其中,所述支承件容纳部(110,120,130)大致在关于车辆竖轴(z)的相同高度(H)上布置在所述后桥副车架(100)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桥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用于将所述驱动单元(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菲尔埃克W哈卢普卡B迪德里希斯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