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包括驱动轴,驱动轴顶部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需要降低旋翼的高度时,旋转二号管,使一号外螺纹块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槽分离,提拉把手,把手通过U型块和活动轴带动活动槽上升,从而弹簧压缩,每个T型柱从插槽内抽出后,进而握住把手并旋转,使三号外螺纹块与二号管上的一号螺槽分离,将外管与二号管外壁的一号螺齿分离,再通过外管内部的二号螺槽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齿螺纹连接,将三号外螺纹块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槽螺纹连接,松开把手,弹簧伸长,顶住T型柱的底部由插孔内部插入插槽内部,通过其插入,以及顶盖对外管,使外管连接后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加。
A connecting device of four rot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飞行器
,特别涉及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很多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在安装时,无法根据需要来微调旋翼的角度以及旋翼与旋翼支架之间的距离,使飞行时,无法达到更好的效果;且当旋翼出现损坏时,不方便对其进行快速的拆卸并更换,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部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有延长机构,所述延长机构顶端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延长机构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机构;所述延长机构包括一号管、二号管、一号螺齿、一号外螺纹块以及一号螺槽,所述一号管顶部连接有二号管,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顶端的外壁均开凿有一号螺齿,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顶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一号螺槽,所述二号管的底部固定有一号外螺纹块;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外管、二号螺槽、内槽、三号螺槽、活动柱、连接盘、四号螺槽、一号槽、连接管、五号螺槽以及插槽,所述外管顶部四角均开凿有插槽,所述外管位于四角插槽之间的顶部贯穿开凿有二号螺槽,所述外管两侧外壁均开凿有内槽,两个所述内槽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等距开凿有三号螺槽,两个所述内槽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位于若干三号螺槽之间固定有活动柱,两个所述活动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盘侧壁贯穿开凿的一号槽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盘位于一号槽的外侧均等距贯穿开凿有四号螺槽,且两个所述连接盘分别位于其中两个四号螺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两个所述连接盘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位于一号槽的外侧侧壁分别与连接管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五号螺槽,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通过一端的五号螺槽与二号外螺纹块的外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二号外螺纹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衔接块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衔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旋翼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顶盖、三号外螺纹块、插孔、U型座、活动槽、T型柱、弹簧以及二号槽,所述顶盖顶部四角均贯穿开凿有插孔,所述顶盖底部位于四角插孔之间固定有三号外螺纹块,所述顶盖顶部位于每个插孔的外侧均固定有U型座,每个所述U型座的顶部均贯穿开凿有活动槽,每个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分别与T型柱顶端的外壁贯穿相通,每个所述T型柱穿过活动槽一端的侧壁均贯穿开凿有二号槽,每个所述T型柱底端分别与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簧的顶部分别与U型座位于内壁顶端活动槽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拉板、把手、U型块、三号槽以及活动轴,所述拉板底部两侧均固定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两侧内壁均贯穿开凿有三号槽,两个所述三号槽分别通过三号槽与活动轴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拉板的顶部固定有把手。优选的,所述二号管通过一号外螺纹块与一号管顶端的一号螺槽螺纹连接,所述二号管通过一号螺槽与三号外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分别通过一号螺齿与外管内的二号螺槽螺纹连接。优选的,两个的两个所述螺纹调节杆穿过连接盘上四号螺槽的一端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三号螺槽螺纹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轴位于U型块两侧内壁之间的前后两端外壁分别与两个位置相匹配的T型柱上的二号槽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每个所述T型柱顶部至底部之间的距离均大于U型座顶部至插槽内壁底端之间的距离,每个所述T型柱底部的外径尺寸分别小于插槽以及插孔的内径尺寸,且每个所述T型柱的底部均穿过插孔后插设与插槽内部。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盘的外径尺寸分别与内槽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需要降低旋翼的高度时,旋转二号管,使一号外螺纹块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槽分离,提拉把手,把手通过U型块和活动轴带动活动槽上升,从而弹簧压缩,每个T型柱从插槽内抽出后,进而握住把手并旋转,使三号外螺纹块与二号管上的一号螺槽分离,将外管与二号管外壁的一号螺齿分离,再通过外管内部的二号螺槽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齿螺纹连接,将三号外螺纹块与一号管内的一号螺槽螺纹连接,松开把手,弹簧伸长,顶住T型柱的底部由插孔内部插入插槽内部,通过其插入,以及顶盖对外管,使外管连接后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加;需要调节旋翼的角度使,旋转螺纹调节杆,使每个螺纹调节杆分别与内槽内的三号螺槽以及连接盘上的四号螺槽分离,连接盘通过一号槽与活动柱的活动连接,使连接盘可以旋转,旋翼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后,连接盘上的两个四号螺槽位置与内槽内两个三号螺槽的位置相匹配,再将螺纹调节杆依次连接盘上的四号螺槽以及三号螺槽螺纹连接后,两个连接盘责通过自身的旋转带动旋翼旋转后的角度可以限位;需要更换旋翼时,将二号外螺纹块与连接管内壁的五号螺槽螺纹分离,更换新的旋翼、衔接块以及二号外螺纹块,再将型的二号外螺纹块与连接管内的五号螺槽螺纹连接,即可完成更换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延长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U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轴;2、连接块;3、延长机构;31、一号管;32、二号管;33、一号螺齿;34、一号外螺纹块;35、一号螺槽;4、连接机构;41、外管;42、二号螺槽;43、内槽;44、三号螺槽;45、活动柱;46、连接盘;47、四号螺槽;48、一号槽;49、连接管;410、五号螺槽;411、插槽;412、螺纹调节杆;5、衔接块;6、二号外螺纹块;7、旋翼;8、限位机构;81、顶盖;82、三号外螺纹块;83、插孔;84、U型座;85、活动槽;86、T型柱;87、弹簧;88、二号槽;9、提拉机构;91、拉板;92、把手;93、U型块;94、三号槽;95、活动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包括驱动轴1,驱动轴1顶部与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块2的顶部固定有延长机构3,延长机构3顶端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机构4,延长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机构8,限位机构8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机构9;延长机构3包括一号管31、二号管32、一号螺齿33、一号外螺纹块34以及一号螺槽35,一号管31顶部连接有二号管32,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外壁均开凿有一号螺齿33,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一号螺槽35,二号管32的底部固定有一号外螺纹块34;连接机构4包括外管41、二号螺槽42、内槽43、三号螺槽44、活动柱45、连接盘46、四号螺槽47、一号槽48、连接管49、五号螺槽410以及插槽411,外管41顶部四角均开凿有插槽411,外管41位于四角插槽411之间的顶部贯穿开凿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1)顶部与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块(2)的顶部固定有延长机构(3),所述延长机构(3)顶端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机构(4),所述延长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机构(9);/n所述延长机构(3)包括一号管(31)、二号管(32)、一号螺齿(33)、一号外螺纹块(34)以及一号螺槽(35),所述一号管(31)顶部连接有二号管(32),所述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外壁均开凿有一号螺齿(33),所述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一号螺槽(35),所述二号管(32)的底部固定有一号外螺纹块(34);/n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外管(41)、二号螺槽(42)、内槽(43)、三号螺槽(44)、活动柱(45)、连接盘(46)、四号螺槽(47)、一号槽(48)、连接管(49)、五号螺槽(410)以及插槽(411),所述外管(41)顶部四角均开凿有插槽(411),所述外管(41)位于四角插槽(411)之间的顶部贯穿开凿有二号螺槽(42),所述外管(41)两侧外壁均开凿有内槽(43),两个所述内槽(43)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等距开凿有三号螺槽(44),两个所述内槽(43)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位于若干三号螺槽(44)之间固定有活动柱(45),两个所述活动柱(4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盘(46)侧壁贯穿开凿的一号槽(48)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盘(46)位于一号槽(48)的外侧均等距贯穿开凿有四号螺槽(47),且两个所述连接盘(46)分别位于其中两个四号螺槽(4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412),两个所述连接盘(46)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位于一号槽(48)的外侧侧壁分别与连接管(49)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49)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五号螺槽(410),两个所述连接管(49)分别通过一端的五号螺槽(410)与二号外螺纹块(6)的外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二号外螺纹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衔接块(5)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衔接块(5)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旋翼(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n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顶盖(81)、三号外螺纹块(82)、插孔(83)、U型座(84)、活动槽(85)、T型柱(86)、弹簧(87)以及二号槽(88),所述顶盖(81)顶部四角均贯穿开凿有插孔(83),所述顶盖(81)底部位于四角插孔(83)之间固定有三号外螺纹块(82),所述顶盖(81)顶部位于每个插孔(83)的外侧均固定有U型座(84),每个所述U型座(84)的顶部均贯穿开凿有活动槽(85),每个所述活动槽(85)的内壁分别与T型柱(86)顶端的外壁贯穿相通,每个所述T型柱(86)穿过活动槽(85)一端的侧壁均贯穿开凿有二号槽(88),每个所述T型柱(86)底端分别与弹簧(87)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弹簧(87)的顶部分别与U型座(84)位于内壁顶端活动槽(85)的外侧固定连接;/n所述提拉机构(9)包括拉板(91)、把手(92)、U型块(93)、三号槽(94)以及活动轴(95),所述拉板(91)底部两侧均固定有U型块(93),所述U型块(93)的两侧内壁均贯穿开凿有三号槽(94),两个所述三号槽(94)分别通过三号槽(94)与活动轴(95)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拉板(91)的顶部固定有把手(9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旋翼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1)顶部与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块(2)的顶部固定有延长机构(3),所述延长机构(3)顶端的外壁连接有连接机构(4),所述延长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机构(9);
所述延长机构(3)包括一号管(31)、二号管(32)、一号螺齿(33)、一号外螺纹块(34)以及一号螺槽(35),所述一号管(31)顶部连接有二号管(32),所述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外壁均开凿有一号螺齿(33),所述一号管(31)和二号管(32)顶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一号螺槽(35),所述二号管(32)的底部固定有一号外螺纹块(34);
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外管(41)、二号螺槽(42)、内槽(43)、三号螺槽(44)、活动柱(45)、连接盘(46)、四号螺槽(47)、一号槽(48)、连接管(49)、五号螺槽(410)以及插槽(411),所述外管(41)顶部四角均开凿有插槽(411),所述外管(41)位于四角插槽(411)之间的顶部贯穿开凿有二号螺槽(42),所述外管(41)两侧外壁均开凿有内槽(43),两个所述内槽(43)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等距开凿有三号螺槽(44),两个所述内槽(43)相靠近的一侧内壁均位于若干三号螺槽(44)之间固定有活动柱(45),两个所述活动柱(4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盘(46)侧壁贯穿开凿的一号槽(48)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盘(46)位于一号槽(48)的外侧均等距贯穿开凿有四号螺槽(47),且两个所述连接盘(46)分别位于其中两个四号螺槽(4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杆(412),两个所述连接盘(46)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位于一号槽(48)的外侧侧壁分别与连接管(49)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49)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均开凿有五号螺槽(410),两个所述连接管(49)分别通过一端的五号螺槽(410)与二号外螺纹块(6)的外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二号外螺纹块(6)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衔接块(5)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衔接块(5)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分别与旋翼(7)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顶盖(81)、三号外螺纹块(82)、插孔(83)、U型座(84)、活动槽(85)、T型柱(86)、弹簧(87)以及二号槽(88),所述顶盖(81)顶部四角均贯穿开凿有插孔(83),所述顶盖(81)底部位于四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良浩,张剑峰,奚小波,杨润贤,许晓东,陶涛,冯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