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4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属于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目前市场上电机外挂式结构存在的传动效率损耗较大,车辆续驶里程短,总成自身重量大,空间布置以及车辆载重有限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第一、第二电机、第一、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一、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第二车轮总成,独立悬架总成和桥壳;第一、第二电机和第一、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分设桥壳中部两侧,位于第一、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输入轴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用底盘结构布置空间相对较小、不影响电池布置数量、电机高效工作区宽、能量利用率高、车辆续驶里程长、以及可兼顾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A separate high trafficability double motor power split drive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
,具体为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家在新车型开发中开始尝试使用电动机代替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目前绝大多数厂家采用电机外挂式结构,即电机+变速箱+传统整体式车桥。此种结构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由于传动链较长,因而导致传动效率损耗较大;二是由于各零部件体积较大,因而会过多占用底盘结构布置空间,影响电池布置数量,导致车辆续驶里程短;三是由于总成自身重量大,因而很难兼顾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此外,对于单电机驱动车桥,由于电机的功率和比功率有限,限制了布置空间以及车辆载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该驱动桥结构布置紧凑,传动链长度相对缩短,可提高传动效率、减小车桥所占空间、降低整桥的重量、增大车厢乘客容量、增大电池容量和提升车辆续驶里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车轮总成、第二车轮总成、独立悬架总成和桥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经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间隔布置在车桥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布置于传动轴下方。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大齿轮、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位于第一大齿轮与第一小齿轮之间,第一大齿轮装于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上,第一小齿轮装于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大齿轮、第三惰轮、第四惰轮、第二小齿轮和第五输出轴,第三惰轮和第四惰轮位于第二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之间,第二大齿轮装于第四电机的第四输出轴上,第二小齿轮装于第五输出轴上;第一输出轴或第四输出轴位于第二输出轴或第五输出轴上方。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相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同,第一电机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电机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对称分布在桥壳中心的两侧。上述方案中,所述桥壳中心与两轮边之间各设有一个独立悬架总成;独立悬架总成的上端与汽车车身相连,下端与桥壳相连。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和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三输出轴,第一太阳轮与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和第六输出轴,第二太阳轮与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连。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行星架和第一车轮总成连接;所述第六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车轮总成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位于第一车轮总成内,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位于第二车轮总成内。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相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同;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电机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对称分布在桥壳中心的两侧;所述的桥壳中心与两轮边之间各设有一个独立悬架总成;独立悬架总成的上端与汽车车身相连,下端与桥壳相连;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三输出轴,第一太阳轮与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连;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和第六输出轴,第二太阳轮与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连;所述第三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行星架和第一车轮总成连接;所述第六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行星架和第二车轮总成连接。本技术将两个电机和两级齿轮减速机构集成为一体,此种紧凑的结构布置缩短了传动链长度,提高了效率,减小车桥所占空间,降低了整桥的重量,增大了车厢的乘客容量和电池容量,提升了车辆续驶里程;双电机的独立驱动系统增加了整体的可靠性;通过双电机独立控制算法,达到主动控制差速及操稳性能的目的;双电机对称紧凑型地分布于车桥中心两侧,驱动桥中心和两轮边留下独立悬架连接空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便于底盘结构布置,自重轻,整车经济性和安全性好。本技术具有占用底盘结构布置空间相对较小、不影响电池布置数量、电机高效工作区宽、能量利用率高、车辆续驶里程长、以及可兼顾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的齿轮分布示意图。图中:1、第一电机;2、第一输出轴;3、第一大齿轮;4、第一惰轮;5、第二惰轮;6、第一小齿轮;7、第二输出轴;8、第一太阳轮;9、第一齿圈;10、第一行星架;11、第三输出轴;12、第一车轮总成;13、第二电机;14、第四输出轴;15、第二大齿轮;16、第三惰轮;17、第四惰轮;18、第二小齿轮;19、第五输出轴;20、第二太阳轮;21、第二齿圈;22、第二行星架;23、第六输出轴;24、第二车轮总成;25、独立悬架总成;26、第一行星轮;27、第二行星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车轮总成12、第二车轮总成24、独立悬架总成25和桥壳。第一电机1包括第一输出轴2,第二电机13包括第四输出轴14。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大齿轮3、第一惰轮4、第二惰轮5、第一小齿轮6和第二输出轴7,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大齿轮15、第三惰轮16、第四惰轮17、第二小齿轮18和第五输出轴19,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缩小了布置空间,提高减速机构的可靠性。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一太阳轮8、第一齿圈9和第一行星架10、第一行星轮26和第三输出轴11,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第二太阳轮20、第二齿圈21、第二行星架22、第二行星轮27和第六输出轴23,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和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减少了轴距长度。第一电机1、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位于桥壳中部的一侧,并与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相互连接。第二电机13、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位于桥壳中部的另一侧,并与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相互连接。第一大齿轮3与第一输出轴2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轴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小齿轮6和第一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车轮总成(12)、第二车轮总成(24)、独立悬架总成(25)和桥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分别经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分别间隔布置在车桥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布置于传动轴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1)、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车轮总成(12)、第二车轮总成(24)、独立悬架总成(25)和桥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分别经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分别间隔布置在车桥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13)、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布置于传动轴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大齿轮(3)、第一惰轮(4)、第二惰轮(5)、第一小齿轮(6)和第二输出轴(7),第一惰轮(4)和第二惰轮(5)位于第一大齿轮(3)与第一小齿轮(6)之间,第一大齿轮(3)装于第一电机(1)的第一输出轴(2)上,第一小齿轮(6)装于第二输出轴(7)上;所述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大齿轮(15)、第三惰轮(16)、第四惰轮(17)、第二小齿轮(18)和第五输出轴(19),第三惰轮(16)和第四惰轮(17)位于第二大齿轮(15)与第二小齿轮(18)之间,第二大齿轮(15)装于第二电机(13)的第四输出轴(14)上,第二小齿轮(18)装于第五输出轴(19)上;第一输出轴(2)或第四输出轴(14)位于第二输出轴(7)或第五输出轴(19)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13)相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相同;所述第一电机(1)和第一一级分流减速机构与第二电机(13)和第二一级分流减速机构对称分布在桥壳中心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开式高通过性双电机动力分流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壳中心与两轮边之间各设有一个独立悬架总成(25);独立悬架总成(25)的上端与汽车车身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琪杨启东黄少林张泉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